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使私人资产金融化程度大为提高,但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各种交易和投机活动,孕育了金融市场中虚拟经济泡沫。当这些金融泡沫破裂时,必然发生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双双危机。故此,近年来为限制短期资本过度流动开征对货币交易征牧的“托宾税”呼声高涨,但因其征收难度大,令各国争论不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措施应是:建立适应金融市场波动和抑制其波动的灵活调节税制,以及增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限制大炒家对市场的投机和操纵。  相似文献   

2.
判别国际资本市场波动时我国的冲击路径,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冲击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国际资本流动、信息跨境传递以及投资者情绪的相互影响均可能在国家间传导金融风险.本文运用多元GARCH模型(BEKK)实证检验了美国资本市场波动和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冲击传导关系,进而判别国际资本流动是否会对我国资本市场形成冲击.实证结论表明:汇率市场的风险波动程度显著低于资本市场,且美国资本市场与人民币汇率、我国资本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均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由此可以推断,国际资本市场风险通过国际资本流动的途径对我国市场形成冲击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法定资本制度、授权资本制度、折中资本制度利弊的分析,探讨了公司资本制度的发展方向并解释了我国资本制度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朱兢  肖婧文  付晓蓉 《科研管理》2022,43(5):121-130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高水平外循环的准自然实验,研究了倡议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在重塑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合理化国际分工方面与高水平外循环相辅相成,并能够从总体数量与研发质量两个维度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化解一段时间以来本土企业“量与质不可兼得”的创新困境;第二,高水平外循环帮助企业对抗来自高技术中间品供给端与国际市场需求端的双重挤压,通过外部市场迁移、创新要素集成、生存风险规避三大机制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本文建议,政府应引领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在畅通型国家中寻找新的市场机遇,通过更高水平的外循环来赋能本土企业,同时,要构筑研发资金与研发人员的“蓄水池”,疏通要素流动渠道的堵点,驱动创新要素内向集成,以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前沿絮语     
戴相龙:亚洲国家应加强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冲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十 三”(东盟与中、日、韩)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与资本账户开放高级研讨会上说,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亚  相似文献   

6.
短期国际资本、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起短期国际资本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对短期国际资本、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短期国际资本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是:在短期内,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显著引起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化,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又会显著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出现波动.本文进一步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是经济增长率发生波动的单项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率的波动中有约20%是由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发生异动所致.  相似文献   

7.
资本公积科目来源于我国公司设立时采用的注册资本制度。我国从会计制度改革首次提出资本公积概念以来,对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多次改革,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各项新的法规制度的颁布,使资本公积科目出现了具有“损益性质”的“特殊来源”的资本公积,很显然改变了资本公积最初设立时的“准资本性质”。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但仍未彻底解决资本公积科目的核算和反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法定资本制度、授权资本制度、折中资本制度利弊的分析,探讨了公司资本制度的发展方向并解释了我国资本制度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国际资本的正常流动能促进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大幅度的流入流出对东道国经济安全会产生负面的冲击,主权信用评级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主权信用评级对国际资本流向的非对称效应,在评级下调时国际资本大幅流出,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极大的危害.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挖掘影响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因素,检验这些因素的长短期效应,有利于政策制定者制定长期政策维护和提升评级等级,制定短期调控政策抑制短期非正常冲击,确保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存在的金融风险可能性及逻辑演化路径与应对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QFⅡ和拟行的QDⅡ等开放资本市场政策与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为金融风险或货币冲击危机的发生搭建了一个舞台。本文根据“二元冲突”理论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危机国家在此约束条件下采用的措施和经验教训,对该条件下危机发生的逻辑路径作了分析,并针对当前外汇增加造成的通货膨胀和风险的可能,提出了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1.
王毅敏  封铁英  段兴民 《预测》2003,22(3):57-61
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的多元化目标,提出了“责任导向型准市场化企业”概念。在对“责任导向型准市场化企业”的自然和组织经营特征进行详细讨论的基础上,确认其发展的瓶颈在于产权制度安排模糊。文章客观分析了私有化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本质特性,提出“责任导向型准市场化企业”的出路在于进行“国有资产理性流动”和确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的人才资源流动不断加剧。人才资源国际流动对于不同国家之间和不同时间区间的情况是不同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假设在全球范围人才资源自由流动的市场条件下,从宏观上定性研究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趋衡性,对人才资源国际流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规律,并由此分析我国人才资源流动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关志萍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6):31-32,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对西方发达国家实体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并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此,我国也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论构建我国清洁能源技术强制许可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发展中国家呼吁实施强制许可制度以实现清洁技术的有效转移和传播。从经济学、伦理学和政治学角度来分析,实施清洁能源技术强制许可制度具有合理性。目前,相关国际条约的签署和完善、强制许可制度在公共健康领域的实践、国际社会对气候治理的重视等因素为我国建立清洁能源技术强制许可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阻碍建立清洁技术强制许可制度的因素并存。在分析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强制许可制度建立的合理性、有利支撑条件和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通过明确相关法律规定、建立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等途径来构建该制度,以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从而引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的今天,我们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我们如何建立更有效的资本市场的角度,还是我们建立一种更为广泛意义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上,我们都要进行思考和讨论会计信息这个可以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个因素关系着将来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关系未来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充分的基础上,得出它的披露程度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二者的关联度如啊.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建议如何进行制度改革,使信息披露更加完善,更加合理,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在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必须同时跟进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使二者可以相得益彰的发展,使二者在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技术锁定”和转型升级的考虑,本文首先探讨了全球价值链下逆向技术外溢的微观机理和实际效果,并运用1985-2010年间相关数据测算我国OFDI渠道吸收的主要国家研发资本存量,采用国际R&D外溢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外溢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结论显示:逆向技术外溢正效应凸显,但其作用远小于国内研发资本的积极作用:流向发达国家的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外溢强于发展中国家的投瓷回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与传播显示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流动特征,也加剧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有限性和国际冲突的复杂性.本文回顾了新冠疫情暴发前的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并讨论新冠疫情暴发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的战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跨国并购,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渠道,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近年来更是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而我国吸引外资主要方式一新设投资与全球跨国投资主要方式一并购投资存在着错位。本文着重分析了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研发经费强度作为本土研发努力指标、国际技术贸易作为国际技术流动指标,探讨了G7国家本土研发努力和国际技术流动的组合模式演化路径以及对国家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7国家本土研发努力和国际技术流动组合模式呈现非常清晰的的演化路径-“外部技术驱动模式-内外双驱模式-内驱外拉模式-外部技术拉动模式-外部技术驱动模式”;本土研发努力和国际技术流动对于国家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均比较显著,其中本土研发努力的作用更为突出。借鉴G7国家的发展经验,目前中国在快速增加研发经费强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研发经费管理,实现从外部技术驱动模式向内外双驱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刘济东 《预测》2000,19(2):19-22
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研究通常倾向其短期特性,本文首次提出了国际资本流动长期内具有的非均衡性,并初步分析了这种非均衡性的定义,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