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山锻炼作为当下较为流行的户外有氧健身运动,其健康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南路小学三年级113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6名同学,对照组57名同学。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学年,每周两次的登山训练,对照组则进行常规体育课锻炼。一学年后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各身体指标的变化及差异,探析登山锻炼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登山锻炼对于改善和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肺功能有明显作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速度素质也能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依据运动承诺、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建立基于运动承诺的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假设理论模型。采用运动承诺、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 果等心理量表对582 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理论模型 与观测数据拟合很好;锻炼内部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条件对运动承诺均表现为显著正影响,外部动机对运动承诺表现为显著负影响;运动承诺 能够很好的预测锻炼行为;并且锻炼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条件通过运动承诺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3.
锻炼行为、经历、意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主观强度感觉量表(RPE)和SCL-90问卷对117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没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对锻炼者而言,实际锻炼量和主观锻炼感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被试在中等强度的锻炼量及主观锻炼感受轻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优;对不锻炼者而言,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交互作用,被试在同时具备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相似文献   

4.
锻炼心理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锻炼的身心益处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论证和认同,但从锻炼心理学角度的研究现状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相对来说,更广泛和更深入一些。本文在对国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主要从锻炼有益的理论解释和相关学说进行了概述,较全面地介绍了当今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验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提出的认知决策心理机制,采用2 072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和LISREL8.53的结构方程模型法对理论模型的心理机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的认知决策心理机制部分具有很好的外部效度,能够对锻炼坚持和锻炼承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解释;②锻炼承诺是决定体育锻炼坚持的重要心理因素,锻炼者的锻炼承诺水平越高,其锻炼行为坚持情况越好;③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评价、坚持锻炼可能性预测是形成锻炼承诺的心理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6.
赵之心 《健身科学》2009,(12):38-39
功能性健步走是针对身体不同部位、不同系统设计的锻炼方法。它是对普通走锻炼的一种补充。如果能将不同的功能性健步走锻炼的方法融进日常的健步走锻炼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选择不同的功能性健步走的锻炼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是聪明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565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持良好锻炼习惯的职业女性较少。职业女性锻炼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有特定的规律,而在运动强度上无特定规律。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中,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小英  燕子 《体育科研》2009,30(6):63-66
通过1194名上海市市民关于锻炼阶段,锻炼乐趣,以及锻炼自我效能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锻炼对健康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以及锻炼各阶段的心理效应变化。结果显示锻炼阶段与HRQOL相关。控制了体重指数(BMI)和锻炼阶段后,锻炼乐趣,锻炼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结果不仅有力证明锻炼对HRQOL的影响,还证明锻炼带来的积极心理效应也直接影响HRQOL。从结果可以推测,加强我国居民锻炼行为与相关心理效应可以增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锻炼阶段,锻炼乐趣与锻炼自我效能是预测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月关键词     
《健身科学》2013,(8):8
选对健身项目8月8日是我国第5个全民健身日,适当的健身锻炼是我们健康长寿的第一要素。但不少老年人不知道如何选择健身项目,往往跟风而动,今天跳广场舞,明天又打太极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老年人来说,健身应首选有氧运动,适合老年人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慢跑、快步走、游泳、舞蹈、登山、爬楼梯、骑自行车以及某些球  相似文献   

10.
木子 《中华武术》2006,(10):39-39
时下,又到了天高气爽的秋季,正是健身的好季节。可是,你知道吗?健身也有“定则”,锻炼须讲究科学,否则,轻则达不到目的,重则伤身劳体。为此,“秋练”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因人而异。不可否认,秋季积极锻炼身体,对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比如,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中青年人比较适合登山运动,但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陈福亮  杨剑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987-990,983
对锻炼心理学领域构建的锻炼行为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阐述了每一个锻炼行为模型的优点和缺陷之处。锻炼行为模型的构建对锻炼心理学的发展都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制定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可提供理论性参考知识。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67名大学生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学生在锻炼承诺与锻炼坚持性上的不同,结果表明,锻炼时间、锻炼方式、锻炼效果和身体自我感觉的不同在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试论野外生存训练对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试验研究”课题及在7所高校首批试验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野外生存训练对学生生理和心理负荷锻炼的积极影响,及其对培养学生生存生活能力、团队精神及环保意识的促进作用,提出其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补充单元,可适时适度地采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4.
叶毕强 《武当》2006,(10):50-50
前列腺病患者除日常保养以外,还应进行适量运动。一般来说,散步、慢跑、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以及做易筋经健身操和易筋经五印健身操等,都是很好的全身性运动。对于前列腺患者来说,再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局部锻炼对改善前列腺病的状况很有帮助?以下介绍一组针对前列腺病特点的简易局部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从体重自我污名的双重属性出发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双刃剑影响及边界条件。方法:采用体重自我污名问卷、亲友锻炼鼓励问卷、锻炼价值认知量表、消极锻炼情绪量表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对3 406名青少年进行测量,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体重自我污名通过锻炼价值认知、消极锻炼情绪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2)亲友锻炼鼓励正向调节锻炼价值认知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3)亲友锻炼鼓励负向调节消极锻炼情绪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4)亲友锻炼鼓励正向调节锻炼价值认知和消极锻炼情绪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结论:体重自我污名显著促进锻炼价值认知的增强和消极锻炼情绪的削弱,进而驱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亲友锻炼鼓励在上述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为有效应对体重自我污名的双刃剑影响,应在巧妙运用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作用的同时,积极应对和防范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8,(8):731-734
探索高职学生锻炼意识的现状与锻炼坚持行为的关系。采用自编《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对547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锻炼意识在性别、地域、年级上存在差异,高职学生锻炼意识与锻炼坚持行为显著相关,锻炼意识可以预测体育锻炼行为。其中,锻炼控制感是预测锻炼坚持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介式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青少年锻炼行为与锻炼意向、锻炼计划、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锻炼意向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锻炼行为,自我效能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和中介作用;锻炼计划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及在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调节效应的中介机制表明:锻炼意向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有中介式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 野外体育活动应成为学生体育教育和身心锻炼的手段。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徒步旅行、登山、野营……作为了解和接触大自然,开阔视野,欣赏祖国风光和名胜古迹,陶冶情操、身心放松的体育教育手段,并列入体育教学大纲中。如苏联、日本等国。《体育运动振兴法》一书中指出:“这是投入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青少年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相关锻炼行为理论模式的适用性,通过<锻炼态度>问卷对在校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主观标准、情感体验、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及行为习惯对锻炼行为的作用是不一致的,文中将进行具体分析,但发挥显著直接作用(P<0.001),而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直接作用并不明显,有较弱的相关关系(r=0.208),可以认为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是两个分离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与HAPA(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基本相似.同时,研究发现:行为意向(动机)在对锻炼行为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0.001),且有较好的相关性(r=0.561).  相似文献   

20.
以"锻炼态度量表"为研究工具,以10个户外课程教学班2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和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户外运动对不同锻炼频率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锻炼频率的大学生,户外课程对其锻炼态度影响的路径也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