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博客的兴起,因博客所引发的侵权问题也日益增多。仅2006年,与博客名誉侵权相关的诉讼就有多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案”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案。该案已于当年8月2日宣判,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此案的判决,对规范博客网站的运营意义重大。然而,有些学者就博客名誉侵权纠纷中博客网是否应承担责任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如有学者认为博客侵害名誉权真正的被告应当是博客的作者,而不是博客网。①笔者认为,虽然博客作者在博客侵权中应负主要责任,但由于博客的匿名性,使得博客作者难觅踪迹,而博客网作为博客的管理者和载体,在博客侵权案中是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  相似文献   

2.
从某教授状告博客网一案的尘埃落定到博客写手状告网民的“博客告博客”案和某公司状告前员工博客案,再到前一阶段国内媒体关于“博客实名制”的争论,博客给人的印象总是纠纷不断、各执一词的乱象。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缘起,其实都是博客写作“公”与“私”的纠缠不清,而这种纠缠不清恰恰是博客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3.
方希  郑雅钦 《出版参考》2005,(6X):20-21
博客的出现是对传统媒体的一个冲击,其信息灵敏性、撰文的相对深刻性以及博客之间,博客和其它网友之间高度的互动性较之传统媒体形式都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从博客和图书出版契合的角度出发,是博客图书的出版实践探索中的一部分。此时不禁疑问,什么是博客图书?博客图书比传统图书出版有什么优势?博客的未来又怎样?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博客是博客形式中的一种。美国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网站(DruegeRrepor.com)从报道克林顿绯闻开始,将“博客”引入人们的视线;随后博客网站在美国新闻界越来越引人注目,直到2004年美国大选,博客记持有记证,正式参与报道美国总统大选,博客开始进军美国的新闻领域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5.
移动博客,英文简称Mblog,是在博客(blog)、可拍照手机与移动互联业务三者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博客的更深层次应用。它是以移动领域为媒介,博客为运用,个人信息为散发点,是个人发布信息,共享信息的互动平台,是建立在可拍照手机与移动互联业务基础之上的博客服务。  相似文献   

6.
博客新闻化是博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是博客优秀的传播方式必然带来的。比如美国博客“德拉吉报道”,在新闻方面曾经被美国社会刮目相看,有些新闻比其它大媒体更快更准确。而且因为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很低,博客标志着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过渡,开创了一个全民写作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博客,以及博客的分类和特点,并阐述了图书馆引入博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博客,我们还有很多无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有在多元视角下,我们才会真正地看到博客对于社会、对于文化所将带来的长远意义。而另一方面,博客之美在于“博”,博客之道在于“博”,只有“博”了,博客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9.
周军 《新闻记者》2006,(6):49-51
一 2006年3月24日,杭州西湖区法院对浙江省第一例博客侵权案进行开庭审理,庭审因被告不承认自己是侵权博客的作者,案件没有当庭宣判。值得关注的是,原告在开庭之前又将登载侵权博客的中国博客网追加为第二被告,但未得到法庭准许。无独有偶,在这一案件之前,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状告中国博客网,称其网上有辱骂、侮辱他的博客文章,诉状已被南京鼓楼区法院受理,成为中国博客第一案。  相似文献   

10.
评论界崛起的一股新力量——解读博客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客(blog)是一个中立、开放、人性化的信息资源平台,博客评论是指在博客上出现的、极具个人风格的观点和言论,它是博客作者日常所思、所感、所察的文字表达,其传播载体就是网络。  相似文献   

11.
朱理 《网络传播》2006,(8):16-18
博客是网络上一道美丽的风景。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到博客的行列中。无数的博客们利用这个平台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评论世事、批评时政,或者仅仅是展示自己。有的博客则提供了类似新闻的服务,他们自己收集信息,发布消息,或者简单地转载新闻。新闻采集不再限于那些主流媒体,博客使得草根新闻成为现实。博客成为许多网民寻找未经过滤的信息或表达他们的见解的天堂。自由、匿名、草根、开放成为博客的根本精神,过去的几年里,博客们做了几件相当令人惊异的事情。在印尼海啸灾难中,博客们最先将冲向岸边的凶猛巨浪以视频形式公之与众。  相似文献   

12.
新闻博客的三道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的2005年,被人称作“博客元年”。其标志性的事件有:之一,博客在互联网上从安营扎寨、星星点点,到遍地开花,呈燎顾之势,据统计国内的博客(维客、播客,以下统称博客)已达3600万之众,并且仍以每分钟数10个新博客的速度在递增;之二,先是芙蓉姐蛆、流氓燕、天仙MM等“草根”唱罢,后是张海迪、余秋雨、吴小莉等“精英”登场,紧接着,各种名目的博客大奖赛此起彼伏、精彩纷陈;之三,博客以“个人媒体”、“自媒体”、“新闻媒体3.0”自谓,  相似文献   

13.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博客实名"让人欢喜让人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艳 《青年记者》2007,(3):127-128
对“博客实名制”的担忧从“储蓄实名制”、“股票交易实名制”、“高校BBS实名制”、到“手机实名制”,甚至酝酿讨论之中的“火车票实名制”、“网游实名制”……“实名制”热掺杂着公众的不安及舆论的质疑声。博客的实名制也是一个过程,笔认为,实行博客实名制是大势所趋。在美国,主要的网络博客,甚至包括交友网都必须是真名实姓。同时,美国已开始对一些博客进行审定,给合格颁发官方许可证,以便对越来越庞大的博客队伍进行监管。在韩国,博客也实行了实名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  相似文献   

16.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当前,博客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博客及博客化正在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并被视为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由博客短暂的发展历史来看,博客并不是全新的事物。个人网站进一步的大众化。就是博客浪潮的生命本源。博客技术门槛的过低,以及概念、模式的迅速复制,是它得以迅速传播并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的重要原因,也使得它将个性化的知识积累、信息过滤和深度沟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博客广告是以个人博客站点为载体,通过网际关系进行传播的网络广告形式。尽管其在国内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发展的瓶颈,但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和博客蕴涵的巨大商机,会逐渐为广告客户所认识和青睐。通过学习国外博客广告运作的成功经验,突破瓶颈,不断完善和创新,国内博客广告必将获得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9.
博客商业化:概念躁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明显群体特征的网络社区,对那些有意促使博客商业化的人或资本来说,博客已经具有商业特质。此外,国内三大博客网站陆续得到第一笔风险投资。博客中国从2004年6月正式商业化运作,提供了博客托管服务。BLOGBUS网站在2004年10月获得20多万美元风险投资。同时,中国博客网也获得了来自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VC)的第一笔风险投资。至此,中国博客商业化趋势初现端倪,中国的博客经济时代已然来临。甚至有业内人士断言:2005年,堪称中国博客经济元年。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挑战传统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博客是其中一路军。博客愈来愈多地充当重大新闻首发者和新闻事件制造者,强烈刺激着传播领地唯我独尊的传统媒体。其实,浩如烟海的博客当中那些具有公知意义的信息,又何尝不需要传统媒体将其变现为新闻?没有传统媒体的再生产再传播,博客多数是个人与微众之间的网上悄悄话(名人博客又作别论,但也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