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内容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把经典的文化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庄子思想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语文篇目与庄子思想结合起来,用"归隐自然与淡然无极"、"政治失意与自然融汇"和"珍视生活与审美人生"这三个部分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内容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把经典的文化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庄子思想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语文篇目与庄子思想结合起来,用“归隐自然与淡然无极”、“政治失意与自然融汇”和“珍视生活与审美人生”这三个部分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内容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把经典的文化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庄子思想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语文篇目与庄子思想结合起来,用“归隐自然与淡然无极”、“政治失意与自然融汇”和“珍视生活与审美人生”这三个部分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潮流中,语文教学的方式、理念、目的都发生了较大转变。作为重点学科,也作为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自然无须赘述。结合教学经验,立足初中语文教学,试论庄子"言意观"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阐述如何运用庄子的"言、意、象"思想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我国经典的文化著作之一。庄子主张"道法自然",以其特有的教育文化观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其主要内涵来源于其特有的言意观与道学思想,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更对提升中学生文化、哲学、审美感受性及相关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庄子》的传统文化内涵,做好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入解析与应用工作,服务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真正进步。  相似文献   

6.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自然,贯穿于其始终的是对生命的思索。"自然"与"生命"其实质是两个相融相生的问题,它们共同构成人们由观乎物质世界到体悟内心世界的人生历程。作为道家思想代表的庄子以天地万物为大美,并在生命中浸透其对自然本质的思考;庄子睿智,遨游于自然,超然于生命;渊明豁达,皈依于自然,淡然于生死。本文试图于从"自然观"与"生命观"这两个角度,对庄子思想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潮流中,语文教学的方式、理念、目的都发生了较大转变。作为重点学科,也作为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自然无须赘述。结合教学经验,立足初中语文教学,试论庄子“言意观”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阐述如何运用庄子的“言、意、象”思想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来自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从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一条准则是: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提高。那么,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去实施呢?一、教师的生活化教师要把自己作为生活中的人的真实体验贯彻到教学中,使教学不脱离生活。如,在教《逍遥游》时,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庄子逍遥无为的思想时,我说:"我非常羡慕庄子的境界,但说句老实话,目前我还是无法达到  相似文献   

9.
阮籍、嵇康的哲学思想深受庄子影响,在"任自然"与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方面是相通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了这一思想,阮籍和嵇康作为庄子思想和后世文人之间的桥梁,对后世文人的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庄子思想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千百年来研究庄子教育思想的著作却寥如星辰,偶有提及,却又是批判的居多。不少人认为庄子根本就不是教育家,还有人认为庄子的思想都是反教育的、消极的,这是对这位心灵自由哲学家、浪漫主义教育家的误解。让我们再次走近庄子,品读《庄子》,分析这位浪漫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着重谈谈其对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作为魏晋玄学家之一,嵇康对庄子多有继承。虽然嵇康自称师法庄子,但嵇康在继承庄子思想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偏离,如从"自然无为"到"任情肆志";从"清虚静泰"到"服食养身";从"薄周孔"到"非汤武"等。他对庄子思想的片面接受,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思想系统阐述于内书七篇中。在庄子诸多重要概念中,"和"是贯穿于其学说始终的一个。"和"这一概念,是道与德的实质成分,是修养的方法,也是其目标;它包含了兼容与处顺两方面的含义,而二者又都是无为自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赵羽 《文教资料》2007,(23):143-145
庄子哲学有一个核心概念,这就是"道"。在《庄子》中,"道"既是代表宇宙、自然、天地、万物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代表一切物质、精神、客观的、主观的概念的本源。庄子"道"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庄子丰富的美学思想也多缘"道"而来,其艺术精神体现着"道"的特征。在庄子的美学体系中,美与丑并不是最高范畴,我们只有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庄子之"道",才能够真正领会庄子的超越性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4.
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庄子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庄子说:"人与天,一也."人与天是合一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老子的"道法自然",即道就是自然,庄子思想基本上同于老子.他对美的著名言论是"天地大美",老庄的美在道,美在自然.然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等于"应该",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庄子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的历炼,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境界.  相似文献   

15.
论庄子的"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无为"的提出,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对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的批判与超越."无为"还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从自然之道的意义.庄子"无为"的理想是"与道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正>恐怕没有哪个学科像语文这样有那么多的教学观点与主张,甚至是教学争议。从早前的"误尽苍生皆语文",到后来的"语文无效教学批判",到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都是各种教学观点的碰撞,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自然是大有裨益的。前不久看到一组文章,是关于《背影》教学的,这组文章谈到了语文教学的"迷  相似文献   

17.
方英敏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2):27-29,33
思维局限与思想困境桴鼓相应的关联,在庄子寻觅物性理想的过程中又一次得以验证。试图通过保持和守护物性自然,并以之为基础去追寻人类诗意的栖居之域是庄子的物性理想。但是庄子这一深邃的终极思路,由于他在处理人与物关系上的自然思维局限,使得他在自己的地平线上画地为牢。对于现代思想来说,只有从庄子的自然思维中走出来,才能使得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庄子·天地>篇全面地反映了庄子思想社会性、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三重间架思想体系.在社会性中,以无为为标号,但实质反映圣君臣的有为之治;在自然性中,庄子关照自然人性、人生和自然政治,追求自然理想;在超自然性中,庄子思想邀游于混冥玄虚的超自然境界,追求大道本源和超然理想人格,这是庄子思想的制高点.总之,庄子三重性的混杂思想体系,是我们深入了解庄子思想的基本门径.  相似文献   

19.
"化"字在(庄子)书中是个高频词,也是个多义词--或表达自然大化的思想,或表示"物化"的理念,或体现"与时俱化"以及"化道"的观念,而这一"化义"与"化境"也贯穿于<庄子>的选词、用词与造词之中.由于对道不可言传性有着深刻的领悟,<庄子>一书不得不对如何言道与传道予以修辞处理.<庄子>中层出不穷的新词语及其词与境谐、词与道合的超凡创造与精心设计令人惊叹、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20.
庄子在《养生主》篇中阐发了养生之道的方法,就是顺从自然发展的规律,重视人的生命及自由。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将这一思想上升到审美的高度,就是获得"天乐"、"虚静",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