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受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的影响,教学论开始关注教学语言,但这种影响来得晚,步子也不那么快。我们的教学论研究继承理性思考的方式,按照“教学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原则”的路子前行,表现出“应然”的研究取向。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的深入,教学论采取社会学的“实然”研究取向,把学校、课堂等看作“小社会”,对实际存在的教学“事件”开始做综合性的研究。对教学语言的认识从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论扩展到存在论意义上的本体说,以及后现代哲学思潮的雀起,使得教学语言的批判分析也凸显出来。对教学语言的研究,从“应然”走向“实然”,呈现出多种取向,正在一步一步地深化,反映教学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试论解释论之学校功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兴起的解释论,是对以功能论和冲突论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社会理论的挑战。它关注教育社会学微观领域的研究,使社会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课程编制、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既推动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又促进了社会学理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课程社会学作为教育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和课程论的一个领域,正逐渐成为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课题。期间,课程社会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制度、课程政策、课程文化、课程知识、课程中的性别等问题,其中,对课程知识进行的社会学分析又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学科,对科学课程进行社会学研究的成果很少。赵长林教授敏锐并兴奋地“嗅”到这一极具意义也极富挑战性课题的价值,对科学课程及其变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社会学审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逐渐走向衰落,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纲领由强纲领主张转向社会学有限论。然而,社会学有限论和强纲领主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一变革并未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实质性问题,因此难以解决自身存在的固有问题。科学知识社会学将会走向何方?以协调论作为解决方法,为科学知识社会学找到了一条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社会学理论是在借鉴和吸取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政治学等社会学科的众多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与社会学有着极大的渊源关系。教育社会学上的功能论发端于社会学上的功能论,初创于 19世纪中下叶,形成于2 0世纪初,发展于20世纪中期,在社会科学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目前在西方仍占有一定的市场,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颇为流行与成熟的理论与方法。 功能论又名和谐论或同一论,在初创时期以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和法国涂尔干( Emile Duikheim…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它是社会科学中和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并列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社会学是以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作为其研究对象,以历史唯物主义,或者以社会因素论、社会领域论、社会有机论、社会成层论、管理主义、庸俗社会学、经验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等不同的概念,来解释社会的组织、现象、问  相似文献   

7.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综合——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方法论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社会学方法论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规范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和谐论取向与冲突论取向、演绎性模式与解释性模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多方面的二元对立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教育社会学方法论正走向多元综合,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只有以多元综合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知识社会学是课程社会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其对知识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对课程及其知识内容的社会学分析具有巨大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对知识社会学中既有的对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三大范式,即整体功能论范式、整体决定论范式及分层决定论范式的逐一述评,得出虽然它们都存在一些理论分析的局限性,但是这些范式对课程及其知识内容的研究仍然有其独到与深刻之处,因此年幼的课程社会学注意吸收知识社会学的有关学术成果依然是有益和明智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环境社会学课程教学效果,文章在阐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翻转课堂在环境社会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路径,然后对翻转课堂在环境社会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长期以来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一直是作为“教学论”的一个边缘研究领域 ,其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探讨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 ,在“教学论”的研究中 ,师生互动主要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而是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然而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 ,课堂互动的主体是人 ,而人的行为总是受到一定思想意识影响的。因此 ,要分析教师为什么与学生这样互动而不是那样互动 ,就要了解教师行为背后的主观世界 ,了解教师行为的主观动机 ,了解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群体 ,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体系 ,课堂互动首…  相似文献   

11.
以教育社会学的视角透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布迪厄的实践逻辑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寻找到了新的答案。具体表现为:权力资本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惯习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场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上述因素使得新课改理念走进课堂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2.
增强国外社会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有:发挥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融参与学教法于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尝试和拓展情感激发;打破传输式教学,引进启发式教学;讲授法增强学习信心,研讨法挖掘理论思想;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内涵。分析和研究这些方法,提出提升国外社会学研究教学有效性的思路和切入点,提高国外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3.
First, I show how to use the concept of phlogiston to teach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reaction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ir discovery, while also teaching about the history and nature of science. Second, I discuss the project as an exemplar for integrating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 in teaching basic scientific concepts. Based on this successful classroom experience, I critique the application of common constructivist themes to teaching practice. Finally, this case shows, along with others, how the classroom is not merely a place for applying history, philosophy or sociology, but is also a site for active research in these areas. This potential is critical, I claim, for building a stable, permanent interdisciplin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fields.  相似文献   

14.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ork as main subjects in teacher education has raised a controversy as to whether they are as sound a preparation for teaching as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based main subjects.

A survey of teaching practice results at Edge Hill College of Education in the years 1966‐70 displays that sociology students perform as well as other students whilst social work students gain significantly more high grades. Since entry qualifications, age, sex,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do not differentiate these students an explanation is suggested in terms of the course. This may affect recruitment, the student's classroom performance and his ability “to utilize the social situations of teach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可以从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通过对初中和高中64节新授课的课堂观察记录,发现教师的课堂提问在学业成绩、学生职务、家庭背景、课堂座位、民族种族等五个方面产生着不公平现象,其原因包括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追求、对个人利益的渴望和教学时的站位等。教师应建立纯洁的师生关系,运用多种技术消除教学中的社会偏差。  相似文献   

16.
在对教育生活实践的关注中 ,人们常常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教育现象 ,这些现象看似与教学本身有所游离 ,但实则却关系密切。甚至 ,对这些教育现象的关注 ,可能导致对某些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颠覆。文章以其独特的社会学视角 ,试图关注与阐释的是 ,学生在开始置于学校场域的“此时此刻”,场域以及场域中的人如何借助分班技术、学号编码、仪式活动以及办公室与教室的双重领域打造入“场”规则 ,并且在这种打造中如何制造出诸多弱势群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互动与权力--诠释课堂生活的社会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性、互动、情境定义和权力等是教学社会学的主要关键词,它们可作为考察课堂生活与教学活动的极好的视角:教学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过程,是师生不断解释情境和创造教育意义的过程:课堂生活在反复磋商和冲突中充满了丰富性和复杂性;权力的控制与反控制昭示了课堂秩序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8.
Teaching is an activity shar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at is, it is an activity in which teacher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s of education, instruct students in studying. The mutual influence involved is a kind of social interaction. When educators used to talk about the soc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teaching," they stressed on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collectivism" or explored how best to enhance results, from the angl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by using "methods of socialization." Most discussions were based on normative study, not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theor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n the past decade or more has begun to emphasize "micro" research and employ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to study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Not only has its contents and concepts become more substantiv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has also become more complet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rimarily the soci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latter. Second, it will analyz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ocial system,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y. Finally, it will conclude with possible approaches to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模因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新达尔文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应用于很多领域如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模因论揭示了文化传承和进化的规律,强调文化通过模仿、复制而得以传播.它为人们探讨语言的发展和进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被学者们广泛应用于语言学、语用学、翻译学和语言教学.在当今英语教学理论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模因论对于优化课堂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使我们重新认识到:传统教学中重视的朗读、背诵、模仿等是语言习得的既有效而又容易操作的方式.本文尝试介绍模因论的由来及特性,分析模因论和语言教学的关系,探讨了模因论视角下的现代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环境的关系是近几年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课堂环境是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产生的物理和心理场,影响着教师产生什么样的非言语行为。当前研究在研究的理论思路方面应当注意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和课堂环境有交互作用;在研究的发展观方面,我们应该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环境的关系看成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