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儒家哲学,特别重视道德自觉.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与伦理的一致性,道德规范的政治价值居于伦理价值之上.汉代的道德规范(伦理纲常)即如此,强调政治功效,认为人应该抑制个性而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实际上忽略了道德行为的自愿品格.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思想,注意到了道德行为是自觉与自愿原则的统一,一定程度解决了汉代儒家伦理的困境.道德行为的自愿特质,即是尊重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在道德实践中形成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
当下是"与媒共舞"的时代,我们需要媒介素养教育,然而理念上的"保护主义"、内容上的"文本解读"、方法上的"单一解构"、模式上的"单科建制"等错误取向构成了当下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困顿局面。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应从理念、内容、方法以及模式上寻找超越之路。我们要超越保护主义的理念,赋予青少年面对媒介文化时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以培养真正的"媒介素养"为内容,采用"文化建构"的方法,探寻"融会教育"的模式,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中。  相似文献   

3.
课程文化自觉的"‘微'生长",既指课程文化自觉的"微课程"生长方式,也隐含在微观领域内草根性生长的意蕴。课程文化自觉是人对课程的本质、功能、规律和主体责任等方面形成的一种认识理性和践行追求,这种理性和追求表现在课程对师生性向自觉、生命自觉、人文自觉和教师课程主体自觉的催生。思想政治微课程所隐含的意向结构、期待结构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课程开发共同体所具有的主体间性,使其成为课程文化自觉的微型生长场域。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不断融合,融媒体语境下的信息生产、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素养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分析当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凸显大学生媒介使用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运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着力培养大学生媒介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屡次被视为社会发展受阻的原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以及多元文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困境。要提高教育主体的文化自觉;要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文化成果,在不同文化对话中发展自己;通过教育主体以及全社会的努力营造尊重文化的社会氛围,让教育客体由被动的文化自觉,转为自为的自觉,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另一个层次——政治自觉。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5,(4):88-93
"自媒体主体意识"是指自媒体传播者对自身的媒体主体角色、行为后果与社会责任的理性自觉。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在参与自媒体传播活动时,往往缺乏主体自觉,忽略了作为自媒体人的责任和使命,以及职业素养、道德自律与政治意识。为此,必须强化大学生自媒体传播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就是"公民"作为社会主体的社会,公民社会在成长和发展中应具有相应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体系。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是融为一体的。公民社会的本质不仅可以从制度层面体现出来,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蕴涵。公民社会的文化价值状态反映着公民文化的内涵。公民文化是社会民主制度建构的基础。公民文化的培育既是公民个体的自觉实践,也是一项根本的社会使命。公民文化的培育能够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是公民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民文化与公民教育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公民教育主要包括公民意识教育、公民伦理教育和公民责权教育。公民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传统的反映和文化合理性的表达。理性精神、伦理精神和公共精神是公民教育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8.
增强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举措。作为推动电视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的电视节目创新必须始终坚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即,在创新的原则上要牢固树立"价值自觉",全面把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的舆论导向;在创新的内容上要充分发挥"人文自觉",努力彰显电视节目的人文内涵;在创新的形态上要科学践行"权益自觉",倾力保障和满足受众多层次的文化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一个伦理文化的重建问题。中国伦理文化重建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自由与自觉、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群体的“三个统一。自由与自觉的统一主要指意志自由与意志服从、道德自愿与道德自觉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要指丰富的感性欲望与合情合理的理性调节的统一: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主要指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统一。该文还对“三个统一”在中国伦理文化重建中的必要性、实现途径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传媒文化借助现代化的传播载体以及娱乐化的文化内涵和商业化的营销手段,蚕食着主流文化原有的空间,道德理性、审美价值、理想深度和人文关怀等为内核的文化内涵不断弱化,在这种传媒语境下,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免疫养成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免疫养成教育就是通过社会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使青少年学会并实践认知媒介、评判媒介、调控和利用媒介,培养他们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传播已成为当代无法回避的现象,每一个个体和每一种文化都在进行史上最频繁和涉及面最广泛的接触.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媒介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媒介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可能以某种媒介为载体传播本己文化和接受异己文化,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播者也经常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文化身份互构.因此,为了使通过媒介进行的跨文化传播更为有效,也为了建构一个更加和谐的媒介环境,对生活在当代的所有人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必要且必须的.这种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培养多元文化的视角以维护世界文化生态平衡,拥有对媒介传递的文化的理解、分析和批判能力,树立起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创造姿态等.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开发中的"类发展困境"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发展困境"是指发展的结果偏离了发展的目标的状况.本文认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开发存在着这种"类发展困境",并从文化产业参与主体的力量对比及价值取向和主体性的丧失两个方面,对这种"类发展困境"进行了解读;最后,提出走出困境的对策:均衡参与主体力量对比,调节利益分配格局,确立当地民众的主体性,提升其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育,归根到底是文化的教育。我国外语教育既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又要传播本土优良文化,需要有基于主体自觉的文化尺度。构建外语教育文化尺度的思路要清晰,主要体现为:在价值上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文化方向,在方法上自觉践行文化评价尺度,在扮演文化身份中实现主体意识自觉、价值反思自觉、视野拓展自觉。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的文化自觉是教师教育的文化主体对自身所处时代精神状况的理性反思与价值觉解。我国教师教育文化自觉性的阙如引发了教师教育文化中师范性不彰、功利思想抬头、文化精神失落和主动性的缺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唤醒各类教师教育主体对教师教育文化自觉的敏感性,以治理代替管理,以文化自觉代替文化移植,以教师自觉代替行政自觉,强化和纯净教师教育文化的优良品质,体现和发挥教师教育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教育重新审视人格培育的道德实践方式及道德主体的内在品质与价值建构,强调道德内涵养成而非人类智识开发和伦理行为规范.将人性发展、思想文化素养和精神状态作为建立健全社会德育价值的追求,注重人内在价值的独特性与所具有的发展潜能性,通过启发和提升民众作为现代社会之公民的道德意识和行动自觉,培育具有公民性信念和优良德性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7.
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全的文化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需要文化自觉。历史证明,在那些变革人类生存方式、改革世界面貌的种种神奇的力量中,文化自觉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是人类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文化的意义更加明显。在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全球化过程中,文明的交汇和冲突,世界意义的文化事件的发生,已经极大地拓宽了人类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唤起了人类对文化价值的关注。必须看到,文化发展具有肯定性价值和否定性价值的两重性,在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高扬文化的肯定性价值,克服文化的否定性价值,有赖于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类的理性自觉、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偏离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诱因之一是行业企业高职教育需求的传播缺失。行业企业高职教育需求的传播渠道有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其传播缺失主要表现在传播者自觉与主体意识迷失,社会建制缺位;信息整合度低,教育决策支持乏力;传播类型选择失当。提高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质效的策略包括:做好体制机制建设,构建以专业网站为中心的媒介体系,强化传播主体信息素养与信息的"深加工",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加强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在对媒介素养教育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以范式转换为分析框架对高校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价值进行论证,参照域外媒介素养教育,梳理了我国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困境及原因,并以教育主体、目标、模式为主线构建高校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提出了开展高校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以期为我国融媒体时代高校研究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本是一种善的伦理实践。高等教育要凸显其伦理精神,打上"时代性"烙印与获致"当代性"标识,必须根据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涵,需要关注教育的质量伦理,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的工具理性甚嚣尘上、价值理性精神式微等严峻现实和时代挑战的当下。当高等教育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追求滑向过度的实用或功利主义,高等教育难免陷入伦理缺失的困境。伦理观照的高等教育质量,需要回复人本、观照价值、承担责任,并实现教育回归"人"并解放人、完善人和发展人的终极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