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开放大学的课堂文化奇特之处就在于它建构出了独特的课堂文化精神,培育出了学习者的独立探索精神、主动交往精神、群体协作精神、资源共享精神、技术理性精神、文化融合精神、爱岗敬业精神、质量保障精神、群体归属精神等多种健康文化人格,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文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李培荣 《青海教育》2013,(11):27-27
一、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拥有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民族精神,现代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鲁迅精神、雷锋精神、抗洪抢险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群体,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深植于精神生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实践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创造性的精神生产、精神资源分配的公正性、精神交往的深刻性和精神消费的发展性构成了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立足现实境遇,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精神生产低质化、精神资源分配失衡、精神交往异化和精神消费片面等现实困境。为此,要通过整合精神生产要素、优化调节分配秩序、推进综合精神交往、强化精神需求引导等多维路径协同推进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当今中国的四大革命精神。这四大革命精神虽然在内涵、承载主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不同,但却同样都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群众路线、艰苦奋斗等内容。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统一于中国革命的总过程。其中,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总源头,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集大成和成熟形态,西柏坡精神是"历史转折之魂",沂蒙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崭新发展阶段,是介于延安精神与西柏坡精神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主要表现为修为精神、修学精神、求真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关怀精神,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是大学精神的折射.本文仅从浅阅读透析大学精神面临的危机,希望大学通过引导大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培育企业家精神,需要聚焦时代发展前沿,真正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深度剖析。从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合作精神、执着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回馈社会的服务精神等多重层面,去解析当前培育企业家精神的重点与方向。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当代企业家精神内涵,以及培育连云港企业家精神的新时代要求。提出了连云港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基本原则,并总结了连云港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的构建策略。以期促进连云港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与传承,支持新生代企业家建立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宏观认知,并履行企业家精神,为连云港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7.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 ,同时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五大精神 ,即重德精神、务实精神、自强精神、宽容精神、爱国精神。在五种精神中 ,自强精神是其他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代“精神”诗是在1990年代特定语境中被有效命名的诗歌类型。它是1990年代诗歌精神性的鲜明见证,也是1990年代诗歌写作者关注精神、体认精神、呵护精神、彰显精神、吁求精神、打造精神的直接体现。感受、体认精神性存在,把握、张扬人、物的精神,传达精神吁求、呈现精神营构是其三种主要的内容题材。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灵魂,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道德精神、时代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现代大学精神在本质上是历史的辩证统一的。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应充分体现、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张晓平 《华章》2007,(8):38
民族精神是民族富强、兴盛的精神动因.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要着力弘扬科学创新精神、自强自立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内容体现为参与精神、竞争精神、公平精神、友谊精神和奋斗精神,这些精神将对当前国内大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集中体现为奥林匹克精神鼓励公平竞争,奥林匹克精神对诚信给予明确的彰显,奥林匹克精神促进科学发展,这些都能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包容精神就是能以宽容态度对待不同思想、见解、文化、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理解、体会、容忍他人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设身处地容忍“异质思维”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像考虑自己的利益一样考虑他人利益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反对唯我独尊的精神。包容精神是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科学发展的价值基石。培育和增强包容精神,要求管理者做表率,要弘扬推已及人的美德,要尊重多元文化,要倡导学习精神,要完善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校长作为学校办学最关键的要素,他的精神将影响办学、影响教师、影响学生、影响家长以及影响社会。教育家型校长身上所表现出的最为突出的面貌,就是"教育家精神"。今天的校长需要教育家精神,需要以教育家精神办学。教育家型校长的教育家精神主要表现为"六种精神":爱业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人文精神、法制精神、改革精神。走进中外教育家型校长,分析并学习教育家精神,让教育家精神远播各地,感染人、感动人、感召人。  相似文献   

14.
“子学精神”除叛逆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担当精神、和谐精神、自省精神、自律精神、宽容精神等,还可进一步概括为独立精神、乐观精神、执着精神、理性精神、仁爱精神、平等精神、经世济民精神、弘道殉道精神、超越精神等。“子学精神”是中国创造,为传统学术灵魂,历久而弥新。“子学精神”对“新子学”极具启示意义,“新子学”的学术使命就是提炼、阐发、传承、弘扬“子学精神”,适应新时代需要,响应时代新问题,复兴传统文化,建设理想社会。自主创新,不断超越,建构新的学术范式,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新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成一家之言”,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作新的探索,返本开新,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5.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中国共产党长达百年的伟大斗争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锻造了伟大的中国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敢于有梦、勇于逐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而奋斗终生.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中国精神,集中体现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与精神品格.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重新回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发展的百年历程,剖析我党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传承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件材料、新闻报道、调查报告、统计资料和学术论著等,对企业家精神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内涵研究等进行梳理,总结出由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吃苦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冒险精神及诚信精神组成的企业家精神构成要素及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红色精神是大学生"精神成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有效载体。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满足、精神动力的激发、政治思想的培养、道德素质的提升要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校要充分认识教育在人的精神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抓住大学生精神发展的可塑性特点,利用国内丰富的红色精神资源,把红色精神寓于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之中,促进其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18.
体育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作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华体育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独特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必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乐观自信精神、公平竞赛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为基本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9.
论周恩来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恩来精神最具时代意义和共产党人特质的是务实精神、公仆精神、和合精神、严细精神和修身精神。周恩来精神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民族精神与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统一,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精神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多极化国际新秩序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东北抗日联军14年的奋斗中孕育、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抗联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价值。抗联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一起成为一种精神财富,在新时期赋予抗联精神新内涵,对抗联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综述性评价,有利于学界对抗联精神的研究更深入,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