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5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在《编者的话》中把改进处理稿件的时限公布于众,说在新的一年里,“拟编用稿件,于收到后一周内通知作者,未收到通知的可自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一稿多投”说几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随着传媒的发达,一稿多投、多发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著作权法》第32条前款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 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显然,多数编辑是反对“一稿多投”的。编辑在选稿的时候,总是要考虑读者的需求。“一稿多投”会直接影响到报社和编辑的声誉。读者不可能知道一篇稿  相似文献   

3.
1月9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栏刊有几句“编者的话”,明告作者:“拟编用稿件,于收到后一周内通知作者,未收到通知的可自行处理。”本人是个常“爬格子”的人,因而对于《今日谈》编者的话,格外多一层感想。现在办报办刊物,编者一定十分忙碌。因而有许多报刊宣布:由于来稿多,人手少,一般来稿一律不退,望见谅。那么,“来稿一律不退”,作者何时能知道稿件能用或者不能用呢?许多报刊似乎不谋而合,规定:3个月(或2个月)内不见录用通知,可另行处理。这是要命的二三个月!常常有许多稿件,因为有二三个月的折腾,“少年”变“老头”,新意成旧话,最终不能面世。不少作者恪守不“一稿多投”的写稿道德,但又有收到退稿后改投他处、“周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编辑部答复作者稿件录用的时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在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对所有来稿均执行30日内答复有困难。为了不违背《著作权法》,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在稿约中声明“作者在3个月(有些期刊声明6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的可改投他刊”。声明隐含有与作者事先约定的功能。笔者认为,这样虽然也算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但不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需要。稿约中声明答复作者稿件录用的时间太长…  相似文献   

5.
《何以“一稿三用”?》一文发表后,许多同志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究竟一稿是否可以多投?综观各种观点,似乎都言之有理。其实,如果对著作权法的规定稍加留意,就不难分清是非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9月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笔者认为,这一规定避免了一篇佳作会被极个别不识货的编辑“枪毙”的现象,也避免了版面、编辑和排字工人劳动的浪费,对读者来说,也  相似文献   

6.
失衡的天平-关于“一稿多投”现象的合理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著作权法》颁布前的《图书期刊管理版权保护试行条例》中规定:“向国内期刊投稿,可以不签定合同,但作者不得一稿多投;期刊应在收到稿件后30天内通知作者是否采用,如过期不通知作者,作者可另行处理。”对于“一稿多投”持鲜明的反对态度。此后颁布的《著作权法》虽没有“不得一稿多投”的字样,但仍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这一规定对报刊社和作者都提出了义…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们给一杂志社寄了一篇消息《一个体诊所状告工商局被驳回》和一篇调研文章《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应进行工商登记》。两稿发出不久,7月27日我们收到该杂志社的一封《交纳稿件版面费通知》。通知中写道:“您的稿件经编辑部审阅后同意刊登,见通知后请将稿件版面费300元、400元于3个月内寄至编辑部”,并注了稿件编号,还称拟于2006年第3季度发表。我们既不是做广告,也不是搞形象展示。但万万没想到,在中央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搞有偿新闻的情况下,该杂志社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公然向作者索要“稿件版面费”。对此种行为,理当从严查处。…  相似文献   

8.
一、编辑决策是主编决策的基础从编辑学角度看,任何一个编辑部都不可能将收到的稿件直接发表,必须通过编辑这个“把关人”。编辑将收到的大量稿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经过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活动,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做出决策,哪些稿件能够采用,哪些文章不宜刊发,等等,然后写出稿件审读报告上报给主编。当各个编辑将稿件都集中到主编那里以后,主编就必须进行决策,对稿件加以进一步的评价和选择,  相似文献   

9.
力争使我国科技期刊更快地走向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青年编辑与科技期刊工作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是我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界的一次盛会,是对近年来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所进行的编辑学研究的一次检阅。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92篇,会前还曾收到大量征文,经过《编辑学报》编委会组织有关专家对稿件的认真审...  相似文献   

10.
日前,用电子邮箱给《老年日报》“旅游指南”专刊编辑李由传稿,发送完毕,立即收到李老师邮箱的自动回复。打开一看,不但知道她收到了稿件,而且出现了她所编辑的各个版面栏目设置、稿件要求及当前急需什么稿件的情况。这是我们通讯员迫切需要的东西。我把它存起来,有时间就打开看看。李的这一做法,我举双手欢迎。  相似文献   

11.
谈谈退稿的学问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吴水清若论退稿,这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目前流行的退稿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曰“石沉大海”式,将稿件禁闭在编辑的抽屉里,几年不见天日;二日“自然淘汰”式,“三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三日“标准公式”式,寄张铅...  相似文献   

12.
“救”稿     
有位资深编辑说过:看一个编辑的水平,不是看他“枪毙”了多少稿件,而是看他“救活”了多少稿件。对此,我颇有同感。在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大量来稿,这些稿件有些出自名家之手,有些是初学写作者的处女作,更多的是通讯员和工作在一线的作者所撰写。就其质量来讲,优秀的属少数。对有欠缺的稿件,是轻易“宣判死刑”,还是努力将其“救活”,这不仅  相似文献   

13.
一篇篇稿件,经过修改、编辑,连闯几关后,如今出现在大样上,“生米”即将煮成“熟饭”,“新娘”马上要“上轿”,此时,校大样的值班编辑怎样调动一切手段,将“新娘”打扮得八时、得体,以收到给婆家人耳目一新的效应? 几年来校大样的经历,使我感到,值班编辑在打扮“新娘”时要能有所作为,就必须——  相似文献   

14.
期刊稿件处理应尊重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稿件处理应尊重作者□李正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许多编辑部都在庄严宣告:凡来稿本刊一律不退,几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云云。用这种傲气十足的方法打发作者,可能也是我国期刊界的一种创造吧,因为据说古今中外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编辑日常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3 2条规定 :“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 ,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 ,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 ,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1] 国家科委也明确要求学术期刊“努力减少稿件在编辑部的滞留时间 ,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减少信息贬值” ,此外还对报道时差作了具体规定。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尽管《著作权法》颁布至今已逾十年 ,但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太长的问题仍未真正得到解决。论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出版社的编辑收到作者寄来的稿件也往往是装有Word文档的磁盘或一封带有附件的电子邮件。编辑可以使用Word软件直接对这种电子文本进行编辑加工 ,甚至能达到“编校合一”的目的。本文谈谈文字处理软件Word在图书编辑加工方面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替换”功能做统一性处理编辑在编辑加工书稿的时候 ,肯定要注意一个统一性问题 ,包括表达方式和名词术语等。如 ,书稿中常常有“其他”、“其它”等词语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 ,一般都会统一成“其他”或“其它” ;有“输入 /输出”、“输入、输出”等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稿多投辨     
石炜 《传媒》2003,(4):12-12
时下,随着传媒的发达,一稿多投、多发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著作权法》第32条前款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18.
开场白编辑同志每天都要接到这样的询问电话:“稿子收到没有?”“能不能给编用一下?”“为什么不能用?”等等。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就会认为编辑端架子,态度不友好。说句实话,编辑每天忙于看稿、编稿,不可能对电话中的询问一一给予解答。其实,编辑看稿编稿都很认真,凡是有点意思的稿件都舍不得丢弃。为什么有些稿件想编而没有编?为什么有些稿件要如此删改?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能直言相告,将会给作者带来很大帮助。新年伊始,本刊特辟《编辑看稿和记》专栏,发表编辑在看稿、编稿中的一些想法,以及对一些稿件的点评。希望读…  相似文献   

19.
通讯员投稿都希望能够被刊登,但往往不是石沉大海,便是收到一封封退稿信.遇到这种情况,通讯员不是埋怨编辑便是垂头丧气,影响了投稿的积极性.其实,自己稿件能否被刊用,通讯员本人应是清楚的,因为自己写的稿子质量如何,心里是有数的.如果自己在投稿时就对自己的稿子没把握,有“碰运气”的想法,结果多数稿件必然被编辑枪毙.如果自己在投稿时对自己的稿子负责,能先从编者和读者的角度来预审一下,自己认为质量合格的稿件才寄出;连自己都觉得“勉强”的稿件就不要寄出。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废品”,不但自己节约笔墨纸张和时间,而且不浪费邮递员和编辑同志的心血。  相似文献   

20.
甘厚兵 《军事记者》2008,(10):63-63
最近,笔者到基层采访与一些报道员接触时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稿件出手不几天便给编辑打电话询问:“我那篇稿子收到没有?内容怎么样?能不能刊用?要不要再修改补充一下?”这种变相逼编辑回答的做法不妥。我认为,稿件刊用不刊用,不要问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