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史建华  谢康 《当代体育科技》2020,(7):205-205,207
探讨3~6岁幼儿平衡能力的最佳测试方法,为3~6岁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找寻安全且有效的平衡能力测试方法。选取北京市2所幼儿园共184名幼儿为测试对象,分别进行平衡木、睁眼单脚站立、强化Romberg检查法测试。研究结果显示:3种测试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重测信度,但只有平衡木测试表明不同年龄之间的幼儿平衡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测试效度最好。因此,平衡木测试是3~6岁幼儿平衡能力测试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性别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53名老年受试者进行电脑化动态平衡仪感觉整合能力平衡总分测试;同时还分别进行平衡能力简单测试方法,闭目原地踏步、平衡木上行走、起立-走的测试、闭眼单足站立、强化Romberg检查的测试、垂直X书写、改良Wolfson测试、前庭步测试的测试.对以上测试结果的不同年龄段的男女作t检验,多数结果表明老年人平衡能力无性别差异,其中平衡木上行走、起立-走的、垂直X书写测试中发现平衡能力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的平衡成绩优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测量方法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参考数十篇国内外有关专家所的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平衡功能测试方法,特别是这些方法在老年人平衡测试中应用的相关献,介绍了关于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最新研究成果,详细地阐述各种从简单至复杂的老年人适用的平衡能力测试方法。为进行老年人能力的研究,以及老年平衡能力检测方法的研究和测试老年平衡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体的平衡能力公认的分类为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而机体平衡能力主要受视觉、本体感觉、前庭觉,肌肉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平衡能力的分类及影响因素,寻找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减少跌倒的风险,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增加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平衡能力训练方法也可以看作是简单测试方法,可以用此方法进行简单的平衡能力测试,这相比平衡测试仪的难度高、应用受限制来说,不仅测试操作简便,对场地与仪器要求相对低,可以用于大人群量的平衡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纵向观察3个月太极拳训练组和本体感觉训练组研究太极拳训练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同时还分别进行平衡能力简单测试方法,如闭目原地踏步、强化Romberg检查、闭目单足站立、前庭步测试。动态平衡仪感觉整合能力平衡总分、闭目原地踏步、强化Romberg检查、闭目单足站立结果表明太极拳训练组要比本体感觉训练组明显好(P〈0.05,P〈0.001)。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锻炼对延缓和改善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肌力平衡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梳理肌力平衡相关研究,归纳肌力平衡的概念和内涵,从动作控制的角度探讨其内在机制,并探索在运动损伤检测及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结论:1)肌力平衡是机体为适应内、外部刺激,神经肌肉系统高效维持静态姿势和以最佳模式完成动态动作的能力,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性及生理功能是维持肌力平衡的内在机制;2)肌力平衡是高效完成动作控制的关键,肌力失衡是动作模式受损的诱因;3)运用等速肌力、力量及跳跃动作测试评估肌力平衡可以预测损伤风险;4)通过单侧力量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及核心区训练可有效改善运动中的肌力平衡。亟待探究不同项目运动员肌力平衡与运动损伤、动作模式及不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基于肌力平衡探究特定运动技术的肌肉工作机制,挖掘肌力平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体平衡能力作为体质与健康测试指标之一日益受到重视。通过阐述人体平衡能力的研究历史及其生理学机制;评述了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平衡能力特征研究;讨论了运动训练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并对国内外人体平衡能力及其训练研究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悬吊训练对排球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悬吊训练是否可以有效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方法:运用实验研究法,依据实验前测数据,采用蛇形分组法将16名实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9周.试验前后进行Good Balance单脚闭眼静态平衡能力测试.结果:试验组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在试验后得到较好的提高,而对照组受试者的静态平衡能力变化不大,部分受试者出现平衡能力降低的现象.结论:悬吊训练对改善排球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具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平衡能力训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平衡能力是确保人类保持稳定的站立、行走,以及完成复杂动作的基本能力。在国外无论是医学或者体育领域,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开展十分广泛。但国内研究多关注于老年人或有平衡障碍的特殊人群的平衡能力;相比之下,平衡能力与人体运动能力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研究范围与应用的成熟性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电脑平衡仪等新的技术手段开始出现的今天,加大该领域的研究力度,对大众健身及竞技体育运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武术、跆拳道、射箭运动员和大学生共99人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他们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探索不同项目运动员之间平衡能力的差异性,以期为运动队的训练手段及方法提供参考意见,为平衡能力的评价提供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动静态平衡仪对20名体操运动员进行姿势平衡中的感觉相互作用的评估。结果发现: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三个感觉系统对维持平衡的作用不同,体操运动员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前庭功能和视觉都起主要作用;平衡中枢对感觉信息具有复杂的整合调节作用;运动员所应用的感觉信息和取得平衡的策略有较大的个体差异。结论:体操运动员在进行平衡能力的专项练习时,应重视视觉和前庭功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踝关节不稳人群进行不同方式的平衡训练,以提高踝关节平衡控制能力及稳定性,减少踝关节损伤的发生几率;比较不同平衡训练方法对改善踝关节稳定性的实用性及优劣性。方法:进行为期3周的Biodex Balance System仪器及Bosu平衡球训练,测试踝关节稳定性。结果及结论:结果显示,Biodex Balance System仪器和Bosu平衡球都能显著提高个体踝关节稳定性及方向控制能力;Biodex Balance System仪对踝关节稳定性的提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平衡能力是速度滑冰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平衡能力的好坏关系到技术和体能能否得到最大的发挥与体现,是速滑运动训练不能忽视的重要训练内容。身体的平衡能力由神经、肌肉、运动三大系统协调运作,其好坏取决于身体对来自前庭分析器、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对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与人的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协调性关系密切。长时间规律系统的平衡能力训练,会提高速滑运动员对平衡能力的控制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出能反映人体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动作,采用高精度测力台及测试分析专业软件,对不同太极拳训练水平人群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分析,了解太极拳训练在提高人体平衡能力方面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太极拳运动员控制平衡的能力,筛选影响人体平衡能力的敏感指标,完善测试评价体系,提出有效的训练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白冰 《冰雪运动》2015,(6):19-24
运用表面肌电和摄影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对我国不同运动等级的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平衡训练及肌肉的肌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平衡训练中对身体姿态的有效调整与控制,有赖于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贡献率和协调有序的工作。虽然不同等级运动员在平衡动作控制模式和肌肉工作顺序上有所差异,但主要工作肌群趋于相同。健将级运动员之所以能对身体姿态实现高效调整与控制,不仅在于工作肌群的贡献度较高、能调动更多的肌肉参与到肌肉控制中,还在于双侧肌肉群的协调发力。而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由于还缺乏更好地控制肌肉的能力,致使在运动中出现了肌肉有效电活动过高或不足的状况,不仅平衡感和稳定性差、对身体平衡姿态控制不足,而且也缺乏对失衡动作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大学生在水泥地面与塑胶地面上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星型偏移平衡测试来评价36名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水泥地面与塑胶地面上平衡能力的表现,然后使用SPSS22.0对测试结果进行偏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r介于0.539至0.802之间得出在水泥地面与塑胶地面上各方向之间得分值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而且该差异受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腿长、BMI等因素的影响极低。结论被试者在塑胶地面上的平衡能力明显比水泥地面上的平衡能力要好;被试者在右前方、前方、左前方、右方这4个方向的平衡能力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测定,了解花样滑冰男单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基本特点,为训练和评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6名国家花样滑冰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左足站立睁眼和闭眼的速度矩、x轴向移动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左右侧平衡能力没有差异,右侧平衡能力有好于左侧平衡能力的趋势;2)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平衡调节中视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超重肥胖老年人进行循环训练运动干预设计,探讨循环训练对超重肥胖老年人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以34名老年女性为受试者,分为超重组和对照组,均坚持12周循环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双侧下肢膝踝屈伸等速肌力、静动态平衡能力、计时"起立-行走"时间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情况。结果:运动干预12周后,两组下肢膝踝屈伸肌标准化峰值力矩、屈伸肌肌力比值和双侧肌力比值、静态与动态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得分及计时"起立-行走"时间均有显著提高;且超重组的右膝伸肌标准化峰值力矩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环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且对提高超重肥胖老年人下肢伸肌肌力有更明显的改善效果,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有效运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