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晓霞 《中小学电教》2008,(12):142-142
<正>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点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综合化学习的课程,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学生知识能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综合学习就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在"生长点"上面"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1.强调自主。语文综合性学习面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化学教学弱化互动的弊端1.过于重视知识技能和学习成绩,忽视学生主体体验;教师把教学看成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过程,却忽略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规律。教师把知识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采用灌输的方式"填"给学生。主要体现在:①过分关心知识与技能目标,将化学学习定位在形成知识技能上,唯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忽视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掩盖了学生  相似文献   

3.
我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工作岗位上一呆就是18年.上大学时,我上德育课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以后,是将思想品德课当知识来操作,受着一种"知识逻辑"的宰制.知识是统治者,学生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我的任务是把知识作为其工作对象,意欲穷尽己之所知而予学生.古人云,"君子不器".学生本就不是物,而是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以对待物的方式来对待作为人、要"成人"的学生呢?我们又该怎样教育学生呢?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课程中,教师的知识话语权常常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课程编制的专家对知识拥有绝对话语权,教师只能作为知识的"传声筒",个体知识话语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控制了知识的传播与解释,学生处于"失语"状态。在新课程背景下,知识话语权开始层层下移,教师从专家那里获得个体知识话语权,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的"发声权"。作为权力的中间环节,教师的知识话语权发生了转型。  相似文献   

5.
何龙 《中小学电教》2007,(11):15-15
<正>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从而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任务’中学"的思想。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于学习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不仅要求学生"学到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作为教师,他的使命不仅仅是对学生教授知识,更要在他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从而掌握学习  相似文献   

7.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获得结论;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检查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而及时地调整教学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可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类型,应遵循目的性、启发性、情境性和适度性等原则,并有机把握提问的时机:在教学内容"平淡"处提问,在知识结构"关键"处提问,在新旧知识"连接"处提问,在学生认知"矛盾"处提问。  相似文献   

8.
李兵 《成人教育》2016,(1):57-61
"双主体学习论"把远程教育教学活动视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管理活动,并试图在重新诠释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础上,构建远程教育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层面的知识管理模型.这一模型体现出:知识管理理论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知识与方法统一;"学习力"是师生共同提高的核心所在,也是超越阶段性目标的关键所在;学习活动在知识与经验的分享、交流中变得简单而快乐.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开展远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教学管理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物理的课堂"教学",就是以实验探究活动为载体,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学双边相互作用的多方位沟通与互动的活动过程: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二是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探究中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是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四个象限"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创业教育要培养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经过实践摸索,笔者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四个象限"模式,即用校园文化作为学生创业意识的点燃器;用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稳定器;用教学改革作为学生创业知识与能力的助推器;用创业基地作为学生创业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11.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念,是指在理解知识本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涵养,发挥学习主体的多元性,发展、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研究学习路径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理念:能帮助教师读懂学生、了解学生思维;引导教师挖掘知识内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数学教学实际效果;促进知识的个体和社会建构.结合吴正宪《"比"的认识》一课发现,教师通过解读知识本质,明确数学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分析学生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数学情境、搭建问题支架、借助思维导图等方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路径实现深度学习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常常在思考:何谓"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承担"教"和"育"的职责?从字面理解:教,即传授知识;育,即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导和训练学生。换言之,教,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育,则是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这里,"育"的内容,又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学校的道德教育,被认为是班主任、语文老师或品  相似文献   

13.
家庭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所学知识、寻求未知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过程.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比较随意,不大考虑科学性与适应性,致使学生的作业有的只是教材中的练习题或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有的却"千篇一律",无论是内容、数量还是形式都缺乏改变,无法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有的作业"一刀切",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而定".  相似文献   

14.
<正>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发展和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逻辑性较强的高中数学来说,学生的"要学、会学"要远远胜过教师的"教".作为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敢于将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争论,在相互"较量"中帮助学生建立方法,渗透思想,利用学生的主动参与来从内提高学生的能力.一、更新观念,调动参与高中数学新课标表明,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形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形成;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填鸭式的教学使学  相似文献   

16.
梅红 《中小学电教》2008,(10):91-91
<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发展潜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极为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的个性差异,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把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形态作为模本,由教师"粘贴"后,"复制"  相似文献   

17.
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即"实境",既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感性知识基础,又可以作为化学概念表征的原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作为化学问题解决的对象。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实境"中建立概念,在"实境"中理解概念,在"实境"中运用概念。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思维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性,因而阅读教学中应实行"语言-思维"一体化训练,从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可通过三个教学策略实现:一是用"知识"作为指导工具,引导学生勘探思维问题要点;二是用"语段"作为思辨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逻辑艺术;三是用"练习"作为训练抓手,引导学生体味词句逻辑,养成习惯,发展思...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万一 《中国教师》2010,(20):26-27
<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是一个不断激发学习需要和动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受学生学习策略、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制订,应当以"知识作为核心素养的生成本源"为逻辑线索,以"数学核心素养贯穿课程体系的整体支配模式"为框架,用体现目标水平的层次结构方式,兼顾学业评价的可操作性。对于数学核心素养,宜采用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三级水平刻画。知识理解指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知识迁移指学生将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创新指学生提出问题、推广问题的能力。这样划分数学核心素养水平,能反映数学课程目标的内核,具备学业质量测评的操作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