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埕东油田西区为典型边底水油藏,该类油藏突出特点就是边底水活跃,含水上升速度快,采出程度低,采收率低。为改善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实现边底水油藏高效、可持续开发,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本文针对埕东西区边底水油藏地质特征、开发方式、油水关系及开发效果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运用"差异化"管理理念,对症下药,不同的油藏特点采取不同的开发对策,进一步提升边底水油藏开发管理水平。同时,通过该理念的建立,为边底水油藏的高效开发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开发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藏开发是一大难题,但要实现稳产增产目标,必须正视开发低渗透油藏面临的问题,了解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难点,寻求相应的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思路,找出解决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类难动用储量成为现实的石油产量。  相似文献   

3.
孙俊英 《内江科技》2014,(6):88-88,70
枣南孔一段油藏经过多年的开发,随着采出程度增加,油藏注采矛盾加剧,大孔道普遍发育,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对枣南孔一段大孔道的研究、治理,提高了水驱效率,油藏开发效果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4.
边水油藏中边水对油藏的开发有利也有弊。边水的侵入一方面补充了地层能量,另一方面也造成位于边部的油井过早见水,影响开发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发边水油藏,需要对边水油藏剩余油形成过程展开研究,研究边水油藏边水推进规律及其控制剩余油的机理。本文根据海上稠油油藏的地质和开发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设计不同油藏特征数值概念模型,对边水推进规律进行研究,并总结开发过程中边水推进规律及剩余油的形成特征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王伟  黄海英  刘甲红 《内江科技》2008,29(5):121-122
为了高效开发坨82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分析坨82块油藏开采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坨82块油藏开采中射孔、防砂、注汽、井筒举升工艺进行了优化配套,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实践表明,采用针对性强的射孔、防砂、注汽、井筒举升配套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是高效开发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关键,坨82块稠油油藏开发实践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稠油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低渗透油藏—渤南油田五区的沉积相、储层物性、渗流特征等油藏特性的重新再认识,以及对油藏各项开发指标的分析,对油藏开发工作的总结,寻找该区下步改善开发的状况和挖掘油藏潜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14)
油藏开发对于我国能源生产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是缓解能源矛盾问题必须要完善的工作。然而油藏开发是一个永久命题,需要广大从业者不断探究、分析、完善。基于此,下文立足于近十年来我国油藏开发情况,阐述了国内油藏的地质特征,然后简要论述了油藏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中高渗整装断块油藏已达到开发中后期,开发潜力有限,零散分布的小断块油藏高效开发的重要性就逐渐显露。本文依托中孔、中渗小断块油藏为试验区块,重点开展油藏工程部署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在描述义7-6块砂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开发特征等的基础上,针对该区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做了简要的分析。油藏的地质特征主要有构造特征、储层特性、流体性质、地层压力以及油藏类型等几个方面,分析出该油藏属于构造-岩性油藏。油藏开发特征主要有油井产能低、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压降大,产量递减快特征、地层能量下降快,需要补充能量,可以进行注水开发。分析初期注水还未见效,注水压力逐渐上升,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孙伟  王志强  蒋红波 《内江科技》2011,32(4):139-139
本文针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该油藏下步实施调整奠定了基础,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段玉香 《内江科技》2012,(4):123+141
乐安油田广气2潜山超稠油油藏底水能量足,油水粘度比高,直井开采效果差。针对该油藏开发难点,进行了水平井热采可行性分析,优化设计参数,改良经验做法,开展油藏评价,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提升了该区开发潜力,对同类型油藏的水平井开发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辽河油田边顶水油藏仅在D84块馆陶油层、D239块馆陶油层发育,油藏与上覆顶水直接接触,无明显的泥岩隔层,且其边部水体呈指状侵入油藏内部,呈油水间互的油水共存的复杂油水关系,对开发造成很大困难。以D239块为例,对馆陶油层边顶水超稠油油藏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重新认识油藏地质体,解决了该区勘探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问题,探讨了该类油藏规模小、含油带窄、边顶水发育的特殊油藏开发模式,指定了适应该区油藏地质特点的开发方案,使该类型油藏的储量实现有效动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十分困难、井况比较差、油井产量很低。注气开发是国内外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最为有效的开采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了超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适应性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4.
层系细分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不同的层系细分方案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不同。因此通过对不同层系细分方案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认为只有通过全面开发状况分析,在搞清不同小层间的具体层间矛盾严重性的基础上,制定直接针对油藏开发主要矛盾的层系细分方案,才可以实现油藏层间均衡开发,减缓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达到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三塘湖盆地年东2号构造卡拉拉岗组油藏为吐哈油田首次发现的裂缝—孔隙型火山岩油藏,如何试采评价、如何高效开发是吐哈开发工作者面临的全新课题。经过一年的室内研究如现场试采,初步确定了火山岩油藏试采评价综合配套技术系列,基本形成了三塘湖牛东区块火山岩油藏开发模式,为三塘湖牛东区块火山岩油藏的产能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对国内同类型油田开发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油田低阻低渗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珠江一段上部,为海相油田。低阻低渗油藏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含油产状多为油斑、油迹,产能低。针对以上特点,采用大位移水平井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经过文昌油田海相低阻低渗油藏大量成功的开发实践,总结以下的开发经验:必要的基本的产层测试资料是低阻低渗油藏研究的前提;低阻测井解释新技术是低阻低渗油藏评价及开发的关键;钻长位移水平井是大幅度提高低阻低渗油藏产能的有效途径;使用旋转导向加强随钻跟踪是确保井轨迹钻在低阻低渗薄层油藏中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王家民 《内江科技》2014,(6):63-63,60
纯17-1块为多薄层常规低渗透油藏老区,储层物性差异大,岩性复杂,注水开发以来仍具有较大调整挖潜的潜力。为此开展了两类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开发井网井距优化技术、Ⅰ类层特高温化学驱技术、Ⅱ类层差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胜利油田在新疆工区春风油田在开发上遇到的问题剖析,通过技术手段,加以统计分析,建立有效的油藏监控技术体系,经过现场实施不断优化体系功能,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逐一解决,为油藏好后续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提高油藏开发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于滨 《内江科技》2012,(7):96+59
胜利油田纯梁地区以薄互层滩坝砂油藏为主,随着油藏埋深越来越深、储层渗透率越来越低,开发难度不断增加。为提高滩坝砂油藏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在调研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室内试验、油藏工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利用二氧化碳气驱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东营南坡沙四段为湖相滩坝砂沉积的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由于该类油藏储量品位低、开采难度大,常规开发经济效益差,通过开展大型压裂弹性开发等新工艺技术,对此类油藏的部分区块成功地实施了大型压裂,实现了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并已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