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闵行:基于Moodle建构“前移后续”信息化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走到“十一五”之年,硬件设施基本达标后,上海市闵行区也和我国东南部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一样步入了高原期,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如何走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高原?如何突破只是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低水平应用的“瓶颈”?如何发挥教育信息化巨额投入的效能,向政府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界回答时代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如何认识教育技术 ?下一步学校教育信息化怎么搞 ?本文介绍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观——“生命环境观”,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为了创造学生和教师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记者:对朝阳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来说,2009年是收获的一年。朝阳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相继荣获了“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管理应用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朝阳区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概貌?  相似文献   

4.
王宏伟 《教书育人》2014,(10):34-35
目前,课堂改革已全面启动,每个教师都身不由己地被改革的大潮推到前沿阵地,课堂教学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么改?这是实施课堂改革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回顾小学课改历程,我们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切入点,先试先行,攻坚克难,已形成独具特色的课改体系,但在实践中还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因此在课改中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才能更有效地推进课堂改革。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信息系统视野下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很少有专家学者认真探讨过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二者未能真正做到实质性的区分,要么把二者等同混淆起来,要么作为截然分离的两个过程与阶段。二者之间实质性关系究竟如何?这是信息化进程中所必需正视而不能回避的问题。笔者最近在《中国远程教育》上撰文《论教育信息系统演进》(下称《演进》)指出从“教育系统”向“教育信息系统”的演进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技术》2012,(4):F0003-F0003
“云”已经进入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行为模式,云技术与基础教育信息化相结合,会给我们的教育带米什么样的变化?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这两个时尚宠儿怎样在课堂上成为信息化教学的利器?  相似文献   

7.
马小兰 《甘肃教育》2007,(11S):17-17
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前提下,现代教育中的教与学都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怎么样利用信息化来实现教育现代化?怎么样用信息化来促进信息化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8.
袁孝凤 《上海教育》2011,(15):74-75
在“十二五”的大背景下,很多区县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重点。从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区域布局的层面,我们应该如何思考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和具体应用?我们邀请了上海五位区县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请他们来谈谈对于教育信息化现状的思考以及对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战略十余年来,其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教育信息化的效益问题:巨额投入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究竟发挥了多大的效益?“人”是效益实现中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从作用于人的内外部因素来考虑效益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日前,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北京胜利闭幕,论坛就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何在,不同教育阶段的信息化重点有何不同……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一位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有志人士深思!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作为业界领先的IT企业,惠普能为中国的教育做些什么?惠普在实际行动中,是如何将创新科技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带来新的教育体验,与中国教育事业共成长?从以下几个侧面,我们不难追踪到惠普在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中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7日,北京市教委举行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启动仪式。伴随着北京基础教育步入“后网络时代”,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将如何深入开展?如何在现有的高端平台上确立新的生长点?数字校园的建设实验工作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其内涵是什么?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数字校园实验将如何高效、有序、有效地运作?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教委负责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副主任郭广生。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时代,风起“云”涌。2006年8月,Google(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Computing)的概念。2010年1月,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云时代降临”。云计算被业界认为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成为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的热点,教育亦不例外,“教育云”成为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云计算究竟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教育如何应对云时代的挑战?本期热点,我们邀请到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网络工程中心主任、博士生孚师陆以勤教授,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云计算团队经理、资深架构师陈德福,广东省肇庆市电教站站长、特级教师贵国洪进行对话,希望通过理论、技术和实践的三方对话,探讨云计算助力教育信息化生态发展的启示、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战略十余年来,其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于教育信息化的效益问题:巨额投入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发挥了多大的效益?更进一步的是,如何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益?显然,“人”是效益实现中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从作用于人的内外两个因素来考虑效益提升的路径。即基于内部因素的观念引导和基于外部因素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4.
一、支持信恩化教学的学科工具 1.信息化教学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基础在于中小学课程改革,因此.在中小学实现信息化教学是当今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最迫切的一步,但如何深刻认识信息化教学.如何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呢?众所周知,当今我们是通过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一方式,以期实现信息化教学这一目的的。最能体现“信息文化”内涵的,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世界步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当人类步入信息化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便面临诸多重大的挑战。伴随着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都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坚实的“支点”——教育信息化。而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拓展教育时空,是学校管理者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已在我国进行了多年的建设,如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如何?达到的效果如何?我们国家的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不足?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黎加厚教授从培养创造思维的视角为我们开拓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着眼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工程,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宗旨,以“整体推进、高位均衡”为目标,以“三建(建网、建库、建队伍)”、“三服务(服务于管理、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习)”为抓手,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从教育信息化1.0大踏步地迈向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我们完成了从传统教育“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到电化教育“声光电”,再到信息化教育“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化”的两次跨越。目前,正处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个别化、人性化(智能化)、差异化、精确化、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即教育信息化2.0的关键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锦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年来,累计投资2.1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学在锦江,品质教育”目标指引下,锦江区教育局一直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1654”工作举措,基本实现了“高品质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应用”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三高”格局。目前,锦江区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下属的七中育才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盐道街小学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盐道街小学和七中育才学校还被确定为成都市未来学校建设试点学校。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正朝着“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在江苏率先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以来,苏州始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持之以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的融合.在苏州20年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中,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积累了哪些好的经验?未来将如何发展?本刊特约记者就此专访了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