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荒诞”是法国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哲学美学思想表现的主题之一。加缪认为“荒诞”是人自身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一种相互冲突与抗衡,更是人对存在本身意义的一种生命意识的关注与反思。《局外人》小说的内核旨要正是对人类生存遭际中“荒诞”感的刻画与呈现,诠释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涵着种种深刻的生命意识哲理,给活在当下的人们以深刻的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方的小说具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和色调,灰色幽默和荒诞意识是方方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小说创作中的两大主要创作特色,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方方小说的主要风格和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经历6次转世投胎,分别以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的视角洞察了西门屯50年间的社会变化,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潮流的关联.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运用荒诞主义叙事手法,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分析小说中荒诞性的表现,探析其原因所在,解读了荒诞背后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4.
加缪从巴斯喀哲理中发现了人生的荒谬,人并不幸福,都被判处了死刑,但是他与以往的哲学家逃遁荒诞不同,他认为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正视荒诞,反抗荒诞,而这种反抗就是人的自救方式,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这种积极向上的反抗精神始终贯穿在他的文学创作里。以哲学著作《西西弗神话》《反抗者》,小说《局外人》《鼠疫》等这几部作品为例,来分析加缪的反抗自救意识以及他关切现实的精神,能更深地理解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及其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元化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派小说的经典之作,它开创了"黑色幽默"文学流派先河。其创作既与作者的身世、阅历和学识有关,也与"荒诞"、"疯狂"的美国社会密切相关。存在主义是黑色幽默派小说的哲学基础,所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一把钥匙。小说以其最典型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赢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本文旨在通过海勒所描绘的荒诞世界群丑图,分析主人公约赛连"自由选择"意识的觉醒,阐述《第二十二条军规》所体现的存在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6.
罗韵 《职大学报》2016,(4):23-27,51
徐小斌小说从圣经故事中汲取了艺术营养,其文本通过对"该隐杀弟"、"失乐园"等圣经情节的模拟与变形来书写她的个人意识与女性情怀,使其小说在与圣经遥相照应的同时又别有深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家园意识:一是个人与群体认同非洲是自己的文化家园,二是蓄奴的历史与种族主义中的家园意识,三是性别歧视中的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艺术手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小说表面上混乱的结构和语言正是海勒用于制造荒诞概念的独特手段,它抹去了人们应有的理性成分,用散乱重复、顺序颠倒的结构来不断积累意义突出和强调荒诞的主题;用极度夸张、矛盾的语言反映出人们在这个失去理性的世界里逻辑丧失感和恐慌感。烘托了荒诞的气氛,正是这些独特的黑色幽默艺术手法使小说在内容、形式和主题上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的眼睛下》(1911)不仅是一部政治小说,也是一部意义深远的道德小说。过去,评论界更多的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研究这个"讲给西方人听的关于俄国的故事"。事实上,康拉德在小说中关注更多的是个人的道德弱点或个人心理。本文将从小说主人公拉祖莫夫"道德方向的迷失"和"道德意识的觉醒"两方面来详细阐释该小说的道德内涵,并揭示康拉德对人性与道德等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0.
论《水浒传》荒诞的审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水浒传》荒诞的审美特质王振星所谓“荒诞”,在汉语里本意为漫无边际,后引申为虚妄不可信,即光怪离奇,违反常态。荒诞作为一种审美观念,发端于人类童年时代,依附于神话、寓言和神怪小说发展起来,其特质就是以非理性的形式表达理性的内容。这里所说的荒诞,与文...  相似文献   

11.
元小说又被称作"小说的小说",即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反思小说创作并同时进行小说的革新.纳博科夫的反传统小说<洛丽塔>表面上是讲述一个荒诞、畸形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内涵了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成为一本关于小说的小说,具有典型后现代元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奖获得者J.M.库切第三部小说《等待野蛮人》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故事。故事在不确切的时间、地点发生,其中大部分是一个驻扎在帝国边境的老行政长官的独白。在后现代主义视阈下,该小说在时空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叙事三个方面都具有荒诞性。本文将从以上三方面入手,分析其中的荒诞性,进而对帝国暴力统治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3.
东西小说创作体现出一种边缘化的叙事姿态,故事荒诞化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人类生存困境和存在本质的关注.小说穿越表象直抵人类生存本质,在世俗的生存之痛中向往超越世俗的诗性理想,体现出一种存在主义哲学观.  相似文献   

14.
哥特小说自诞生之日起经历约60年的探索发展,终由于传统模式和消费控制的影响一度使其逐渐走向衰亡,哥特小说与恐怖小说、灵异小说的区别也变的模糊不清,而且大有被取代之势。但是,随着美国文学家爱伦·坡对哥特小说传统的突破与发展,哥特小说被注入新的生命体征,其一,具有魔幻色彩的"死与美结合"的诗意追求;其二,由传统单纯的"心理恐怖"的表现转向具有本体意义的"内心恐怖"的探索,进而以预言的姿态自觉反思人类荒诞的生存处境,使哥特小说充满了超越传统形式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世界文学长廊中,有两位杰出的作家,一位是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俄国作家契诃夫(1860~1904),另一位是孕育和创造中国白话文小说的鲁迅(1881~1936)。二者都是文学大师,在短篇小说创作上,成就非常瞩目。笔者仔细梳理了二者的部分短篇小说,并对文本进行比较研究与分析,从多个角度解读两位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异同。从相同性上来说,二者在小说结构安排上都遵循"幸福—转折—拯救—死亡"的写作模式,而且在主人公的选取上以及从人物自身往往会反射出来一种戏剧的"荒诞性",这种"荒诞性"使小说看似有了结局,往往又留给人无尽的想象。从相异性上来看,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以及思想情感的融入与表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尽管她本人是一个一直处于孤独与无助之中的弱女子,而总是很执着地探索着国民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可以说,她是一个女性意识的自觉者,她的小说描绘了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揭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冷漠与迫害,揭示出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17.
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繆的一系列作品中都贯穿了“反抗”的主题思想,从小说《局外人》到《鼠疫》,加缪展现出主人公面对“荒诞”处境时如何在虚无的世界中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即“反抗”。加繆的“反抗”思想主要体现为面对生存的荒诞处境的“反抗”,是一种融合了“肯定”与“否定”因素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8.
从个人生活际遇、民族文化负重、悲剧美学意识等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作家的悲剧心理 ,具有放逐的失落、选择的艰难、悲剧美学意识的自觉等特征。形成无事的悲剧、微笑的悲剧等风格范型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世纪之交一部具有鲜明哲思特色的"启蒙小说"。金岱小说的启蒙思想具有鲜明丰富的"我"内涵与特色。从对《精神隧道》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有关"我"的核心问题:1."自我"理性、主体意识如何得到认可和弘扬;2.个人合理的"本我"欲望如何得到满足;3.如何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超我"。《精神隧道》是对当代中国人与社会的双重批判。  相似文献   

20.
《红字》主人公爱情悲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男女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海丝特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个人意识的局限、人性恶对爱的摧残以及黑暗的宗教统治和社会环境 ,其中 ,后者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