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围"字地名较多,有508个,分布也比较广泛。通过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名主要分布在客家方言地区,有客家人的地方基本上都有这类地名。不仅广东客家人居住区有这类地名,就是福建、江西客家人居住区也有这类地名。"围"字地名是客家方言地名。"围"字地名起源于客家围屋。这类地名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也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08,(Z1):49-49
含有鸟的诗句在祖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中,古诗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下面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中,都含有鸟、动物、地名,亲爱的同学们,你还能想出哪些有"鸟"、"动物"、"地名"的诗句?  相似文献   

3.
解缙(1369一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是著名政治家和学者。天资聪敏,工诗善书法,著述甚多,但多散佚。为官清正,一生多波折。主持纂修堪称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型类书《永乐大典》,让更多的后人记住了他。  相似文献   

4.
以地名为据来考察地方区域文化是基于一种人类文化学的理念:地名之来源往往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不同的历史环境,人们对所在区域的认知与命名自然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地名自然必有其鲜明的历史特征。从人类学视野的角度,将雷州半岛某处地名作为考察对象,有助于认识本区域某段历史。"红毛番岭"地名考察表明,明清时期雷州半岛曾与欧洲发生通航往来的历史,反映在地方文化上,区域内存在多处带有欧洲色彩的地名。"番"字地名特征深刻地反映了这段历史交往特征。  相似文献   

5.
《永乐大典》中尚存有现已出版的各种点校本曾巩诗文集未收之作,栾贵明《永乐大典索引》所列曾巩诗文篇目又有错漏,对此进行考辨,有利于弄清《永乐大典》所录曾巩佚文的确切篇目。  相似文献   

6.
关于傅山的生平事迹,前人已有较详细的描述,但由于资料的局限,前人描述中仍有未及或虽及而不确当之处。比如,傅山的五世祖是谁;"侨黄老人"的"黄"是指黄花山,还是指黄帝或道士;李克用父子题名的崛山围寺到底在何处;西村是一个村子的名字,还是包含兰村、土堂、崛山围山在内的一个地区的总名,或者说能不能把虹巢、青羊庵都说成在西村;怎样从平民视角认识傅山,等等。  相似文献   

7.
地名中包含有极其丰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它和地下文物一样,蕴藏着历史文化密码。解开这些密码,也就打开了某一区域的历史文化宝库,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对于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环巢湖区域众多城镇乃至自然村的地名,都极具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这一区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随着地下文物的进一步发现,这一意义将会更加凸现。地名的文化资源必然会带来旅游资源。地名文化资源有浅与厚,真与假之分,在作为旅游资源景点开发时,必须择善而从。只有这样,才能使地名的文化资源真正为旅游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8.
浙江乡村地名的取义倾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的生成,既受一定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又有一定地域历史文化的作用.浙江乡村地名的取义丰富多样,在寓意、描绘和借代3个方面倾向性表现得尤其突出,大多数地名能充分反映当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可以顾名思地,但也有的地名不可以"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9.
甘孜州九龙县是多民族聚居地,不同民族语言文字标识的地名丰富多采,历史悠久。地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包含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情习俗,还蕴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地名从形成到变更、定格,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对地名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讨,也是对一方水土上民族文化形成、发展的探讨。"康巴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进入"康巴学"研究一定有多种途径,从地名研究开始或许就是其中一条。对地名的研究与探讨在本质上是在对"康巴学"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钱南扬先生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对南戏研究具有开创性作用,自出版以来,有不少学者发现书中有存疑的问题并予以了补证。笔者在翻阅此书时发现,此书在释义和校勘方面仍存在些问题,今试从书中拾取十八例以补之,以期其更为完善,从而为南戏的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地名是一个地方的符号,同时也蕴含着这个地方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地名的形成大都有其鲜明的个性背景,或因山,或因水,或因人,或因事,或因方位,或因物产等等,是这个地方的特定客观条件促成了该地名称的出现。"漯河"地名的形成则不同于以上者,走出了一条较为独特的道路。本文就此作一番探究,重现"漯河"地名的形成轨迹。一、"漯"字在中国古籍中的出现及其意义"漯"字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字,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尚书》记"漯"在《禹贡》篇:"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  相似文献   

12.
喀什市和北京市都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同样拥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论文从经济活动、宗教信仰、花草树木、历史文化名人、河流湖泊、数字地名出发探讨这些特点在喀什市和北京市地名中的体现,并根据当前地名研究现状,提出保护地名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凉山州冕宁县境内有很多地名前缀都带ve^33le^33。本文试从地名的传说、地名的源考、地名释义等方面来说明此地名所包含的的民族历史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地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汉语地名中的外语借词很多。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行政区,所以汉语中表示地区的地名许多都是借自蒙语的词汇。蒙语借词地名是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反映了显著的地域历史特征、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丰富的社会心理。本文从乌拉特前、中、后旗的民族历史变迁来阐述蒙语借词地名存在的理据,同时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探究蒙语借词地名的意义生成及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指出汉语中的一些蒙语借词地名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5.
明朝初年朱元璋撤销了专司官府藏书的秘书监,对有明一代官家藏书事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然而从明初到明仁宗、宪宗时期,官府藏书事业并没有因此而衰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明初大规模的图书征集,为这一时期官府藏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永乐大典》的编撰,客观上又对官府藏书进行了必要的编目和整理,使明初官府藏书的管理工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辑《永乐大典.医书》工作中,从《永乐大典》目录中仅查得《灵枢经》35篇的篇名所重字,如《寿夭刚柔》第六,归属于“柔”字,也就是用“柔”字去查《灵枢.寿夭刚柔》这篇内容,其余46篇,无据可考。因此,研究有据的35篇在《永乐大典》的分布,从而推导出无据可考的46篇,以对重辑《永乐大典.医书》铺平道路。一、从《永乐大典》目录查到的篇名为方便计算篇名字数,“论”字不计在内,如《九针论》为2个字篇名。但论字居前者,如《论勇》以二字计。经过统计,2字篇名56个,3字篇名5个,4字篇名15个,4字以上篇名5个。从《永乐大典》目录中查得篇名为…  相似文献   

17.
地名是一定地域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地名的生成,既受一定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又有一定地域历史文化的作用.地名的许多内容都与民族文化、社会生活、人类情感心态等密切相关.文章从三个方面对荔浦县地名成因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作为母语的语文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应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各地区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都独具魅力,各具神韵,我们完全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地名作为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它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最近,我和孩子们就通过"本土地名之旅",一起领略了地名所承载的语言魅力和文化神韵。我们的本土地名之旅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地名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山西历史悠久,地名文化非常丰富.文章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分析山西地名,概括出山西地名的历史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历史人物文化、历史遗迹文化和历史心理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力主罗贯中籍贯"东原说"的学者根据东晋时期在今山东设立的"东太原"郡,认定《录鬼簿续编》之"罗贯中太原人"之"太原"即指"东太原"。实际"东太原"只是东晋南北朝时期设立的众多侨置"太原郡"中的一个,其目的是安置来自祖籍太原的侨民。它作为一个临时性的地名,不可能成为"罗贯中太原人"的依据。与"太原"地名的唯一性形成对照的是,"东原"作为地名反倒不止一处,魏晋南北朝时也曾设立过众多的"东平郡",这些侨置东平郡同样不能作为"东原罗贯中"的籍贯根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类观点显得十分荒谬。我们除对这些学者历史常识的严重缺失感到意外外,更对他们为成就己说不顾正常的逻辑思维而生拉硬扯的所谓学术研究行为深感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