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交通流预测是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文章从短时交通流预测定义出发,介绍短时交通流预测的原理,并重点介绍几种预测模型,对其建模的理论基础、特点及其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并作出了比较和评价。最后对交通流预测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短时间内挖掘和分析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实时准确预测短时交通流状态,是建立有效的交通诱导系统,改善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交通流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复杂性及时空相关性,现有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在预测能力和精度上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制。研究基于张量理论,构建了多维度的动态张量模型,采用HaLRTC预测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逻辑流程图。实验结果表明,HaLRTC算法可通过挖掘数据规律同时完成一周七天的预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交通流预测是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文章从短时交通流预测定义出发,介绍短时交通流预测的原理,并重点介绍几种预测模型,对其建模的理论基础,特点及其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并作出了比较和评价.最后对交通流预测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短时交通流预测在交通管制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基于三种融合策略提出新的短时交通流融合预测模型。通过实例验证,基于融合的方法预测精度高于单一预测方法;其中基于kNN融合模型精度最高,交通流量相对误差指标(MPE、MAPE、RMSE)分别降低了37.98%、4.53%、17.82%,旅行时间方面分别降低了80.34%,19.55%,20.67%。  相似文献   

5.
<正>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指将先进的计算机,电子信息,传感器等技术运用于交通运输控制与决策中,以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环境。在ITS的构建中,运用大数据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起着重要作用。实现短时交通流的预测,可以帮助交管部门对复杂的交通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展开交通管理和疏导;也可帮助出行者了解实时交通运行状态并作出合理安排,对交通拥堵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本文将道路短时交通流的预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多因素复杂交通环境下的车流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智能交通系统中短时交通流预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寿峰  贺国光  刘豹 《预测》2004,23(2):28-34
短时、实时交通流预测是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基础,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研究表明,没有一种预测模型和方法能够适用于各种环境和条件下的交通流预测。本文提出并建立了一种短时交通流的智能预测系统,按照智能预测和组合预测的思想,实现预测模型的智能选择,以及多个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的综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该系统采用多智能体技术进行设计和实现,文章给出了这种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交通预测支持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及Eviews软件,对短时交通流序列进行了数字特征分析;通过对短时交通流样本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和1次差分后的残差分析AC和PAC系数,建立短时交通流ARIMA(1,1,1)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为短时交通流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的交通流预测算法,充分发挥了灰色模型能揭示多因素关联程度的优势,以南京市交通流为研究对象,获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11)
现阶段影响交叉口车辆运行效率的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受交通信号影响,即实际交通流与交叉口所反应出来的交通信号并不匹配;其二为时间间隔过长,目前短时交通流的普遍预测时长多集中为5-15分钟,过长的时间间隔无法提供有效的信号控制,很容易对最终的数据结果造成不良影响。为提升交叉口短时交通流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改进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对GA-BP神经网络的交叉口短时交通流预测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不同半径的交通环问题提出了一种交通流量的控制方法。根据交通环半径的不同,文章把交通环分为两种:大型交通环和小型交通环。交通控制模型是基于对交通流考虑和每一种交通流控制的算法研究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李晓丹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119+85-119,85
静态交通需求与城市停车供应状况直接决定了城市交通秩序和拥挤程度,以往的各种停车预测模型多以建筑规模来求得静态交通需求,笔者在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静态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区位以及周边机动车交通流量密切相关,提出了基于区位分析和诱增流量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交通拥堵已成为国内制约经济发展、加重环境污染、影响出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如何在现有的道路条件下更高效的完成出行是解决拥堵问题的主要思路。本文基于时空上的交通历史数据及实时检测数据,通过卡尔曼滤波进行短时交通预测,再根据预测出的交通流量对交叉口设置可变车道并优化信号配时,最后使用VISSIM软件对预测流量下优化后的交叉口进行交通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有效的提高交叉口服务水平、减小车均延误及排队次数。  相似文献   

13.
交通流存在着自由流、同步流和堵塞流三种状态,各种状态均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性质,企图用某一种算法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其中,同步流状态准确的预测和诱导,可能最在限度地减少并尽可能避免交通拥挤出现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利用混沌预测技术对其进行短期预测,可得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城市干线协调控制是智能交通研究的关键环节。由于交通流是一个时变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因此很难建立准确的模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非参数回归预测的方法对交通量进行预测,并运用到干线协调控制中,根据预测出的各交叉口短时交通量对干线协调控制进行配时设计。通过仿真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少交叉口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15.
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种粒子群(PSO)优化RBF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该方法以误差能量函数为适应度函数,利用PSO算法对RBF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有效克服交通流量数据非周期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等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比单纯用RBF预测模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表明粒子群优化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交通问题(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已变成许多城市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交通流预测是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对于提高道路网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而交通流预测可以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交通流预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研究主要基于概率统计方法,如自回归移动平均法(ARIMA)。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城市网格化车牌识别系统的项目背景,利用交通流量的周相似性,建立了基于历史数据趋势的预测模型进行最小时间路径预测,并阐述了城市网格化机动车识别系统中最小时间路径预测的步骤,最后通过实例验证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杜彩凤 《科技通报》2019,35(10):114-117,123
为了降低快速路交叉路口中发生交通拥堵现象的概率,需要对快速路交叉路口的交通流进行协调优化。采用当前交通流协调优化方法对快速路交叉路口的交通流进行协调优化时,不能有效的对快速路交叉路口和入口车道进行协调,得到的协调优化效果不明显。提出一种快速路交叉路口短时交通流协调优化方法,根据不同车道的车流量信息,构建快速路交叉路口交通流动态模型,为快速路交叉路口短时交通流的协调优化提供数据,提高协调优化效果。通过占有率和排队长度对城市快速路交叉路口短时交通流状态进行判别,采用守恒方程对快速路交叉路口车辆的动态排队进行描述,根据快速路交叉路口的车辆排队情况建立排队调节控制模型,完成快速路交叉路口短时交通流的协调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快速路交叉路口的短时交通流进行协调优化,得到的优化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课题之一。本文对交通流量预测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递归正交最小二乘径向基神经网络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并从实验和理论上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作了系统的比较,通过仿真实验得出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实时及准确的交通预测是交通控制与诱导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在交通指数预测方面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研究很少。本文着重研究基于城市区域下的交通状态指数预测,主要是基于交通状态指数特征划分与提取模型,研究了天气因素对交通状态指数的影响及建模、然后利用交通状态指数预测方法得到预测结果。本文还针对在不同类型天,多种天气情况下进行结果评价,结果表明交通状态指数预测模型结果准确预测了实际交通状态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