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俊霞 《大观周刊》2011,(24):43-43
江苏语文高考从2007年起增设了“探究能力”层级考核,2008年进一步明确了“探究能力”的测试要求,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此,语文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就高中语文如何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略作探讨,以期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杨晓宁 《大观周刊》2011,(49):96-96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陶广顺 《大观周刊》2012,(16):185-185
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薛新海 《大观周刊》2012,(6):188-188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万寒梅 《大观周刊》2013,(11):240-240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学生语文分数的高低。大部分取决于这一部分的得分情况。阅读能力也直接关系着将来与初中语文接轨的问题。小学六年级进人复习阶段之后.时间变得很紧张.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讲效率,分块复习,各个击破,最后综合,提高综合能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复习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介.实现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精神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在复习过程中,阅读部分是重中之重.笔者就在本文谈谈阅读能力提高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矫万文 《大观周刊》2013,(11):227-227
小学生语文学习是掌握语言、提高交往能力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鹭转变观念,因势利导,采用多样化式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园园 《大观周刊》2013,(6):177-177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各类语文考试中,阅读题所占比例都很大,可以说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标尺。语文阏读理解能力不仅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陈巧茹 《大观周刊》2012,(37):336-33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  相似文献   

9.
庞波 《大观周刊》2013,(12):156-156
小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问题,花很大的功夫,总是不见效,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又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学生语文分数的高低,大部分取决于这一部分的得分情况。阅读能力也直接关系着将来与初中语文接轨的问题。小学六年级进入复习阶段之后,时间变得很紧张,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讲效率,分块复习,各个击破,最后综合,提高综合能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复习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介,实现学生与阅溃文本之间的精神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在复习过程中,阅读部分是重中之重,笔者就在本文谈谈阅读能力提高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徐小莉 《大观周刊》2013,(9):204-204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环节是“听说读写”的核心部分,它是进行“把握语言技能、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言感受、进行语言创造”等训练的关键。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阅读与技能、积累、感受、创造在教学中渗透结合,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完美。  相似文献   

11.
杨荷梅 《大观周刊》2012,(51):301-302
语文要别的的读才能品出文章的意境.多读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绽放光芒呢?笔者设想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2.
黄丽 《大观周刊》2013,(11):218-218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广泛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中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一点强加,多一些自由,不惟“考试”是尊,不惟“形式”是崇,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增太加 《大观周刊》2012,(43):318-318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读为主,以学生的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韩永光 《大观周刊》2012,(23):158-158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之一是“人文素养”。“读”和“写”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沃土。而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很好地告诉我们“读”与“写” 的关系。本文借个人经验的总结、反思,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和岩 《大观周刊》2012,(44):142-142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语感的形成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加强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16.
王舂燕 《大观周刊》2011,(15):205-205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只有努力研究阅读方法,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才能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田晓丹 《大观周刊》2011,(37):229-229
语文教学难,高一语文教学更难,文科成绩提高慢,而语文成绩提高尤其慢,这是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切身体会。《语文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其中的前提就是语文基础,如果没有“基础”这个前提,那么“提高”便成为空中楼阁,要搞好高一语文教学,就必须做好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课程结构变化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转折和变化的挑战,其间是平稳顺畅过渡,这就是高中教师应把握的“切入点”问题。正确把握高一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是学好高中语文乃至其它学科的“金钥匙”。怎样把握初中学断向高中学断顺利过渡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18.
昊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341-34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还指“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所谓探究性阅读,本人认为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文本,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文本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刘海峰 《大观周刊》2013,(10):184-184
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试从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的兴趣培养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阶段.教师们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阅读,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当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达到提高审美情趣和走进文本的目的。可是到了初中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只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阅读这一块.基本已丢失或流于形式。而语文教学,一旦缺少了审美情趣的培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它的吸引力和语文科应有的想象力培养、理解力培养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所以我觉得.情感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