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纲领,深刻地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目标和任务,并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论述,对于全面落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各项战略任务,协调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时间跨度是1982年到1992年,这十年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重要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涵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涵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条件,发展社会事业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又是抵制外来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必然要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的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和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建设亦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当它融人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精神文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巨潮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如何融合?富于乡土与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如何融汇交流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轴和核心的,既统一又纷繁,既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又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是当前必须探讨和解决的迫切课题。“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①,要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途径,就必须从中国社会当前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出发,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大前提出发,通过建设灿烂辉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共十五大报告和江泽民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理论为逻辑起点,揭示了中国文化的新理念和新境界.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在建设先进文化过程中应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各种文化思想激荡下,应坚持邓小平理论来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此,高校担当重任等等.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丰富学生文体生活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把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同时看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进一步加经强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教师起着主导、教育引导、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彰显中国特色既具有工具合理性又具有价值合理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中国法治文化特色,意味着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既要尊重中国社会现实,也要融汇中国传统法律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9.
法治文化就是已经实现了法治的国家和社会所应该具有的文化,此时的法治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特定文化体系、社会文化类型,成了一种基本的"生活样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规则意识、破除人治文化、建设法治国家。创新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个性、开拓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农村文化活动的现状、农村文化活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江泽民同志在 “三个 代表”的重要论述中,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群众根本利益统一起来 ,进一步明确了 建设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更明确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本文从 理解和领会江泽民 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入手,论述了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明确了面向 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担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保障作用,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它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其根本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提供根本保障。进一步发挥其根本保障作用,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外延。  相似文献   

13.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党的性质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深刻理解文化、文化自信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世界文明发展中彰显中国担当等。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深刻启示,文化建设要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助推世界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值得我们思考研究,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家风家教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国共产党优秀家风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实际,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家教重要论述,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伟大中国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仍有新的挑战。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精神文化的不匹配、新青年群体的英雄精神意识状况等方面的冲击,传承新时代英雄主义仍需创造性实践。敬畏英雄主义、传承英雄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要求、新使命,赓续英雄主义精神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助力精神动力和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总体素质,其中包括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的建立和正常运转,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56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宣布:“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的新国家.”江泽民同志在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说到底,就是要走我们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庆祝、纪念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整个过程中,也就是回顾历史,审视现实,唤起民众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过程.一百多年来,我国尝试过英、美式的和苏联式的现代化道路,但都没有成功,这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走这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道路势在必行,非走不可.在国情中,文化传统当然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忽视中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就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本文着重从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为指南,研究和分析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