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周作人的文化和创作实情中,“涩味”和“余情”这两个概念相互关联,并且有深刻的内在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概念来解读周作人的作品和思想,本文认为,这两个概念包括含着闲适享乐,对文化选择和启蒙的怀疑和深刻的苦涩等复杂意味,而所有这些意味折射出周作人为一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的人生品味和文学立场,也使周作人区别于和其他的自由主义作家,这样的解读中,周作人独特的文学史意义或可呈现。  相似文献   

2.
舒芜曾这样评价周作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①”打开尘封的历史,尚记一百年前的周作人,作为新文化运动风口浪尖的“精神领袖”,率先气吞山河般地喊出了“人的文学”的响亮宣言,并在为新诗铺路、探索现代白话文的源头、翻译国外小说及思...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是一个汉奸,这是众所周知的,是无庸置疑的。但他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却是一位杰出的文化战士,这一点应当予以肯定。半个世纪以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就说过, “周作人是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近年来,舒芜也认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可是一些文学史著作,因为他后期的叛国附逆,以致对他在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功绩也一笔抹煞。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公正态度。  相似文献   

4.
2014年的周作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周作人思想观研究、文学观研究、周作人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周作人作品研究以及史料整理、翻译、批评、影响研究等几个角度。通过对2014年周作人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宏观把握2014年周作人研究领域的方向与动态,从而深入且公正地了解周作人其人、其思想、其作品以及其思想史和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进化论曾经是周作人在文学革命时期的信仰。以“从动物进化的人类”这一人性观来阐释人的本质,提出“人的文学”命题,从而确立新文学的现代品格,周作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对文学革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然而,文学革命落潮后,周作人对进化论产生怀疑,并以循环论的眼光审读文学史。从进化论到循环论,这一转向构成了周作人文学思想中最为痛苦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早期散文 ,指的是周作人三十年代以前的散文。在以往的研究中 ,人们往往将周作人的全部散文放在一起考察 ,对其早期散文缺乏专门研究 ,这便给深入研究留下了断层。散文是与作家本人生活史、思想史关系最密切的文体。周作人作为新文学史上第一流的散文家 ,本人经历了生活的大起大落 ,又有着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他的早期生命历程产生出来的早期散文本身就与其晚期散文面貌精神不同 ,应该划出一个时间段 ,对其早期散文作一专门深入的考察。其次 ,周作人的后期散文要比其早期散文影响大[1 ] ,闲适文章要比正经文章影响大[2 ] 。 (其实 ,…  相似文献   

7.
钱理群是80年代初崛起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已出版了《心灵的探索》、《周作人论》、《周作人传》、《丰富的痛苦》等有影响的专著,其最大的特点是:把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研究,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思想联系起来,把文学史的研究与历史、文化、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去揭示人的存困境并不断去追寻和开掘,具有哲学和思想意义上的心灵探索和启蒙主义色彩,因而其独特的研究也就具有超出文学史研究意义之外的哲学内涵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葛鑫 《文教资料》2000,(3):60-68
《文教资料》曾在1986年第4期、1987年第:期刊出了关于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的史料,当时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团结报》《山西政协报》等报刊先后发表文章,对历史事实作了补充说明和辨证。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也召开了研讨会,围绕着周作人出任伪职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 近年来,关于周作人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已在各报刊和书籍中陆续披露,人们对于周作人的了解更趋于完整了。为了有利于促进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我们在本期组发了《关于“周作人史料”的争议问题》等四篇资料。《关于“周作人史料”的争议问题》一文,是1987年任上海电影总公司导演室党支部书记的葛鑫同志写给《文教资料》原主编赵国璋同志的。文章对当时沈鹏年、杨克林两同志所发表的“关于周作人问题的调查记录”作了必要的情况介绍和说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作人问题”的争议起因和争论过程。 时隔十四年,当人们对于作为文学家和鲁迅二弟的周作人有了更多认识的今天,我有1又一次整理刊市周作人的资料,是希望能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多种视角的、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以推进对周作人思想和创作研究的深入,这正是我们的初衷和出发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研究者提出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杰 《华章》2007,(7):147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源流》中为新文学的起源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对言志与载道的关系中得出了自己独特的"循环"史观.他在对新文学的起源探讨中提出了"循环"的文学史观,而在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是比较奇特但又较少被人们所关注的.重新解读和分析周作人的文学史观,对现代文学史的学科规范提供一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存在,对其深入的探讨有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文坛人物。周作人从一个五四时期的文化先觉者堕落为一个汉奸文人的关键在于他思想深处的个人本位主义及其与此相关的摇摆的灵魂,当然还有他那闲适隐逸的情怀,像幽灵一样自始至终贯穿其一生。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从1934年春开始写作“杂诗”,经过自己的有意删削,至今留下280首。阅读这些作品,有两点随想:一是作为新文学引领者和实践者的周作人,为什么到头来却选择了“杂诗”;二是周作人的“杂诗”,没有进入现代文学史的书写视野,是否就意味着它缺乏足够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的文学世界前后期风格呈现出尖锐的差异。本文从周作人由社会乌托邦主义者转变为艺术乌托邦主义者,由启蒙主义者转变为审美主义者来探讨周作人文风变化的原因,并对周作人思想变化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是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思想史上颇为著名的人物。他与鲁迅曾并称为“周氏兄弟”,蜚声文坛,名扬中外。毛泽东同志也曾把他与李大钊等人同时提起,给他以“弄新文学的人”一席之地。可见,周作人是我们研究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思想史所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 然而,由于周作人后来在政治上的堕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使他在堕落之前的功绩也被否定;近年来又由于他堕落之前确有闪光的记录在,而容易被评论者不适当地拔高。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中国大陆周作人文集的出版成就斐然。从1981年到2010年,中国大陆共出版各种周作人文集211种。编订周氏文集用功最勤、成就最大的编者要推钟叔河、止庵以及陈子善、张铁荣,具体标志他们成就的是钟叔河编周作人著作集、《周作人文类编》《周作人散文全集》,止庵编《周作人自编文集》《苦雨斋译丛》,陈子善编《知堂集外文》以及他与张铁荣合编《周作人集外文》。故以评述这几套大型文集为主干,然后再从周氏自己编文集、他人编文集、译文集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时至今日,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惟一一个尚无全集的文学大家,这与他在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化史上和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版本研究和校勘工作最为欠缺和紧迫,制约了周作人文集出版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从日本白桦派作家武者小路实笃与周作人之间在“新村”方面的诗歌交往,探讨武者小路实笃及其“新村”运动对周作人的影响,和周作人在北京的“新村”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当然,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周作人女性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指出充分表现在他性道德观和女性社会解放思想方面的“对话性”正是周作人女性思想的核心与特质,它使周作人女性思想具有了与同时代人迥异的面貌和价值,并最终造成了它的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复杂存在,周作人是以备受争议的"现代隐士"形象出现的。他之所以会选择与时代主潮迥异的隐逸之路,有多方面的原因。疾病和家庭的影响、日本文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都是促使周作人关注自我、走向隐逸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而最重要的主因则是周作人对隐逸之路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周作人二兄弟联袂走上文坛,其成就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鲁迅和周作人,按其各自在文学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然而这两位亲密无间的兄弟最后却反目成仇,走向决裂,令人叹惋.  相似文献   

20.
本对周作人“二元对峙”的学史观作了具体的分析,对历来围绕这个学史观的讨论作了疏理和澄清,在此基础上,本还重点探讨了周作人与同时期的化激进主义所不同的对新学运动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