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艳华  余欣欣 《高教论坛》2005,(4):181-184,F0003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师范大学500名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以SCL-90得分为代表的广西师范大学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大一到大三的被试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2)高职三年级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0.05),极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P〈0.01);(3)男女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321名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8%的高职生心理症状较为严重。出现较为严重的主要症状因子是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敌时。在任一因子≥2和≥3分的检出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老生显著高于新生。不同专业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男女生在恐怖、精神病症、其它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高于男生,新生与老生在大多数因子得分上都具显著性差异。老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新生。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体育师范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临床常用的SCL-90对福建师范大学325名新生进行测量,其中体育生165人.其它专业160人,结果表明体育师范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体育师范新生与其他专业新生相比心理健康水平大体相当,在躯体化方面有显著差异;调剂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差于非调剂生;性别之间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城乡比较中两个学生群体的各因子分相近.农村学生人际敏感高于城镇学生并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SCL-90和POMS量表对930名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和心境测试,并探讨运动群体与非运动群体高职生心理健康、心境的差异,以及运动与性别对心理健康和心境的主效应。研究结果:只有36.6%的高职生属运动群体,且男生运动群体(48.3%)比例远高于女生(17.1%);运动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运动群体,运动对心境状态主效应显著(P<0.05)。研究结论:运动对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改善心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应付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安徽省306名高职生进行测量,考察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不同应付方式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应付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运用SCL-90问卷,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调查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男女高职生在抑郁、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且女生的得分均值均高于男生。因此,我们应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具有性别差异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运用SCL-90问卷,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调查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男女高职生在抑郁、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且女生的得分均值均高于男生。因此,我们应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具有性别差异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次研究以462名高职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父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概念量表上,来自农村和城镇的高职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除了道德自我,其余因子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性高;自我批评能显著预测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18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高职生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生;存在年级差异,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存在父母受教育程度间差异,父亲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学生越容易忧郁和焦虑,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本科院校学生。结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自身的主要特征决定。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高查研究表明,高职大学生心理状态优于普通院校学生,不同性别、来源、年级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评价工具,对本院296名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将SCL-90测查值与普通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并对不同生源学生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大学生常模相比,高职护理新生的九个影响因子均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且有极显著意义(P〈0.01);普高生源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均高于中职生源高职护理新生。结论:高职护理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中职生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高生源学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进行施测。结果:UPI阳性率为6.4%,SCL-90阳性率为0;男女生在UPI总分及25题上的得分没有差异,而在SCL-90的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生明显高于男生;2010级学生和2009级学生测评结果进行比较比例下降。结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经济高效性、适用范围广、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在我国众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被推广使用。中职生正处于心理敏感时期,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心理预防与干预功能可以很好地帮助其成长。该文在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简单阐述的基础上,探讨团体辅导对中职生的成长发展及增进班主任工作实效的重要意义,并着重探究中职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路径等。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省五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和人口学资料实证研究发现,高职生心理症状总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高职生的性别、年级、来源地、家庭结构、家庭收入、专业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而且某些因子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运用国内外通行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SCL--90,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但相对于某高职院校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该学院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差异不显著,但二年级学生较一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高,特别是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等症状上。建议针对高职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以探讨警院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目的,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0名警院学生和282名非警院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警院学生自尊得分显著低于非警院学生;警院学生阳性筛查人数在总分、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五个因子上显著高于非警院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八个因子得分和总分上均显著高于非警院学生;警院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尊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进而得出结论:警院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专升格高职后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在学校升格后,其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明显偏低。主要存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认识不足、面对新的岗位要求心理压力增大、在教学管理上心理调控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从政府、学校和教师自身提出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从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社会、国家、高职院校应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转变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观念,构建合理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增强个人的自我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437名高职学生为被试,以SCL-90为测量工具,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探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1)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普通人群低,心理障碍检出率为17.8%。(2)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的。(3)大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一、大三年级的.大一、大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