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篇典型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红鸳语>完全符合作者们娱乐消遣的小说创作价值取向,但是在这种价值取向的背后却也隐约透露出这些鸳鸯蝴蝶派作家们某些初具现代性特征的人物价值观和小说创作观.本文试图从人物性格、集锦小说形式和尴尬的小说结局形式三个方面来论证这篇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明清小说是中国小说史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江浙一带是明清小说最为盛行的地区。江浙地区的明清小说流派众多,产出丰富,这是由于江浙地区传承已久的吴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赋予了江浙地区的明清小说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使江浙小说在明清之后从古典小说向近现代小说转型,仍能继续发展壮大,其中最著名的流派无疑是鸳鸯蝴蝶派。本文从文风写法、地区特色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以鸳鸯蝴蝶派为样本,详细讨论了江浙地区明清小说对后世小说流派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文学研究理论界一直对鸳鸯蝴蝶派重趣味、游戏的创作倾向持否定态度。文章阐述了趣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认为,消闲是文学存在并发展的基础,也是大众合理的精神诉求。鸳鸯蝴蝶派之所以能在民众中广受欢迎,主要是由于其承传了文化积累,其“游戏态度”也有合理的时代理由。从审美接受角度分析,鸳鸯蝴蝶派对趣味的尊重其实源自对大众审美追求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分歧较多、争议较大的领域,这些争议的焦点,常常集中于“五四”小说思想倾向的积极与消极、创作方法的归属等一些基本问题。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一研究者尚能自圆其说、论证有据的结论,往往较容易地被另一研究者寻找到足够的反例,指出其不足与偏颇。然而,大部分人几乎又是同时从这一时期不同作家的小说中,呼吸到“五四”时代强烈的时代气息,感受到他们创作中所共有的倾向和基本特征。探寻这一倾向和特征,是廓清“五四”小说研究复杂局面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有助于有关分歧和争议的解决。笔者认为,“五四”小说迥异于其它任何时期小说创作的一个本质特征在于,没有任  相似文献   

5.
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新流派。它的“新”主要表现在:反对以往各个时期的一切小说传统,追求技巧上的革新。新小说派比荒诞派戏剧出现略早些。它是法国文学史上三大流派之一。这个流派认为,要摆脱小说危机,必须寻求新的小说形式、语言,描绘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刻划出一个前人所未发现的客观存在的世界”,所以评论家称它为“新小说派”  相似文献   

6.
言情小说是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小说兴起之初就出现的小说类型,影响深远.英国是言情小说的摇篮,从本世纪60年代起,具有悠久历史的英国言情小说在继承了早期言情小说的特点和模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冰心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内容广泛涉及家庭和妇女问题、青年问题、军阀混战问题 ,等等。这些小说的一个共同倾向 ,就是通过对社会、家庭、婚姻、恋爱、人生等问题的描写 ,从不同的侧面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反映人们对社会、人生、家庭、婚姻等问题的思考 ,反映五四反帝反封建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精神 ,尤其是突出地反映了五四时期的青年的种种苦闷、烦恼与感伤。本文试图对冰心早期“问题小说”中的这种感伤情调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激烈的嬗变,促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五四”著名女作家冰心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格局,不是以情节为结构中心,而是以“人物心理”或“背景氛围”为结构中心,组成叙事文本的生命整体,使小说结构有着内蕴的能量或动力,具有很强的审美意义。同时也指出其矫枉过正之处。  相似文献   

9.
传媒界将梁凤仪小说宣传为财经系列小说 ,而小说中的“财经”与我们所讲的财经内涵有根本的不同 ,我认为“财经小说”的提法不贴切 ,应该说梁凤仪小说是言情小说 ,或谓女性文学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个性解放”、“妇女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思想,是五四时期反对封建专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新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无数的青年男女走上反对封建札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自由婚恋的道路。当时,许多进步作家都在关注着这一社会现象,并把他们鲜明的态度和观点通过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众多同类题材的作品中,鲁迅的《伤逝》以其高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炽热的情感,令文艺界为之瞩目。而叶圣陶的《春光不是她的了》是一篇不为文学史家们所重视的短篇小说。我认为较之“五四”运动后出现的不少小说而言,它选材独特,思想深刻,是能够充分体现叶圣陶创作思想和风格的好作品,它与鲁迅的《伤逝》各以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着妇女解放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两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和揭示的社会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众多文学流派中,鸳鸯蝴蝶派是历时最久也是颇受非议的一个流派.它在与新文学的对峙中,几度式微又几度中兴,其顽强生命力的根基在于它拥有新文学所不及的广大读者群.从作者、文本、读者三个方面来分析它的大众接受优势的原因,以此作为发展新时期文学的前鉴.  相似文献   

12.
小说《子夜》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饱含着对立、无奈与彷徨的时代.小说中不同阶层的数位女性的思想状态各不相同.“五四”运动后,都市女性们在传统思想观念和新思想碰撞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物质化或精神化的“苦闷”.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小说是新文学刚刚草创的五四时代的产物,而五四时代,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一清二楚的。1923年,郁达夫就把他的著名散文《还乡记》编入小说集《茑萝集》。1928年7月,朱自清说他的《背影》集“其中有两篇,也许有些象小说;但你最好当散文看,那是彼此有益的。”①1935年,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说:“废名所作本来是小说,但是我看这可以当小品散文读,不,不但是可以,或者这样要觉得有意味亦未可知”。这说明五四时期不少人所作的小说,特别是自叙传式的小说,很接近于叙事  相似文献   

14.
晚清小说居于明清古典小说的成熟之后,又处在五四白话小说的辉煌之前,虽有上千本的创作实绩,但即使“四大谴责小说”在艺术上也是比较粗糙的。因此,在小说发展史上,它似乎处于一个有些尴尬的位置。但如果对晚清小说进行历时性的分析,即采取动态的、历史的眼光,纵向地考察它在小说内部文体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则可探讨出一些小说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晚清小说居于明清古典小说的成熟之后,又处在五四白话小说的辉煌之前,虽有上千本的创作实绩,但即使“四大谴责小说”在艺术上也是比较粗糙的。因此,在小说发展史上,它似乎处于一个有些尴尬的位置。但如果对晚清小说进行历时性的分析,即采取动态的、历史的眼光,纵向地考察它在小说内部文体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则可探讨出一些小说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乡土小说无疑是其中一个"重中之重"的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鲁迅创作的乡土小说登上了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还在于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开启了新文学直接并多角度地面向乡村民间、关注和审视乡村民间文化的先河。本文从五四时期的社会基础、作者的心理现状分析了乡土小说产生和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发表于1918年5月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这篇小说的出现,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给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良好的开端,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块牢固的基石.《狂人日记》以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家族制度“吃人”的罪恶,成为反封建的战斗宣言书,它是向封建主义投掷的一颗猛烈的炸弹,它里面洋溢着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它发出的封建主义吃人的呼声震撼人心,它的出现,有力地配合了以反封建主义文化为主要任务的五四文化革命运动,作品的主人公狂人,是不大容易理解的,因为狂人这一形象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同,它的内涵非常复杂,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时采用的不是一般的塑造人物的方法.读过《狂人日记》的人,对狂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狂人是个反封建的战士,他的病狂是假装的,它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的作者自觉地使用了不同于金圣叹所言的“犯笔”,有别于其它中国古代小说的“灰线式三X体”,以及自己独创的“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也是“兰陵笑笑生”独创“金瓶梅”的一个特殊印记。  相似文献   

19.
在一八四○年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过渡时代,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面貌和潮流,表现出它的政治性、战斗性和极大的变革性.在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革新是贯穿始终的线索,文学的主流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中心内容,以使用白话、描写现实、模拟域外、注重小说为追求形式,以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为理论指导.为了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变革过程,我们就把它分为三个时期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早期的中国现代主义运动以及围绕其产生的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转向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呼唤着一种适应“现代化”的文学形式的产生。本文围绕文学界关于“现代派”的讨论,通过对王蒙早期的现代主义小说和以刘索拉、徐星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的分析,阐释了中国早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无论是其内容还是新奇的文学表现形式,都体现出特定社会历史转折时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