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洁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倡导纯洁爱情、文明婚姻的呐喊者,她以自己的作品给那些在陈腐的旧意识窒息下近乎于麻木的人以警醒,特别是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对那种视女性为男性附庸的封建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张洁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倡导纯洁爱情、文明婚姻的呐喊者,她以自己的作品给那些在陈腐的旧意识窒息下近乎于麻木的人以警醒,特别是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对那种视女性为男性附庸的封建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曹利亚 《科教文汇》2009,(2):239-239
从《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爱情和婚姻的分析入手,探讨三种不同的婚姻在小说中的体现,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物质基础上的婚姻以及盲目基础上的婚姻分别带来的结局,以期引起当今青年人对婚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爱情和婚姻的分析入手,探讨三种不同的婚姻在小说中的体现,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物质基础上的婚姻以及盲目基础上的婚姻分别带来的结局,以期引起当今青年人对婚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凡是一个有钱的单身汉,就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是《傲慢与偏见》一书中的第一句话,故事就是因为这一句话引出了主题。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贝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爱情对婚姻的想法:单单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通过对贝纳特夫人对女儿门婚姻的幻想,莉迪娅和威克汉姆以及克林斯先生和卢卡丝的结合的描写,最终得出结论,真正幸福的婚姻应该基于感情和金钱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如何对待爱情的角度,通过分析《简·爱》一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又符合道德法律的纯洁的爱情观,罗切斯特感性至上、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蔑视法律道德的爱情观以及圣约翰"一切为主"把妻子作为工具的理性至上的爱情观,批判了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和只要婚姻不要爱情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都不符合人情,都是不道德的,颂扬了能经受得住时间、空间、财产和地位的考验并且为法律道德所接受的爱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如何对待爱情的角度,通过分析<简·爱>一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又符合道德法律的纯洁的爱情观,罗切斯特感性至上、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蔑视法律道德的爱情观以及圣约翰"一切为主"把妻子作为工具的理性至上的爱情观,批判了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和只要婚姻不要爱情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都不符合人情,都是不道德的,颂扬了能经受得住时间、空间、财产和地位的考验并且为法律道德所接受的爱情.  相似文献   

8.
郭静 《科教文汇》2009,(26):240-240
本文比较了《简爱》和《呼啸山庄》中两位女主人公筒爱和凯瑟琳对人生、婚姻和爱情的不同观点,论述并分析简爱和凯瑟琳的不同性格及导致不同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变革期,其婚姻观念也经历了这样的变迁:前期,受魏晋南北朝门第婚姻的影响,婚姻门第观念极强;中后期,婚姻门第观念逐渐衰微,资财在婚姻中的地位上升,"才子佳人"婚姻观念兴起。这种演变是唐代选官制度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和文化格局转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张琳  董威 《科教文汇》2012,(17):84-8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力作,描述的是青年男女恋爱与婚姻。本文作者试通过分析小说四起典型的婚姻来讨论性格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婚姻价值定位的,以及简.奥斯汀对待婚姻的看法;《金粉世家》中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存在类似的命运,真挚的爱情受到世俗偏见的考验,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二人很幸福地结合了,然而最终作者却是以悲剧结局了整部作品。两部作品的爱情与婚姻相同而又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浮生六记》中的沈复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他的悲剧是由外部环境以及本身处处充满矛盾所造成的。他钟情于儿女世界,诗词山水,背离了儒家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在爱情上舍富贵而求同心,这与封建的婚姻观念和三纲五常也格格不入。如此种种,都是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思想与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激烈碰撞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丁的六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中上层社会绅士淑女间的爱情与婚姻。看似平凡的主题却让她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作家之一。本文通过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来分析其婚姻中的经济因素。通过小说中对年轻人的爱情与婚姻的分析,揭示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婚姻在社会中只是一种阶级融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觉醒》与《京华烟云》两部作品主题的对比,从婚姻、素质能力和对爱情的解读三个方面的异同点来对比其主要人物艾德娜与姚木兰,以分析两个同一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女性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14.
爱情、婚姻和家庭是几乎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道路。得到真挚的爱情和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社会安定的基础。在爱情和家庭的问题上遭遇不幸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也必然危及生理健康,甚至涉及子女和父母,更有甚者危机社会的安定。在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今天,我们有责任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获取较为完善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5.
秦源 《科教文汇》2008,(35):247-247,288
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是中国魏晋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共同描写和表现的对象。但是,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爱情的观念是存在着内在差异的。通过对两部作品中爱情观念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鲜明差别。  相似文献   

16.
何军 《百科知识》2023,(13):42-45
<正>纯真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一直为世人所向往。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个人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财产的多样化等因素,都让人们对夫妻财产制度有了深入了解的需要。可以说,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是现代人权理念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显著体现。  相似文献   

17.
刘冰 《科教文汇》2011,(10):81-81,103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题,描写传统中国贵族生活的腐败和颓废。本文试从社会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因素、宝黛个人方面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宝黛爱情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8.
徐云溪 《百科知识》2021,(15):48-49
婚姻是走向成年的标志,是建立一个新的家庭的基础,婚姻的选择关乎一个家庭的发展与幸福,所需要考量的因素有许多.在我国,"养儿防老"和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的观念在很多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农村纯女户家庭面对择婿与养老是如何考虑的?父母对女婿在赡养方面有什么期待?女儿又是怎么考虑婚姻与父母的赡养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在欧洲生活的美国人,通过这些人物在他者文化中的人生、爱情、婚姻的抉择,表现他们在欧美文化融合道路上不断的探索。他的成名作《一位女士画像》(ThePortraitofaLady)中的伊莎贝尔(IsabelArcher)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探寻者。本文将透过伊莎贝尔在异己文化中的爱情和婚姻选择,剖析她在文化融合中建构的新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0.
郭和英 《科教文汇》2008,(1):157-158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本文从女性意识角度深度透析安娜婚姻爱情的悲剧意蕴,使婚姻中困惑的现代女性得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