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清华简《系年》第18章的记载表明,晋吴两国曾经联合伐楚。这场联合伐楚行动与召陵之会、吴师入郢都发生在鲁定公四年,其目的可能还与扶持周王室有关。《系年》所载的晋吴伐楚不同于以往的晋吴关系,增添了晋吴关系的新史料。由于晋国的退出,导致这场伐楚行动失败,以致吴国没有参加召陵会盟,是晋吴关系公开破裂的前奏。  相似文献   

2.
清华简《系年》对春秋战国的国际关系有许多揭示,以晋楚、晋秦关系为中心,审视晋国的邦交,同时将相关记载与《左传》等传世文献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晋、楚两国史事在《系年》中所占比重最大,《系年》较明晰地记录了两国的争霸始末。按《系年》的话说,“楚以与晋固为怨”,两国关系以对抗为主旋律。晋秦关系按照《系年》的话说,一开始是“秦、晋焉始会好”,后来“秦焉始与晋执乱”,经历了由亲善到对抗的道路。此外,《系年》对晋齐、晋吴、晋越关系均有称述。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长庆会盟的原因以往论者将唐蕃长庆会盟的原因大多归结为如下两点:(1)唐蕃双方社会矛盾日渐加深,双方都没有力量再进行对外战争了;(2)经过旷日持久的争雄角逐,双方力量已达均衡,谁也不可能战胜谁,故而有了息战言和、改善关系的愿望。乍看起来,以上结  相似文献   

4.
会盟与政治秩序是互构共变的关系,会盟对政治秩序的建构是系统单元对系统结构产生的影响,政治秩序对会盟的建构则是系统结构对系统单元产生的影响。先秦政治秩序变迁历经三个阶段:部落联盟政治秩序、宗法封建政治秩序、君主专制政治秩序。会盟只有在前两者中,具有建构政治秩序的功能。政治空间是权力结构网络中点与点间的距离。权力关系结构形成,政治空间随之产生。政治秩序不同,会盟的特征与会盟得以存在的政治空间也各不相同。政治空间的大小决定诸侯国的行动自主性与会盟的秩序建构功能的大小。中国式会盟以自我生存、内部统一、良善秩序、信守承诺、仁义爱民为基本特征,以政治系统的平衡和谐为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据《左传》《国语》《孟子》《史记》等古籍 ,朱熹《四书集注》、焦循《孟子正义》注疏以及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董洪利《孟子研究》等著作 ,为高中第五册“孟子专辑”五章内容提供相关简明背景材料 ,以期于教学有助。桓文霸业《齐桓晋文之事》关涉齐桓公、晋文公 ,他们是春秋时代两个最著名的霸主。齐桓公名小白 ,公元前 685—前643年在位 ,在春秋政治舞台上活动时间为 43年。齐桓公的霸业主要表现在 :第一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论语·宪问》)。很长一段时间内 ,齐桓公以东方集团国家盟主的资格 ,多次主持会盟。这些会盟以…  相似文献   

6.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的争霸战争,一般被认为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但近来很多人对此种说法提出质疑,文章针对质疑结合史料对晋楚双方的国势和兵力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日本与渤海国的双边友好往来始于公元720年,终于公元920年。渤海与日本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最初目的是结成军事、政治同盟,以应付政权初建时期周边的不利环境。随着渤海国政权的稳固和国力的强盛,通好日本的主要目的转为促进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双方关系虽有波折,但从总体上来看,维持了睦邻友好的关系。本文拟追溯双方在不同阶段发展邦交的情况,分析其特点、成因,以揭示其真相。  相似文献   

8.
一、作品分析《侍坐》章记述了孔子与四位弟子在一起各言其志的融洽而生动的场面。从谈论的内容看,子路的理想是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冉有的志向是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家,公西华则希望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做一个掌管司仪的官员。第四个弟子曾皙以"异乎三子者之撰"之语说出自己独特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相似文献   

9.
中日间的海路交往最初是经由朝鲜半岛间接进行的。自两汉至南北朝,中日邦交实际上是一种宗主与“藩属”的关系。约自公元5世纪起,直接交往日渐频繁,致使隋唐时期的中日邦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蜜月”状态。日本通过大量派遣使团和留学生来华,使中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典章制度和思想文化进一步传人日本,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宋元时期,中日海路交往和邦交关系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尤其是民间贸易上。中古后期的明清两朝,一方面,中日邦交关系因倭寇为患、丰臣秀吉侵朝、西方殖民者东来及中国的“禁海”和日本的“锁国”等因素而渐趋疏远,另方面,中日双方的民间外贸活动却更加发达。近代以来,由于日本不断对外扩张侵略,中日之间长期的、以友好为主线条的邦交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一度几无邦交可言。1972年复交后,中日关系虽有新的发展,却不无隐患。  相似文献   

10.
赵春 《江苏教育》2013,(22):31-33
<正>一、教材分析与设计理念本节内容为苏教版《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一节。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不等符号,会做一些简单的大小比较练习。教材给出了3种类型的不等关系问题,分别为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不等关系"的广泛存在与应用,学会在生活中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来解决问题,即实施"实际问题—数量关系—不等式—解不等式—解决实际问  相似文献   

11.
正为实现"观察—启发—探究"型教学在现代农艺专业《植物生产环境》课的应用与推广,本着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能力和师生互动的原则,笔者研究了"观察—启发—探究"课型在现代农艺专业《植物生产环境》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观察—启发—探究"型教学过程中,《植物生产环境》所设计的内容与步骤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如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国、琉球同处东亚近邻,自洪武五年始,双方建立起友好邦交关系,并逐步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双方关系先后遭遇日本、西方势力等外力的冲击,从而呈现出复杂多变之特点。关于与此相关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未被重视或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因子,师生在活动与交往中相互作用,其身份关系寻常而微妙。双方的身份关系应该在实践交往与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主动构建,建立在平等互助、协调融合、关爱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教育生活意境中。在"我—你"的关系中,师生朝着共同体的理想,让生命认识生命,并相互激扬生命,在"我们"的存在中,实现"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第七章 经济合同 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确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经济合同是以经济活动为内容的契约,是调整财产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 签订经济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条款表示意见、进行协商达成意见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即: 一、要约  相似文献   

15.
春秋之际,周朝衰微,礼崩乐坏,社会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会盟"成为了这一时期稳定社会秩序不可或缺的因素,但隐公时期,诸侯间的会盟与战争却呈现出正比的状态,换言之,该时期的会盟非但没有促进社会稳定,反而加速了社会的动荡。故本文以隐公时期作为研究对象,探析这一时期诸侯会盟的特点。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隐公时期会盟出现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该时期诸侯会盟的特点;第三部分主要探讨这一时期诸侯会盟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鲁国与济水之戎交往频繁。隐、桓二代,双方先后进行了三次会盟,始终保持着和平友好的交往关系。至于鲁庄公时,由于双方矛盾的激化,最终撕毁盟约,前后进行了两次大战。而这两次大战的直接结果,则是导致了济水之戎的消亡。分析双方和战之原因,除受历史传统影响之外,更多是因现实利益之需要。研究这一时期鲁国与济水之戎的关系,对探索春秋时期的戎夏分布格局与戎夏关系以及中国早期民族国家形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内容解析第三章"整式的乘除"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加减"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后续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基础.整式的乘法运算包含单项式乘法、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和多项式乘法,它们最后都转化为单项式乘法.单项式的乘法又以幂的运算性质为基础,其基本形式为:a~ma~n,(a~m)~n,(ab)~m.因此,"整式的乘法"的内容和逻辑线索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特例).由此可见,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整式乘法的逻辑起点,是该章的起始课.作为章节起始课,承载着单元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研究路径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9):150-153
以语用观为指导,开发了聋人大学生语文课程教学媒介素养实践项目,以切合信息时代聋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需求。项目遵循能力本位、主题引领、实践取向原则,依照重构课程内容、确立项目目标、构建项目框架的过程进行开发。以"微电影广告中的人物形象解读"为例,通过"确立主题—设计项目—明确任务—开展活动—完成评价"呈现具体实施步骤。该项目在实践反思基础上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与二次开发,形成活动化教学单元样章,使聋生语言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546年,在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这就是由宋国的执政向戌倡导、以晋楚为首,有十几个诸侯国参加的“弭兵会”。其目的是晋楚两国为了止息战争“弭兵会”的成功与否,和晋国的执政赵武的态度有着直接关系,他对这次盟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些史学者就过分夸大他的作用,把这次“弭兵会”看成是赵武  相似文献   

20.
<正>1合理调整知识结构,教材有了"学材"昧从整体来看,新教材的结构体系更加贴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学生自主学习达成课堂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新教材增加了一章主要内容,第1章在原来开篇的内容上,增加了"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同时将"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这一章内容提至"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之前。而在试验版教材"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一章中,知识的呈现顺序为:人体获取能量→生物之间的关系→绿色植物获取物质和能量,新教材中该章则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呈现顺序为:植物的获取→人体的获取→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这种新的知识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