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级汉语仍然属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是以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高级汉语教材的"高"应该体现在展示典雅的书面语体,提供能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话题,突出当代书面语词汇、造句规律、语篇表达特点,但这些内容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由陈述性知识来表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国内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程的教学实际,以《中级汉语阅读教程》的课堂教学为例,对课文中的出现的文化呈现的方式做一梳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对留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有关文化因素的输入方法,其目的为学生的阅读消除障碍,增加阅读的乐趣,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为向高级阶段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国内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程的教学实际,以《中级汉语阅读教程》的课堂教学为例,对课文中的出现的文化呈现的方式做一梳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对留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有关文化因素的输入方法,其目的为学生的阅读消除障碍,增加阅读的乐趣,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为向高级阶段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外汉语教材文化意识的调查和海外汉语教学环境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海外汉语教材的文化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远不能满足海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的需求。应增强海外汉语教材的文化意识,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并重,由单纯的语言型教材向语言文化型教材转变,满足海外学习者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研究多侧重文论、文章写作学及文化综观等定位,秉持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则普遍侧重于语言与文学、文艺、文化等的相互关系。《文心雕龙》是语言研究的传世之作,因此,语言本位的龙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现当代西方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修辞学和传统语言学研究形成互补,构拟"语言为本位"龙学研究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7.
高级汉语教材编写中的选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文对教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14套"高级汉语"教材的调查,讨论了在编写高级主干课教材时选文的几个问题。认为高级汉语教材的课文在选择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个人好恶的影响,必须以有利语言教学为衡量标准。在选文时,有必要适当对原文进行干预,对生词和课文的长度、文化点都要有所控制。  相似文献   

8.
英语是主谓结构语言,突出的是主语,主语是句法学里的概念。汉语是"话题——说明"结构语言,突出的是话题,话题是语用学里的概念。话题和主语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有重合之时,但也往往并不一致。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由于受到"话题——说明"思维方式的影响,容易产生负迁移现象,克服此种负迁移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分话题和主语,将汉语中的话题进行恰当灵活的处理并正确确定英语句子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9.
卢建旺 《辅导员》2010,(13):56-56
如何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话题作文,笔者认为,出色的话题作文应该具备"五好"条件。 一、好题目 努力使语言凝练、含蓄,角度宁小勿大。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本土汉语教材比中国编对外汉语教材更受美国大学生欢迎,是由于其在教学理论、背景设置、文化传授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我国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时,应该采众法之长,结合汉语特点,考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注意强化英汉对比,并且形成"试用—出版—修订"动态编修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中高级口语的教学实例,从功能语法的“语用功能”、“语体类别”、“交际情境”三个层面对相关教材的语用点、口语语料类别和实际交际情境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相应等级要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本文认为现有教材提供的主题、文本、语体多样化不足,正文和练习语体类型较为脱节,使得教师如何把功能语法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纸质语文教科书知识呈现静态化、助学形同虚设和缺乏交互功能等弊端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应运而生的新媒体技术肩负着教科书内容更新和载体换代的任务。纸墨书香与新媒体联姻,在刷新着课程内容和文化重构的同时改变着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形塑其价值观和精神风貌。语文教科书与新媒体融合经历了渗透媒体技术的纸质教科书、纸质教科书电子化、以电子阅读器或计算机存贮技术为载体的多媒体教科书和多功能集于一身的电子教科书等不同阶段,每次教科书的升级换代都离不开以纸质教科书为蓝本,因此新媒体与语文教科书融合还应该关注教科书内容如何与时俱进,在文本选择、插图设计、实践活动设置等方面凸显媒体文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留学生对高质量文化课教材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从实际情况看,尽管留学生文化教材的数量、种类都不断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语言、内涵、内容选择、与读者的互动、定位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之处。本文认为文化课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在内容组织上,应以跨文化背景下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主要脉络,以专题为单位,体现传统与现代、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的有机结合,建构一种系统的文化体系;在目的上,应注意文化课教材与文化读本(文化辅助教材)以及专业课教材的差异;在适用对象上,应依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地域和所在学校的专业特点等,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进行教材编写;在精神内涵上,应体现与其他文化模式的差异和共性。本文还就编写模式提供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分析了目前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类型;对高职类“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科目定位,教材切入点的选择,教材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授课对象的需要和授课方法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论述基础上设计了高职类“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编写提纲。  相似文献   

15.
针对“部编本”新教材,教师教学时要把握好其特点,提高教学效果。要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注意立德树人;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体系;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重视当代中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重视利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的英语泛读教材偏重西方文化的导入而忽略中国文化,呈现明显的文化失衡状态。英语泛读作为语言和文化输入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双语文化能力,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文化的杂合、教材的编排上应注重科学性、教材的评价应坚持双向性标准。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汉语母语教学中的概念,其本体是以文化素材体现人文精神的口语和书面语。人文是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文化素材,人文性是人文蕴含的精神内涵。明确语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语文与人文及人文性的关系,对于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材编纂和语文教育政策的研制具有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每”与“各”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础词汇,其用法应该是汉语学习者在初级最晚在中级阶段应该掌握的。但是在当下使用比较广泛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对“每”与“各”的解释不尽相同,提倡的教学法也有差异。同时,这两个词在一些比较权威的词典中的解释也存在矛盾。本文基于“每”与“各”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与“各”的教学现状;“每”与“各”的词性、语义及功能分布;“每”与“各”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汲取传统语文教学精华,借鉴国外母语教材先进经验,更新教育理念,突破了语文教科书旧有的编排模式。“人教版”的鲜明特色,是以生活主题组织单元,优化整合教科书各个系统,简化头绪,突出学习重点。“苏教版”的整体编排上以主题合成单元为主,名著推荐与阅读单元和专题单元穿插其间。主题合成单元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名著推荐与阅读和专题单元,是富有创造性的新设计。“语文版”在教科书结构和内容编排设计上的新思路,是按照言语技能的不同层次,重新构建语文能力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