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媒介和人类的读写基础。新的读写环境要求社会个体具备新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个统一连贯的有机整体,至少应包括信息搜索能力、信息读取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和信息再使用能力等五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对社会个体提出了新的认知要求,改变了社会个体的学习模式和知识积累过程,开辟了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的科研领域。本文从观察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入手,深入探对了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认知要求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ICT(信息与传播技术)能力标准》提出从传统教育向技术扫盲、知识深化和知识创造转变的三种办法及其标准,对于我国教师ICT能力的培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文章试图结合这三种办法,通过分析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创新应用主题活动中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探讨促进我国教师ICT能力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崔晗  李哲  侯月明 《考试周刊》2010,(22):97-98
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迅猛发展的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具备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搜索能力、信息读取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和信息再使用能力等五种基本能力。本文进而对如何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以往《教师ICT能力框架》的基础上,对标《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了囊括18项教育ICT能力的《教师ICT能力框架(第3版)》。作为指导教师使用ICT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工具,很多国家和机构结合当地实际对该框架内容进行了调整,以便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梳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ICT能力框架》的演变脉络,从能力框架开发原则、内容架构、实施案例和资源开发三个维度,深入解读这一能力框架,并提出落实能力框架,需要政府、师范院校、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机构、骨干教师和校长的强有力领导。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框架,要出台基于“循证实践”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政策;利用智能技术助推课程动态评估;加强教育资源生态系统整体建设;分层制定科学的教师ICT能力提升计划。  相似文献   

5.
教师知识增长对于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来说,既是动因又是结果。所以,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与课目教学整合实践的深化发展,技术性课目教育学知识概念逐步兴起,继而网络化课目教育学知识概念得到凸显。技术性课目教育学知识,是由作为基础成分的课目知识、通用教育学知识和技术学知识整合而成。而网络化课目教育学知识,则是师生在信息通信技术融入的真实教学活动中,通过统合技术学知识、通用教育学知识、课目知识以及学习者知识,并凭借情境经验知识加以转化而生成的一种新型知识体系。网络化课目教育学知识从整合到转化的生成原理进化,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力量强大的操作性框架。  相似文献   

6.
随着ICT的快速普及及其与教育相融合的深化和泛化,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正在向数字化教学生态演变。数字时代变革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而赋予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以新的内涵,ICT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数字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良性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衡量指标。教师专业发展应该进入数字化2.0时代。  相似文献   

7.
为积极推进教育更好地适应快速变迁的信息社会及信息和传播技术在教育领域内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发布包括政策框架、能力标准模块和实施指南三大部分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向全世界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制定了一整套权威的能力标准。在此我们提供了对这一标准进行解读的一篇文章,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成为振兴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发展和培养乡村教师的智能素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乡村教师的智能素养包括AI教育意识、AI教育知识、AI教学能力与AI教育规范4个维度,其相较于原来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两者既能建立起彼此“桥接”的框架,也能实现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超越,如扩大“意识”的对象与目标,扩展“知识”的结构与范围,提高“能力”的水平、范围及核心要求,提升“规范”的品质与层次要求,以及增益智能素养的知能情感。依据该“桥接”框架,乡村教师智能素养发展大致需要经历智能知识与技能形成、智能技术运用、规范与意识、智能素养形成4个阶段。为了保障乡村教师智能素养培养的落实,既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智能教育配套政策以鼓励和引领乡村教师积极开展智能教学实践,也需要学校提供共性标配和特色选配的基础条件以及针对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教育实践指南等实践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应用,而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能力问题是信息化环境下制约教育技术设备能否高效能应用的瓶颈问题。有人主张通过提高教师的ICT(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来解决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课堂中的应用问题。笔者对此存疑,原因是:一方面,ICT能力解决的仅是设备操作层面的技能问题,一切设备在课堂中哪怕是娴熟应用,如果脱离了教材内容和教学法,其应用的深度和效度都会打个大大的"?";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和新课改的双重背景下,急需提升的绝不仅仅是教师的ICT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技术驱动社会变革进而引起教育改革的全球化背景下,学生ICT素养被欧美国家列为21世纪新能力评价的起点.剖析ICT素养深层结构及其发展过程可以为我国课程改革和21世纪技能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基于国际上影响深远的10个ICT素养框架,通过对其内容深入比对分析,得到被广泛认同的ICT素养成分,揭示出隐藏在内部的技术情境与一般认知这两个本质因素,并据此得出ICT素养的完整演化过程及其与21世纪技能的关系.进而,对我国学生ICT素养教育提出相应建议:ICT素养内容应采用基于问题的组织方式,尽可能融入其他能力要求;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要测量技术;课程设置采取独立开课和整合其他学科的并行路线.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研究》2015,(4):102
近期,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该协会首轮国际计算机与信息素养调查(ICILS)成果发布会。IEA项目ICILS是首个全球范围评价学生数字信息能力的调查。调查指出:仅有2%的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教师在重要的信息通讯技术(ICT)教学中缺乏信心。在发布会上,负责该调查的IEA执行理事德克·哈斯特德说:"获得并掌握ICT技能和计算机与信息素养(CIL)至关重要。人们普遍认为学生在熟悉ICT的环境下成长,很多  相似文献   

12.
泛在学习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师的ICT素养提出了严峻挑战.以徐州各高校英语教师为例进行的调查显示,当前高校英语教师ICT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意识很强,对ICT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有强烈认知.但多数英语教师的ICT能力偏低,不能适应学生泛在学习对教师信息能力的要求.同时,他们渴望获得他们自身所缺乏的网络与媒体技术,以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并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各高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高校英语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ICT素养.  相似文献   

13.
漆茂喜 《学周刊C版》2019,(4):124-125
以信息、通信为核心的技术(ICT)兴起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认知。在其影响力逐渐深远的今天,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小学数学这颗"明珠"因ICT技术融合的深入而愈发彰显其光芒。教师可以ICT与小学数学为研究客体,以其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浅析ICT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及改变所引起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学科教师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学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ICT(信息通信)技术的教育应用,提出了基于虚拟社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即构建基于目标的虚拟团队;建立多角色参与的虚拟团队组织体系;开展基于ICT的虚拟社区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已经成为课改过程中的一个热门词汇,褚宏启老师曾经指出21世纪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三大类:(1)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2)数字化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ICT素养);(3)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为培养和发展全体教师的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提供了准则,制订了指导方针。该项目通过三个文件为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提供了完整的框架:(1)阐释基本的“政策框架”;(2)在分析影响教育改革因素的同时,根据政策框架和教育改革的因素,提出“教师能力标准模块”;(3)详细说明在每一个能力模块中教师所需掌握的具体技能。该项目的总体目标不仅在于改进教师的专业实践,同时还开辟了优质高效教育制度的途径,以培养睿智明理的公民和素质优异的劳动者,最终实现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蓝刚 《成人教育》2013,33(2):98-100
新媒体具备的巨大技术优势,使得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呈现出相应的复杂性。高等职业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刚起步不久,现有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框架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介环境。应对新媒体环境的影响,需要从新媒体信息认知能力的教育、新媒体社会认知能力的教育、新媒体信息伦理与道德的教育三个方面,通过采用渗透的形式和参与媒介实践,提升媒介素养以及结合国情加快本土化建设等策略和途径,重新构建高职院校知识模块,加强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师作为提升教育水平的主力,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以信息环境下的翻转课堂为切入口,基于TPACK框架,对H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不佳等问题进行剖析具有必要性。针对上述问题,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基于TPACK框架下的技术知识(TK)、教学法知识(PK)以及“技术-教学”知识(TPK)等,提出高校英语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及培养策略,以促进培育高校英语教师TPACK框架下的教师素养,助力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很好地开展,本文介绍了利用教师blog开展该门课程实验的做法--建构学习环境,调整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尽可能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兼顾提高学生ICT技能,提高学生建构学习环境的能力.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设备不够完善、网络技术支持相对薄弱、学生信息素养不高的地区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专业人员能力框架模式与发展——以ICT专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力框架作为一种基本框架,为顺利开展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供了基础.文章在深入研究美、英、德三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能力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导向、技能导向和开发流程导向的三种能力框架模式,比较分析了它们对ICT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的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