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职业倦怠”源于英语“Job burnout”,也称为“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反应。教师职业倦怠则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呈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指出,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  相似文献   

3.
据研究,教师倦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指感到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就是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进行心理调适,从而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心理状态,是教师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的方法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美国学者Maslach1981年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6.
张娟 《青年教师》2006,(7):45-46
“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做出反应的生理、心理综合症状,1974年费登伯格(Freuden berger)首次描述与界定“职业倦怠”这一现象。1981年,玛诗勒奇(Maslach)等人进一步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即情绪衰竭、人格的解体及低个人成就感。近些年来,教师的职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并且,人们普遍较为关注的是教龄11—20年的这一教师群体,认为这一时期的教师“职业倦怠感”最严重。但是,根据笔者几年教师工作的切身体验及对身边教师的长期观察,认为工作1—5年也是一个“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教龄的青年教师也极易产生困惑和倦怠感,并对自身的发展及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危害。本文旨在阐述并分析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为有效预防和消除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乃是教师在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在长期高压力的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教育教学工  相似文献   

8.
一、职业倦怠的含义所谓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于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其中,情绪衰竭是倦怠的代表性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情绪衰竭常常伴随着挫折、紧张,使人在心理层面上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去个性化是指没有人情味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本研究以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情况。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总体并不明显,只有与少数维度有相关,且相关程度都不高,其中情绪衰竭与开放性呈显著正的低相关,而低成就感与社交性呈显著负的低相关。进一步对不同基本资料的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发现,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与“大五”人格的四个特质(除适应性外)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吴全华 《中国教师》2009,(24):13-15
<正>职业倦怠也称"职业枯竭"职业衰竭",与三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密切相关,即情感耗竭、工作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情感耗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工作非人性化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低个人成就感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1]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职业倦怠研究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这种研究在给人们展示某一职业从业人员生存状态的某些不利方面的同时,可能给这些从业人员造成某种消极暗示。职业倦怠指强大工作压力下,个体工作者在工作中因过度劳累而出现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对工作消极怠工,情绪衰竭,成就感降低和对学生没有足够耐心等方面。目前,很多学校中学教师相继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如果长期发展,就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杜小念 《教师》2011,(34):13-13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大多会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笔者认为,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必须从多个方面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不利,它对学校的管理效率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利用在中国已经过信度和效度测试的中文版MBI-GS问卷,来研究荆州市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并提出一定的应对措施。在三个中学中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7份,对结果采取方差分析的方法,发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有无子女这三个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较大,其他因素影响不明显。但由于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还需要做更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状态.职业倦怠易发于助人行业,教师乃助人行业之一,故职业倦怠现象频繁出现.为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本文力图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外矛盾进行解析,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据研究,教师倦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指感到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就是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体育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这除了对自己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外,还会对学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因此探讨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于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教育教学工作热情丧失。2.去人性化。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师生,甚至把同伴,学生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3.个人成就感降低。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付出努力。4.知识枯竭。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等。  相似文献   

17.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教育教学工作热情丧失。2.去人性化。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师生,甚至把同伴,学生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3.个人成就感降低。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付出努力。4.知识枯竭。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等。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对工作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及心理症状,是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本文从职业压力和个体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从知、情、意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毅 《教育与职业》2012,(10):52-53
教师的职业压力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抑制和解决,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对工作感到心力交瘁、退缩、焦虑等心理状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体的健康发展,并且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对天津高校教师进行了一次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其中100名男教师,100名女教师,被调查教师的平均年龄是35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比较高,去个性化现象并不严重、成就感也很高;工作6-10年是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表现最严重的阶段;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在性别、职称、是否重点学校、是否班主任存在差异,但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