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王根健 《兰台世界》2005,(7):106-107
严格地说档案学不是哪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历史积累和发展的结果,中国早期的档案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档案文献编纂方面为主的理论和方法之中,“六经”中的《尚书》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典型的档案文献汇编。虽然我国档案学发展历史的研究基础薄弱,前期成果少,从事专门研究的学者、学术成果亦少,但从发展中国档案学学科建设出发,研究档案学的发展史很有必要。(一)研究中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档案学学科的产生过程、形成原因以及产生的必然,对于发展现代档案学和指导档案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笔作为档案学教育的嫡传弟子,虽然身不在档案界,但作为一个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主动报考档案学并受过六年的系统档案学教育成长的人,我一直比较关注档案学界的点点滴滴。近期。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数据库》以及档案学杂志上看到一个新的研究现象,即档案学中研究的“范式”现象,这引起笔的兴趣,也激发了我对档案学研究的点点思考,希望与学界共同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档案学从创立至今满打满算只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与传统学科相比年轻许多。然而,若从档案的历史发端来看,中国档案学的沿革却可以说得上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孕育,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但是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中国档案学思想一直未能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理论系统。我国档案工作历史悠久,在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档案编纂等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期间档案学思想也纷纷问世,可以说,我国的档案工作和档案学思想曾一度领先  相似文献   

4.
《新上海档案》2005,(12):26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胡鸿杰在2005年第6期《档案学通讯》撰文,继续就重新塑造中国档案学学术尊严的问题,提出:(一)加强对中国档案学学术历史的研究。文章认为,中国档案学是一门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的科学学科,因此,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和重塑必须从清理自身的学术历史开始。中国档案学的理论价值及其生命力就在于其原创层面的科学精神,即,对中国档案学生存环境的真切了解,及其在此基础上对其命运的明智把握。包括对学科基本理念和模式的打造、对学科发展思路的设计,以及对学科学术价值的关注等等。  相似文献   

5.
很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胡鸿杰教授所的《中国档案学的理念和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以下简称《模式》)一书。胡教授对中国七十余年档案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宏观审视,可谓是档案学研究中别开生面的世纪巡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兴起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来把握学科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发展动态的浪潮.[1]在档案学领域,宗乾进对2010年我国档案学热点进行过分析;[2]马海群基于CSSCI数据库对2002-2010年间档案学的热点进行了分析;[3]贺颖等对档案学四大基础理论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4]但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档案学通讯》与《档案学研究》(CSSCI来源期刊中“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收录的来源期刊仅有的两种档案学期刊)近几年刊载的文章进行知识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7.
邵华 《中国档案》2014,(3):71-73
从"学科"与"科学"的分辨开始从新中国档案学建立至今,我国档案学界关于"学科"和"科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20世纪80年代,吴宝康老先生提出"档案学是……科学",并且驳斥了"档案学无学论"的错误观念;[1]21世纪初,冯惠玲、张辑哲在《档案学概论》中认为"作为一门科学……它  相似文献   

8.
正《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策划出版一套《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以"经典"的眼光检视档案学著作发展历史,并为爱好专业典籍者提供阅读便利,在我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谓学术经典,大体是指那些能够解决时代的学术问题,又对后世学术发展提供启迪和示范,获得学界基本认同的著作。《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计划先从民国档案学经典编起,逐步扩至1949年以后的大陆和台湾,并旁  相似文献   

9.
正《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策划出版一套《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以"经典"的眼光检视档案学著作发展历史,并为爱好专业典籍者提供阅读便利,在我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谓学术经典,大体是指那些能够解决时代的学术问题,又对后世学术发展提供启迪和示范,获得学界基本认同的著作。《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计划先从民国档案学经典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由西方引入中国的档案学,经过约70年的风雨历程,已演进发展成为包含众多分支学科的学科群组———档案科学。为了促进档案科学的不断完善,我们应当在历史回溯的基础上对其学科体系进行严谨的结构分析,以确认薄弱环节和新学科的生长点,实施与时俱进的发展对策。一、档案科学演进历程的基本分析档案学是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档案和档案工作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都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学科的档案学,首先发于西方国家。1804年,德国学者奥格撰写《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首创“档案学”这一术语。1834年,奥格创办了《档案…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档案学产生伊始,档案学学科的构建也随之拉开序幕。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是档案学学科体系内在逻辑的结构性体现,构建合理的学科结构对档案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科学学角度,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经历了准科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1949)、前科学阶段(1949—1966)、向常规科学过渡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和常规科学阶段(21世纪以来)的历史演变过程。新时代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发展的方向是:开放包容型的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社会需求导向型的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问题导向型的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叙述模式多样化的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  相似文献   

12.
《档案学概论》(又称档案学基础、档案学原理)是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属档案基础理论学范畴。它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研究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中最基本的、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为档案工作实践提供最一般的理论依据,而不是直接研究档案工作的具体原则、技术与方法。因此,《档案学概论》是档案学各门分支学科知识的更高层次的理论概括,是应用档案学、技术档案学的理论基础,而不是档案学各门分支学科内容的压缩和概述。《档案学概论》作为一门课程是档案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解决学生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档案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学科历史并不长,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档案学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档案事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档案教育规模逐渐扩大,档案学园地也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应的,档案学的学科地位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在1997年国家颁布的《授予博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以下简称《资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复印资料库。它除按学科专题刊登近期从报刊精选的论文外 ,还附有该学科近期发表的较为重要而又未复印的论文索引。索引中详细记载了论文的篇名、作者及其出处 ,可为读者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提供线索。本文对 1 989~1 998年十年间《资料》档案学分册全文复印转载的论文及其所附论文索引进行统计分析 ,以期探讨《资料》档案学分册收录报刊的情况及其特点。一、《资料》档案学分册收录文献的来源分布对《资料》档案学分册收录文献的来源进…  相似文献   

15.
档案载体演变规律研究邓君在《档案学通讯》2011年第4期撰文指出,档案载体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化,同时,又与社会政治制度息息相关,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轨迹。纵观几千年档案载体发展,其演变规律有以下几点:一是档案载体存储容量递增率;二是档案载体寿命递减率;  相似文献   

16.
孕育时期中国档案学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档案学从创立到今天,满打满算只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与传统学科(如史学、文学、哲学、数学等)相比,它显得很年轻.然而,从其发端来看,迄今已有两千余年.那么为什么中国档案学要经历如此漫长的孕育过程呢?为什么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档案学思想一直未能发展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呢?我国档案工作历史悠久,在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档案文献编纂等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期间有关档案学的思想也纷纷问世,可以说,我国的档案工作和档案学思想曾一度领先于其他国家,那么为什么中国档案学反而比欧洲档案学晚了一个多世纪才建立起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探讨孕育时期中国档案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档案学会创办《档案学研究》季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总结我国档案事业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吸取世界各国档案学研究成果中一切有益的东西,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实在是很必要、很及时的.为了抛砖引玉,仅对档案学研究发表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一、关于档案学研究的改革与开放问题档案的产生与管理,仅从文字形态这种档案来说,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埃及的纸草文书,叙利亚的泥版文书,中国的甲骨文书,历史都很久远.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为统计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词频分析方法,对2004-2008年《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这两种期刊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通过词频分析描述该学科学术研究状况,进而揭示档案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兰松 《档案管理》2012,(5):29-31
中国档案学是在总结我国档案工作实践基础上,汲取行政学和管理学理论而产生,借力西学理论和信息类、计算机类、历史类等学科而发展的,具有极强可塑性。进入后保管范式以来,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出现明显的"去档案化"趋势。文章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视觉分析"去档案化"现象的存在,并基于多维视角来探析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20.
档案馆是否应搞历史研究之讨论,至《档案学研究》1991年第1期宣布暂止才降下了帷幕.这场讨论,是80年代档案界颇有影响的讨论之一.一篇文章引出一场大讨论.早在1987年,《档案》杂志第5期就刊登了四川大学档案系教师刘文杰所撰写的《论我国档案馆搞历史研究与开放历史档案》一文(后简称《刘文》),该文对档案馆搞历史研究的作法表示否定,明确指出:“倡言档案馆搞历史研究的倾向是不科学的.”一语惊人,此文很快引起了反响,如《档案》杂志1988年第3期就有两篇与《刘文》商榷的文章,一篇是纪凤辉的《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