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动荡不断,校园暴力事件、中小学生以武力和威胁解决相互矛盾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就直接影响了美国中小学的校园安全,并引起了社会对中小学教育的不满。与此同时,自1965年美国颁布移民法案以来,移民美国的人数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民族文化、种族、宗教的多元性的不断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教育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观念,预防和解决不同背景的学生之间的偏见和歧视成为美国中小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枫叶 《学子》2003,(8):58-58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在美国的中小学有将近300万是移民学生,他们讲150多种不同的语言。所以随便走进一个美国校园里,面对各种不同背景的学生,你会感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21,18(5):92-101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美国校园暴力日趋严重,在严惩措施应对乏力,冲突解决理论提出等背景下,同伴调解项目在美国中小学开始产生,至今经历了孕育、萌发、兴盛和融合发展四个阶段。美国中小学同伴调解项目的实施可分为全校模式、课程整合模式以及学生社团模式。研究表明,同伴调解项目在减少校园暴力冲突、降低纪律处分率、减轻教师管理负担、改善校园氛围以及增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成效。探析美国中小学同伴调解项目的实施与成效对当下我国校园欺凌防治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具有如下启示:第一,政府部门应提供开展冲突解决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支持;第二,科研人员需加强冲突解决教育和同伴调解项目相关研究;第三,学校可结合校情将同伴调解项目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第四,积极发挥家庭和社区在冲突解决教育中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张航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4):137-139
美国是一个人口流动频繁的国度,不仅包括乡村农民的流动,还包括国内外移民,由此也产生了外来人口和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美国在解决外来人口教育及流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问题方面积累了经验。他们较为成熟的作法和运作方式可为我国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美国解决外来人口和乡村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作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一个人口流动频繁的国度,不仅包括乡村农民的流动,还包括国内外移民,由此也产生了外来人口和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美国在解决外来人口教育及流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问题方面积累了经验。他们较为成熟的作法和运作方式可为我国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95):21-22
众所周知,安全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没有了安全,什么事都无法正常进行,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农村地区很多中小学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心以及平时的爱护和保护,只能寄希望于校园给予他们庇护。但是多年以来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导致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已经给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教育带来严重的威胁。此外,农村教育和农村建设是我国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中关注的重点,农村教育同时又是实现农村建设的关键,而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的,校园安全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最近几年,校园安全逐渐成了教育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重点,各种校园安全事故更是牵动了每个社会成员以及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敏感神经,尤其是的在一些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园安全成了当今校园发展和建设中的重点内容,文章就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园安全的审视与规范做以下探究。  相似文献   

7.
合理而清晰地界定中小学学生权利,是解决教育系统中学生发展和教育权威顾此失彼的两难问题的关键。美国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在保障学生权利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并逐渐形成成熟体系。美国中小学学生权利包括:受教育和学习的权利、自由表达的权利、平等权、人身安全及隐私权。学生权利的界限处于不断变动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总的变化趋势是学生的言论自由权受到更严格的限制,而受教育权、隐私权和平等权则受到更多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迈向21世纪时,美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促成了美国教育界的革新。同时,使世界各国对美国教育体制的关注度不断增高。中国中小学教育,亦应从美国中小学现状中,汲取利于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机制与教育方式。应当将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定向为学习的促进者、问题的解决者、批判性思考者、反应型实践者。  相似文献   

9.
美国乡村流动儿童的教育及其经验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青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4):44-47,52
在美国,由于一些从事农林渔业生产的家庭的流动性,伴生了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及健康问题。为解决农村流动儿童的健康和教育问题,美国联邦政府长期实施一种被称作“流动学生教育计划”的项目,在解决美国流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健康问题方面积累了经验。该计划在出台的背景、运作方式和服务的内容等方面,可为我国解决农村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是生命构成威胁,而且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同时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交通不便利,监管力度相对松懈、教育专项资金分配不均衡、专业心理教师匮乏等原因,校园安全问题在西藏农牧区中小学校中日益凸显。本文简要分析了西藏农牧区中小学中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依据校园安全问题的成因提出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旨在促进西藏农牧区中小学的校园安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校园欺凌一直以来是中小学管理的难点。针对校园欺凌的盛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治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治理协同性不够、内在契合度不高等问题。以协同教育视角为切入点,发现当前小学校园欺凌存在权责边界不明、教育理念偏移、协同互动分离等问题,提出发挥家庭协同支点作用、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作用以及发挥社会协同统筹作用的解决之策,以促进小学校园欺凌的优化治理。  相似文献   

12.
1 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及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源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杜威提倡"新教育"以来,美国中小学始终比较强调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1964年以来美国各种族/民族移民的入学率、受教育时间、受教育程度均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虽然整体受教育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但各族裔之间的受教育程度却呈现显著差异。本文从文化传承和社会结构的双维角度分析亚裔、西班牙裔移民学习成绩差异的缘由,试图探究我国目前人口流动所产生的一系列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破坏学校的育人环境。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场所。从学校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建设被忽视、校园欺凌防治和惩戒机制不完善、生命教育和法治教育缺位、与家庭和社会反欺凌资源合作不充分等是校园欺凌频发的主要成因。本文就学校在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中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美国非法移民子女的教育分为从小学到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经过社会力量的博弈和各种利益的权衡,美国向非法移民子女开放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公共教育。目前,非法移民子女的高等教育是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尽管州内学费的开放促使更多的非法移民子女上大学,但是州内学费待遇不能完全解决非法移民子女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呼之欲出的梦想法案被看作是解决美国非法移民子女高等教育问题和改变非法移民子女命运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不断出现且其形式愈加多样化,给中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事件处理方式的不当是造成校园欺凌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的现存问题表现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失范行为存在误导性;教师的被迫性失职行为;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在问题发生时存在压制和推脱行为;司法机关配合不紧密,滞后校园欺凌问题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判罚缺乏针对性。构建反校园欺凌共同体需从国家立法层面、社会舆情层面、家庭教育层面、学校教育规制层面、完善校园欺凌三方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疏导、保障中小学校园欺凌三方主体未来发展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美国外来移民与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基础教育财政政策差异,认为美国投入大量资金解决人口流动带来的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针对移民人口的教育财政政策对我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裴红霞 《辅导员》2012,(33):13-19
[核心提示]提起"创新人才",大家通常会认为这是高等院校的任务。但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研究表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解决同一组问题时,他们的创造潜力呈随年龄下降的趋势。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更应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多年以来,在不断增强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心的推动下,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着眼于世界发展全局、国家发展大局和教育发展大势,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校园活动、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解放思想、坚持创新、不断实践,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创新型人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是美国公共教育思想立足的根本.学校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还是制造社会问题的根源,不同的教育流派有不同的回答.根据这些不同的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思潮大致可分为三大派别:新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新进步主义,并且,在这三大教育流派间不断论争的影响下,形成了当代美国教育研究与分析的两条基本路径:阐释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诉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