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它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将总目标表述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就是要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按照品德与社会课的标准,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偏重知识学习,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和倾向。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的"荣辱观"教育,应努力做到"四融入":融入新课的导语,融入学生的思考,融入文本的情境,融入课外的活动。以此实现品德与社会课"让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品德与社会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课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本要求,综合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写注重图文并茂,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做人与做事,关注周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当一个个鲜活的情境再现时,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可以在讨论交流中得以培养。课标链接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提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育是促进儿童发展的社会活动,而本课程是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校教育目的的讨论,古今中外、业内业外都格外关注,其焦点往往放在学校应该教学生做什么上。学校教学生做什么呢?我们的回答很简单,三"做"而已,即做人、做事、做学问。一、教学生做人。1.教人"真"。什么是真?真就是做真人、说真话。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诚实。学生要在社会安身立命,诚实是必备的品德素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实  相似文献   

8.
一、树立正确德育观德育的目的和实质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使之成为既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在现代社会中顺利地生存、发展,又会欣赏和享受生活的人。德育课必须以人为本,以“学中做、做中学”为教学平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德育知识与德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其知、情、意、行的互动融合并内化为其自身品德素养的一部分,逐步实现良好品德素养的自我建构。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按照社会道德规范支配自己的言行,逐步学会做事、做人。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不会"做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长期以来推行应试教育、重智轻德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结果."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做人"与"做事"是统一的;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会"做人",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诚实"是思想品德教育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和一个人的美德。任何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建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承载着诚实教育的任务,教育学生做事要实,做人要诚。四、五月份,在教学视导中我到几个乡镇听了几节小学数学课,任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针对校情、学情。依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的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三大主题而设定的12个重点行为习惯指标(即:做人方面,包括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方面.包括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方面,包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为主要内容。以现代德育理论为指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维护学生权益。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参与活动、走向社会、学会管理,学规范、懂生活、勤体验、求自主.引导学生和谐发展。采用了阶梯式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取得了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诚信是支撑社会道德的支点,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影响到每个家庭甚至学生的学校生活,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进而使一部分学生对"诚信"做人、做事的原则产生怀疑。引导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是每位教师刻不容缓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育人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其中,德性作为外显的人格,对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课题研究,对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2012级建筑工程类新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调研跟踪,特别关注其从"做人"和"做事"角度对未来职业的看法。调研得出,建筑类中专学生在"做人"和"做事"的职业价值观上摇摆不定,不稳定性特点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和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起到奠基作用。。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重要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带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段话包含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范围,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生的两件大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所谓“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的人。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和保障,掌握了知识技能就有可能不能为社会造福,甚至有可能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所以,帮助学生参与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型的活动课程,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个总目标,必须突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学生品德的形成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因而品德与社会教学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进行道德反思,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由感知生活经历上升到形成生活经验、生成生活智慧,从而促进有效的学习,实现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