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理论分析及其运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坤  张华新 《体育科学》2000,20(3):41-43
研究目的: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咨询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结论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于24h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2.
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科学性及其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坤  张华新 《体育与科学》1998,19(6):14-16,4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训练结构对现代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实际训练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3.
对中长跑训练新动向的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世界中长跑训练发展的动向,为改变当前我国对中长跑训练理论的传统观念,在分析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立以“速度为中心”的训练思路和建立“多课次”的训练结构,将不失为一条可循之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咨询法,对“多课次“训练的概念、训练的必要性、生理学基础及其特点进行了再分析,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心率的测试与分析,对清华大学大“一”男生中长跑课的运动负荷进行研究。经过实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探讨了普通高校中长跑教学中运动负荷的控制方法,提出如何安排与把握大“一”男生中长跑课适宜的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6.
1 前言中长跑的训练主要由有氧训练、有氧和无氧混合训练、无氧训练三大部分组成,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尽快提高中长跑成绩,必须进行无氧训练,无氧训练所产生的成绩应建立于混合训练的转换,转换的效果又建立于有氧训练的基础。有氧训练是中长跑项目的重要因素,是由中长跑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就是要保证运动器官有足够的能量储备,有迅速消除代谢产物的能力,以及通过训练提高内环境的机能稳定性。少儿中长跑训练,应主要从有氧代谢训练入手,因为有氧训练是提高无氧训练能力的基础。2 多课次训练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高校中长跑课余训练研究王元周1提高训练质量1.1合理安排全年训练负荷运动量的安排;采用循序渐进,按大、中、小相结合的方法.全年总跑量在2800公里,其中快跑量200公里,课次210次,一周最大量110公里,课次最大量20公里.专项强度一般在3000m...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宁夏大“一”男生中长跑运动负荷量的研究,探讨了高校中长跑教学中运动负荷的控制方法。力求较科学地阐明如何安排大“一”学生中长跑课的运动量及学生相应的生理、生化等机体反应。把经过学生学习实践和效果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初步提出了大“一”男生中长跑课合理运动负荷的阀值。  相似文献   

9.
对当今中长跑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对比法对现代中长跑运动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速度训练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及建立“多次数”的训练结构,是当今中长跑运动训练的主体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针对目前中长跑的训练中运用较多的"多课次训练"、"群体训练"和"以速度能力为主的训练"等多种训练模式.从生理学的基础出发,分别分析了不同训练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中长跑运动的项目特点、运动员的特点,提出了中长跑训练是多种训练模式相结合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科学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同专项训练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两个阶段不同侧重的专项训练前后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功和专项成绩的变化,探讨不同专项训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为合理安排训练计划、评价训练效果提供依据。在冬训期间,对运动员的15s、30s无氧功和场地专项成绩测试结果显示,专项力量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能力,但8周训练时间过长,造成了专项频率水平的降低,影响了成绩。专项频率训练虽然使无氧能力小幅下降,但对运动员骑行频率的改善从整体上提高了短距离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中,应合理安排各种专项训练手段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训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丁友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2):45-47,54
根据当今三级跳远的技术特点,运用运动训练学理论,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训练方法进行了探析.结果认为:①最大力量是基础,但必须通过以发展相对力量为主的训练来提高;②发展快速爆发力量是关键,但在训练时要处理好动作速度与负荷强度的最优组合问题;③速度训练应贯穿在全年训练的各个阶段,但不同时期侧重点各不相同.这一系列问题对训练能否取得理想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用文献资料法综述和评论了马特维耶夫周期训练理论对当今训练实践的不足,并提出现代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发展趋势,指出训练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安排周期,从实际出发,不可教条地按照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4.
篮球实战训练理念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篮球符合实战的训练理念主要体现在:基本技术训练强调简单、精确、对抗、实用;通过实战来学习篮球,提高运动员的观察与交流的能力;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不可分割;训练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基础,以提高无氧爆发力为核心;高强度、高速度、强对抗,紧密联系比赛实际是符合实战训练的核心;详细的训练计划并强调针对性;攻守体系设计的完整性;心智训练的贯穿性;1对1的攻守训练是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邱金新 《山东体育科技》2005,27(2):95-96,99
弹跳素质是排球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弹跳素质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前、后排扣球、拦网、跳发球、跳传球技术的掌握和比赛的胜负,对能否成为优秀运动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中学女子排球运动员弹跳素质的训练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年龄阶段,合理安排训练的负荷量,把握好训练的最佳时间。探讨了弹跳力训练的具体方法及弹跳力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水平越来越高,比赛也越来越激烈,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要求运动员具备很强的综合实力。但是作为青少年业余训练来说,由于受训练时间、训练场地、教练员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日常训练计划中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实战能力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占据了绝大多数训练计划,而有关心理训练方面的计划较少甚至于就没安排在训练计划中。结果出现了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水平较高,在比赛时却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心理出现了变化导致技战术发挥不充分,从而比赛成绩就会不尽人意。尤其是在青少年业余训练中,有关心理训练方面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对青少年心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青少年业余训练中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游泳技能的不断提高,依赖于运动员在不同能量区域的负荷量,及其对这一负荷的适应。在安排训练计划时,教练员应首先明确当年的训练安排分为几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教练员以能量区域的不同为依据来制定各阶段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8.
男子赛艇运动员与训练有关的有氧无氧能力和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15名男子赛艇运动员为期30周训练中最大做功能力、最大乳酸值、最大摄氧量及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及相应时期的血清睾酮、游离睾酮、皮质醇的急慢性效应。在以力量训练为主的准备期,变化较小,以专项训练为主的准备期,心功能和有氧能力明显改善。最大负荷后及高强度训练12周后,血清睾酮降低。提示在不同训练周期中力量—耐力训练应合理安排,有利于发挥机体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刚  刘丹  严小虎 《体育科学》2006,26(6):47-50
以训练学理论为依据,对体能训练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足球运动员体能的获得具有阶段性特征;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是通过体能无序和有序状态的相互转化实现的;比赛期体能整体水平是准备期体能各因素的训练效果叠加的结果;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调控体能的有序和无序变化的方向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