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跨文化传播是多元文化生态下的一个热门课题,这种跨越不同文化体系的传播行为,既是共时的,也是历时的。大量的跨文化研究多关注不同地域文化的跨越,对同一地域文化在古今传承方面的研究则相对忽略。本文尝试将古典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沟通纳入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视野,以流行歌词为例,考察李白的文化形象和诗歌意象在当代的传播模式,从而更好地了解现代人面对传统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被世界公认为是当代西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最好的国家。在国家多元文化政策、新社会运动、教育改革等因素积极影响下,它走过了四十多年历程。至今,澳洲已形成了系统的国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跨文化的批判性教育模式、明晰的媒介素养教育标准。基于澳洲经验,我国可以从宏观上分层次推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微观上,强化媒介课程设计和教学创新。在课程标准层面,尽量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开发上,平衡多元文化与不同层次的媒介活动;在教学层面,探索批判式的媒介素养教学模式,从而凝聚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使媒介素养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中小学以及更高水平的教育课程,进一步拓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广度、深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3.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案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目前教育界、传播界和文化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同时,面向不同对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模式日益增多.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媒介素养教育在国内也进行了不同的课程实践.在引进和借鉴多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和实施模式的过程中不难看出,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范围不断拓宽、程度也不断加深,其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4.
媒介素养教育: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琳  李菲 《教育探索》2007,(2):121-122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青少年媒介批判意识,帮助其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不良影响的有效手段在国外被广泛实施.媒介素养不仅是当代中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终身学习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我国对于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开设媒介素养公开课程。由于受到国外文化保护、超越保护主义和视觉文化不同思潮的影响,因此国内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内大众对媒介传播的认识,进一步找到符合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发展的方法与途径。CRT模型把媒介传播的本质作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实施方法与手段,去分析和解构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施更符合国内课程的国情。  相似文献   

6.
手机媒介文化的内涵侧重于手机媒介在当代社会所引发的信息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是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于一体的大众媒介文化,也是一种视觉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文化的缺失现象越来越明显,对此,我们应当坚持我国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原则,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倡导媒介自律,提高大众媒介素养,以构建健康和谐的手机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媒介文化呈现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拓宽了当代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在媒介文化消费和传播中暴露出诸多不良行为,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亟待提升。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批判性思维为重要抓手。推进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确立媒介素养课程目标,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经验、立足我国国情,课程目标应涵盖批判性思维、合作沟通、媒介鉴赏、信息获取分析、创造媒介产品、信息技术运用,以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文化自信;开发媒介素养课程内容;加强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的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众传媒是我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正确而有效地理解媒体和使用屏幕媒介是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屏幕媒介为什么成为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语境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尚倩 《考试周刊》2008,(17):87-88
当今社会,人与媒介的传播互动塑造着公共生活中的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体.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公众的媒介素养能力,使其能自如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世界,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教育.本文在对技术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追溯与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把技术哲学作为媒介素养教育最深层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拓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视角;从关注媒介传播技术的工具属性到关注其实践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的活动属性的转变,实现媒介素养教育和教学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0.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媒介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但是,大学媒介素养教育到底为学生教些什么?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媒介素养?怎样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针对这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现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层面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1.
《舌尖上的中国》大型电视纪录片,能够在当今引起轰动,其原因在于用影视媒介特有的形象性、快捷性、大众性、声画一体化的优势,通过对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村庄这些微观元素的记录和书写,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片子里那些辛勤劳动、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组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而让每个观众如身临其影地“参与观察和体验”,更具有亲切感,易于接受,较好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等宏大主题的当代表述。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媒体技术和数码技术的革新,计算机和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日渐迷你化。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带动着文学的革命性变化,在自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变革已经渗入到文学内部中来。该文主要探讨在自媒体时代下的文学的"微"化特点,以及在自媒体背景下"微"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媒体文化研究纲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体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媒体表达方式为基本表征的粹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媒体文化具有逐新性、主流性、活跃性、综合性的特征。媒体文化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伴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的全面扩张而不断膨胀,形成了一种突出的媒体话语系统,它对现代社会、现代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扩张成为媒体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势。但是,媒体文化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存在失真和非道德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4.
当前媒介化社会时代,在市场力量和不断升级的新媒体技术推动下,大众文化日益深度介入社会生活,恶化了大众传媒的传播生态环境。对于党报传播来说,大众文化的商品性漠视传播的社会责任、恶搞传播解构党报传播的主流价值、平面化传播消解党报传播深度、伪平民性争夺党报传播的受众群、符号空间冲击党报传播的现实空间,大众文化对党报的传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族群之间的认知方式对传播效果影响很大。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尤其使得跨文化传播的载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跨文化交流的形式也在演化,少数民族语言新媒体的兴起,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崭新的天地。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疆本地的族群认知系统,找出本土族群的认知特性,从而分析新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构建文化品格,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坚持将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的原则;媒体人必须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加强文化修养,确立文化人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更需要寻求多元的传播渠道。"刘三姐"文化的大众传播渠道肯定了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探寻更多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华夏地域文化传播研究成果颇丰。在内容分析方面,“传播论”认为挖掘、认知本地文化是传播之始,但内容编码上还要下功夫;叙事分析深受青睐,个案研究是天然选择。在媒介分析方面,新媒体新技术深受追捧,地方媒体是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且必要推手,交通工具与设施化为传播媒介,地方高校是地域文化传播的中转站,汉语国际教育是地域文化传播的新媒介。在效果研究方面,量化研究少而精,质化研究多而不强;效果应用主要服务地方党政系统,集中旨在提升未然效果。其总体特征是还处在破土而出的成长期,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演讲作为人类古老的口语传播实践活动,一直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随。今天,从口语传播的角度,对演讲进行分析,有重要的价值。演讲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潜能,长期以来被忽略或异化。对演讲的性质和作用重新定位和审辨,实际上是从文化的视野上肯定人本,使演讲这个人类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成为每一个人充分实现自己、发展自己的必要手段。演讲的临场能量赋予等特性和现代社会必需的人际传播、交流等功能,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数字电视、数字报纸等新媒体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各类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新媒体的发展也为客家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借助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来传播客家文化,成为当下客家文化发展的一大要义。从媒体人类学的研究视角,重点探讨客家文化的媒体传播现状及其新媒体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