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教育者身份是指社会及学校对教师教育者的道德责任、教育能力、价值观念、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期待,以及教师教育者对自己的社会身份的理解、认可、认同等。当前许多教师教育者都面临着专业发展意识缺失、职业归属感较差、缺乏社会角色期待等身份认同问题,影响了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为此,应制定教师教育者政策标准,促进教师教育者的自我身份认同,建立教师教育者学习共同体,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女性翻译为背景提出了女性身份认同的社会问题。女性一直生活在父权社会的梏桎中,长期受到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歧视。女性以翻译为途径,宣告她们自身的社会价值,体现她们的思想理念,在译作中阐明她们的独立主观意识、独立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并把女权主义的思想理论融入译作中,通过语言表述提升她们的社会地位,改变她们的社会形象,实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和身份认同。该论文最后指出,女性翻译中的身份认同是妇女争取解放,追求女性的自我疆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旅游公务服务体系主体受益者是游客、社区和居民。它具有为游客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改善社区及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本质属性。但是,在我国以发展经济为主的社会背景下,各旅游主体的旅游价值观因为社会属性、职能和影响力等等的不同,使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本质难以体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这一主导部门紧紧抓住其本质与内涵,建设真正令游客和各方满意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促进旅游业及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基于和谐社会的理论导向,依托现代社会学分析方法,就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保障与实施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彰显了和谐社会的公平理念、促进了家庭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遏制社会群体性暴力事件发生、促进城市社会的稳定等。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权益有比较旺盛的表达需求,但由于他们在对体育权益保障的身份归属与认同上处于边缘化,他们对体育权益的表达还是一种缺失。为此提出了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的制度性身份认同、社会性身份认同和自我性身份认同,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体育权益的充分表达和健康稳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从居民体育运动参与度、体育消费、身心健康的认识、运动的目的、有偿服务的接受情况、运动健康产业的认识等诸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海新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整体经济水平与社会资源有利于运动健康产业发展;居民对运动促进健康有高度的认同;有61.6%居民愿意接受运动健康产业方面的有偿服务。运动健康产业是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必然需求,将直接促进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身心健康的宜居生态型的新城区。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和谐社会与体育旅游的涵义.研究认为,体育旅游通过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自身的和谐,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女性翻译为背景,提出了女性身份认同和界定的社会问题,并以当代翻译理论和女权主义思想为依据,对女性身份认同进行了阐述。笔者最后指出,女性翻译是女性实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和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和谐消费是面对消费主义所带来的环境灾难和心灵困境而提出的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消费方式追求人-自然-社会的相互协调,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提高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必须积极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加快社会体育设施建设、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转变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等,来促进体育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性教育的心理阻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我国女性教育的心理阻碍表现为男尊女卑、男体女用和男女等同,这些心理阻碍的形成经历了社会舆论→价值观念→制度的过程,并以认同为主要机制,通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形式完成了在女性身上的实现。这些心理阻碍的克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蔓延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认同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要有效化解和抵御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其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实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矫正唯功利主义倾向;以全球视野的战略眼光引导大学生理性审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引导大学生弘扬勤俭节约美德,树立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人们对"美好生活"日趋憧憬,"全域旅游"的提出也备受各个行业的关注.以西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为研究对象,结合PESTEL分析模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全域旅游视域下西藏节庆体育旅游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因素进行大环境分析并提出对策及建议,以促进西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的发展、传承及保护藏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媒体政治再现省级体育赛事与社会认同间关系研究,建立媒体政治再现体育赛事的社会认同评价指标体系,重现北京奥运会国际媒体政治影响社会认同的内在机制,同时为今后举办一系列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建立媒体社会认同影响框架,促进国际媒体政治与体育社会认同研究量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个人荻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个人通过教育所得的知识、学历文凭和身份文化成为个人获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关键因素.因此,教育中形成的知识资本、学历符号资本以及身份象征资本,成为个人取得良好社会地位、促进自身社会流动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基于社会融合视角,在简要回顾我国足球归化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归化球员社会融合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认为:当前我国足球归化工作和球员的社会融合面临着政策制度、经济、文化观念、身份认同等多重困境,未来应完善归化工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做好本土人才培养工作,与归化球员社会融合协同共进;注重文化感召,加强满足归化球员需求的国际化公共服务建设;强化媒体宣传,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归化球员身份认同的良好环境。以提升归化球员在中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足球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社会和谐与生态文明的时代。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生态坏境呈现出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人们的生态意识形态和生态道德价值观念的冲突也随之明显加剧,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与外界环境交换不平衡、教育生态的动态变化弱化了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等生态问题。这必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生态要求,用生态理念反观我国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难发现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生态困境,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生态困境,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武当山世界遗产地居民的正面旅游经济影响感知强于负面旅游经济影响感知;正面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强于负面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正面旅游环境影响感知强于负面旅游环境影响感知;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持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所强调的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及延伸.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这些不均衡的发展导致了教育公平问题的日益凸显.研究教育公平的内涵以及教育公平在当今教育界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对于提升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等重大现实教育问题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消解工业化进程给现实社会带来的诸多不和谐,运用文献法、逻辑方法、系统方法,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当前存在的不和谐特征、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途径进行了研究.得出: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人文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资源价值、旅游资源价值等促进西部地区社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社会价值多元、多种社会思潮并存的情况下,青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青年强则中国强,同样青年弱则中国弱,加强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增强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份认同、政治认同等的重要方面,也是有效解决青年意识形态弱化甚至西化、意识形态教育自身局限性、网络教育阵地缺失等问题的需要。因而,努力构建包括政治统领、法律规范、道德渗透、网络辐射、青年自我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五维"体系则为我们解决青年意识形态教育问题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