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于"人本主义"的高职课程改革,应指向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从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职教能力培养的角度关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从注重学生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策略,把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门全新的课程,是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展开的。它在课程结构上,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  相似文献   

3.
"说课"课是一门以"说"的形式加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综合运用能力训练的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训练,不仅能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发展自己的能力,也能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强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陈锦秀 《广西教育》2013,(10):65-6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它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的资源优势。一、以校园资源为基础,产生实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  相似文献   

5.
唐卫军 《成才之路》2020,(3):132-133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教育课程,它以锻炼学生生活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教育目的,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巧妙设计综合实践的相关主题,让学生在一系列实践教育中不断进步、快速发展,用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课程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现的重要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实际体验,从学生生活中去应用知识。为此,学校以"项目学习"为主题,通过项目学习的开展,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课程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综合实践课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崭新的面貌出现。目前,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又正式颁布,综合实践活动原是"无本"课程,新《指导纲要》向各地和学校推荐152个活动主题,为新课程的活动资源输入新鲜血液;对于广大农村学校,既要结合推荐主题,又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校自己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探究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重要体现之一的高级思维能力在小学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基于天河部落Moodle平台,采用准实验研究法,试图以"鸢尾花"(IRIS)教学模式为基础,构建"经典教育"、"科学探究"、"生活化学习"三个类别、多个主题的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支撑小学生的网络深度读写探究活动,发展他们的高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四间小学实验班的质性数据以及前、后测的实验分数,我们发现应用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使实验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是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课程必须从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智发展水平出发,开发相应的贴近学生的实际自然生存空间、贴近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氛围的活动课程,这样才能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习技"和"学政",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人和社会和谐发展,进而促进个体内在和谐发展的教育大目的.  相似文献   

11.
要想实现综合实践学科的活动目标,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持续性发展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确立也对"知"、"能"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题选择只有和学生的动手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只有使四大领域有机融合,才能使学生的发展更全面。  相似文献   

12.
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学校英语校本"体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总目标,立足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长课程三个维度确立课程分层目标,进行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以及特长课程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学生提高语言素养,感悟人文意蕴,发展交流能力,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会学习、适应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新型课程.要把这一门新课程开设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从小抓起。笔者尝试打破原有环境教育模式,采用统整项目课程这一开放的课程系统,借助问题、阅读、导图、学科,以"统整"的方式把主题、师生、时空、技术等有效统合起来,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可以说",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然而,对于课程的实施者来说,最大的困惑也正源于"主题"。如何开发、生成、确立研究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8):1-2
浣东小学借向日葵一物,开发向日葵主题课程,探究与向日葵相关的概念,整合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科学、综合实践等多种学科,积累、感悟、体验、审美、创造等形式系统考虑学生的主题课程模块学习,把各学科教材分解的知识体系融合为一个个"集成块",由向日葵把那些散乱的学科学习串联起来,达到学科内容与学习者经验的融合。向日葵主题课程协助学生创造一个个"模块",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迁移到其他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去。学生从种向日葵、品向日葵、演向日葵、收向日葵、诵向日葵"五位一体"的情境体验,以学科为基础,有机整合,打破学科边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主题课程,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综合学习能力,体现课程的独特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为主题的课程;是以学生个性培养为课程基本任务,以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为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总目标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应设计出新颖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场域中的"落地生根",江苏省扬中地区结合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政策要求,提出并实施了以发展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发现并解决科学问题的真实性学力为目标的学校特设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构建"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学习经历、学习参与度与科学能力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通过调查测试收集数据,对江苏扬中...  相似文献   

19.
"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与教学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思路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基于学生的兴趣和校内外课程资源,以主题为载体组织起来的具有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特性的国家课程。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的五个主要因素:主题类型、主题目标、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探索主题开发的三个策略:明确主题开发的基本环节、提升教师的主题开发能力、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