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控制”:适度理性的家庭教养,促进儿童自我的满足美国心理学家凯根认为:“在新的文化植入的过程中,只有当父母重建的关心与儿童自己新建的文化达成一致时,父母才能成为儿童所沉浸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教养环境的第一个功能是承认或证明一个人。一个养育环境必须有控制,不是监督或看管,而是只支持一个人去实施他自己的行为。有控制但不是去迫使,也许是养育中的首要任务。但是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大量存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情况,家长对儿童的管理往往存在两种极端,即溺爱和放任。因此,在家庭教养中保持适…  相似文献   

2.
臧楠楠 《成才之路》2010,(35):84-84
儿童期是人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场所,所以家庭人际氛围,家庭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对他们的期望等家庭因素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养方式包括专制型、溺爱型、严厉型、民主型、民主权威型五种,父母对儿童的期望有适度和不适度的。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搜集与总结,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民主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以及父母对儿童的适度期望都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人格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的场所,所以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父母教育观念、家庭经济地位、父母共同养育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四方面因素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方便随机抽样的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761名二年级至初一的学生进行主要教养人教养方式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祖辈教养占了52.9%(403人),其中: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9%,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8%。(2)不完全隔代教养和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以及父母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均在“情感温暖”这一维度得分最高;但在“忽视”这一教养方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教养人。(3)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对男孩的溺爱胜于女孩;同时,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对低年级(二年级)孩子的溺爱胜于高年级(七年级)孩子。总之,与年轻父母的教养特点相比,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虽有一定优势,但其劣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温暖、鼓励、支持等)有助于儿童道德的发展,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如严厉管教、控制、忽视等)会阻碍儿童道德的发展。儿童道德发展及家庭德育面临诸多问题,如家长自身道德素养亟待提高,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德育养成规律,重智育、轻德育,父亲教养缺位严重,留守与流动儿童家庭德育缺失,家庭、学校、社区未能密切配合等。促进儿童道德发展、改进家庭德育现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长要进行"适度"与"关爱"教育,父亲要承担应尽之责,此外,还需要传承培育良好家风,关心关爱留守与流动儿童,加强家庭德育横向衔接,做好"互联网+"时代下的家庭德育。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针对留守儿童早期家庭养育方式和留守后的教养环境自编调查问卷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早期家庭养育方式不是全部而是部分因子与儿童留守后的心理发展有不同程度相关,儿童留守后的教养环境所有因子与他们留守期间的心理发展或多或少均有不同程度相关。儿童早期家庭养育方式与留守后的教养环境比较,两者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是有差异的,留守后的教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似乎更广泛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针对留守儿童早期家庭养育方式和留守后的教养环境自编调查问卷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早期家庭养育方式不是全部而是部分因子与儿童留守后的心理发展有不同程度相关.儿童留守后的教养环境所有因子与他们留守期间的心理发展或多或少均有不同程度相关。儿童早期家庭养育方式与留守后的教养环境比较,两者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是有差异的,留守后的教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似乎更广泛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这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父母,若是家长的头脑被各种育儿神话裹挟,并以此为目标去努力养育出一个完美孩子,免不了会焦虑成病,很可能就成了孩子□中的“祸害”。我们需要将“父母”拉下神坛,实事求是地认识父母这个角色,让父母回归凡人姿态。也只有为人父母者不再纠结于原生家庭,认识到父母也只是普通人,接纳自己的过去,与父母和解;接受自己的凡人属性,接纳自己的现实局限性,与自己和解,才能从根本上放下对完美孩子的执念,从而缓解养育焦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会引发隔代抚养家庭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家庭教养行为及造成的对立违抗症状表现.方法:应用访谈法对29名符合对立违抗障碍标准的独生儿童、儿童家长和儿童教师进行访谈.结果:从祖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祖父母与父母间的教养行为、父母之间的教养行为这样一个家庭互动方式的角度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祖辈的溺爱,父辈的低父母参与度、过度严苛、简单、粗暴的教养策略,不良的亲子沟通,自身教养行为的不一致,不同养育者(祖辈与父辈、父母)间不一致是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家庭教养行为.结论:在对立违抗儿童的干预中,应加大父辈在儿童教养中的参与度,减少祖父母与父母异辈之间、父母之间的不一致教养行为,还应把祖辈纳入到干预体系中,并为家庭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养技能.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父母应该依据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特点,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建立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应该有威望但不专断;倾听孩子的观点,将要求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予以施加,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一些决策;让儿童注意其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后果,以及对和别人关系的影响,体会自我控制的意义;促进儿童价值系统的发展,学会积极地看待自己,把自己看做能影响周围人和事物的有价值、有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1.
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学习困难与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学习环境、父母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学习材料、父母一致性、父母关系等因素与儿童学习困难并无显著联系。父亲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学习材料、父母督导等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但与儿童学习困难问题也并不存在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因素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家庭影响因素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观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共同养育、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儿童人格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对家长和保教机构帮助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国外现代亲子关系理论观点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鲍姆林德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内外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众多因素的重要中介。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D.Baumrind)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她以“父母控制”为中心维度,以构建的方式建立了评价父母教育方式的体系。受社会学习理论、生态学和家庭系统理论的影响,鲍姆林德认为亲子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在父母行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当前家庭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简化。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小学生家长对于儿童发展的总体评价比较积极,同时认为他们的部分个性品质不如上一代;在儿童成长的环境方面,学校教育环境较令人满意,社会环境有待改善,儿童养育对社会支持和政府干预的需求有所增长;家长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养育最主要的场所,不赞成亲子分离,同时希望国家和公共机构应在必要时承担责任。家长的养育观念、行为和养育环境存在城乡差异,并受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转型、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留守家庭与隔代教养现象普遍存在。然而,父母缺场、亲子分离并不必然带来父母养育缺位、亲子关系断裂。主体的视角超越了二元对立的预设,在结构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留守儿童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亲子关系的感知、学校与社区重要他人的替代中,形成了基于自身视角的亲代在位的认知图式。儿童内心的亲代在位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层次(象征父母与先验父母)、核心层次(具象父母与责任父母)、支持层次(监护人对于父母形象的维系以及重要他人的代理父母位置)。这样一个儿童视角的亲代在位解释框架,对于学校做好同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对于理性选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常青 《江西教育》2006,(6):29-30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许多研究表明,在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作”。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抽取校本调查,分析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家庭因素包括:家长文化水平因素、家庭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教养态度、对孩子发展的满意度、物质环境的利用等。  相似文献   

18.
《父母必读》2009,(5):96-96
“养育孩子根本没有必须遵守的规则,只有一些指导,并且需要针对每个父母和孩子做出改变。”“根本没有完美的父母。重要的是你能够一直向着好父母的方向努力。如果你对于自己的处境保持诚实,那么你的孩子对你的信任会增加。他们更关心真相,而不是完美,让一个人去扮演上帝的角色是不可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离异家庭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226名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离异家庭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其行为问题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且离异家庭与正常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离异家庭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关键是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干预。改善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减少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幼儿“三性并茂”教育是以“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三性并茂、阳光生命”为教育理念,并将该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家庭、幼儿园及社会中的人协同完成.家庭教育要考虑幼儿的个性特点,关注父母的教养方式;幼儿园教学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强化环境的教育功能;社区是幼儿丰富生活、开阔视野的自由天地.从生态系统思想的角度来看,家庭、幼儿园及社会构成了儿童成长的一个有机环境系统.只有充分了解这个环境系统,并将生态系统思想有效运用到幼儿的“三性并茂”教育中去,才能更好地教孩子学会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