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研究了运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运动时,机体的能源供给主要来源ATP-CP和有氧供能的能量;机体承受负荷时的能源供给以ATP-CP代谢为主,负荷后的间歇期里ATP-CP的恢复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供给能量。对于适合高强性间歇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发展其有氧能力比发展无氧能力更为重要。提高运动员以磷酸盐系统代谢的速度耐力性为特征的运动能力,可以采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2.
糖的有氧代谢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能量的主要来源,机体摄入和运输氧的能力、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和机体内糖的贮备等,都是影响运动员糖有氧代谢的因素。个体乳酸阈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和低氧训练法等,可提高不同专项运动员糖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3.
谈篮球运动员的能量供应及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篮球运动员能量的供应篮球运动是个大强度运动,也是复杂而多变的运动,大强度工作时,需要无氧代谢供能。大强度工作后,CP恢复和乳酸消除的快慢又取决于肌肉的有氧代谢水平。所以篮球运动既包括无氧代谢供能,又包括有氧代谢供能,且无氧代谢占的比重大。据统计,一般在85%以上。人体运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人体肌肉中所含ATP的量是很少的,如果不经再合成供给,剧烈运动6~10秒钟,就会接近耗尽。篮球比赛时间长,强度大,能量的来源也是靠ATP的再合成。通过运动ATP水解、释放能量、生成ADP和无机磷酸盐,然后再通过吸收一部分能量,将ADP…  相似文献   

4.
三、肌肉的有氧代谢能力 1.肌肉有氧代谢的意义 人体安静时,ATP的代谢率低,CP不动用,乳酸也不堆积,有氧代谢就可满足要求。故有氧代谢是人体安静时的能源。当人体由静到动,由慢动到快动时,ATP的代谢率增高,CP动用,糖酵解发生。由于CP和糖酵解的供能有限,只能满足持续工作时间较短的运动项目的需要,故持续运动时间较长(一般在3分以上)的运动项目的ATP再合成,就主要依靠有氧代谢。故有氧代谢是持久运动时的主要能源。运动停止后,人体便处于恢复阶段,其中包括糖元和CP的恢复,以及乳酸的消除。由于CP为肌肉大强度工作和应急时的能源,故CP的恢复不仅发生在运动停止后,一旦运动过程中ATP的有氧生成率大于分解率时,也可发生CP的恢复以保证肌肉再次大强度工作和应急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越野滑雪是一项以耐力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水平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能量代谢水平.能源物质供给机体活动有三种途径,即非乳酸供能(ATP—CP)、糖酵解供能(乳酸供能LA)和有氧代谢供能.下面就越野滑雪的耐力特点谈谈三种供能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胜强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3):34-35,53
间歇运动作为有效提高运动员ATP—CP供能和有氧供能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直被很多运动项目采用。鉴于间歇运动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本文对该运动方式的能量供给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人体的运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内能源物质提供能量的能力。这些能源物质有高能磷化物(如ATP、CP)、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根据它们代谢产生能量的特点,可分为无氧及有氧代谢两大过程。其中可分为三大能源系统:即非乳酸系统(ATP—CP系统)、乳酸能系统(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系统)。前两大系统属于无氧代谢过程的两个环节;后一系统属于有氧代谢过程。它们均可在不同条件下,根据肌肉活动的性质进行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活动需要。但这三大能源系统的供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具有偶联反应的特点。同时,由于人体内的能源物质受细胞内代谢系统  相似文献   

8.
有氧耐力是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其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氧耐力训练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1.持续训练法1.1负荷强度采用这种训练法要求的训练强度相对较小,心率可控制在145~170次/分钟之间。这个强度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长跑项目是田径运动的传统项目之一,长时间、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该项目的特点。中长跑运动要求运动员正确地掌握技术,合理地分配体力,并有根据比赛情况加速跑的能力。耐力素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对中长跑运动尤为重要。随着中长跑项目距离的增长和时间的增加,运动员逐渐由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渡为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发展有氧耐力素质主要是发展有氧代谢能力,通过持续负荷法和间歇负荷法,提高最大摄氧量,增加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接近无氧阈强度下进行有氧训练是最佳强度,对提高有氧耐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的体能测试 ,从库珀的 12分钟跑到现试行的“YOYO” ,其目的是发展我国足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为了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 ,本人结合足球运动特点 ,制定了足球运动专项有氧能力训练处方。1 分析足球属于球类项目 ,特征是持续时间较长 ,运动强度为中等。供能特点 :(1)以有氧为基础 ,以ATP—CP系统供能为主 ,单个动作频率在 4~ 6s最多 ,少量在 3~ 5s(为高强度 ) ,多间歇长时间运动 ,CP有氧恢复时间 1~ 3s。 (2 )测验 3~ 5s极限运动 ,间歇 4 0s,反复前期CP上升 ,反复后期CP下降 ,有氧合成减慢。日…  相似文献   

11.
低海拔地区男子柔道运动员在2366m高原训练的生理特点初步研究雷欣,李桦,潘均昂,任宝成,马德明,罗筱荣PreliminaryResearchofPhysiologyofMaleJudoAthletesLivingonlow-landduringTh...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的技术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相同项目运动时跳高组和跳远组的能量代谢显著大于一般组(P<0.05),这一差异与踏跳的瞬间用力有关,后者对腾空时间和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从心率、氧债和MET值来看跳跃运动是属于中高强度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3.
素质选材法是健美操运动员选材方法之一,其主要从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这两个方面进行选材。这些素质的完成,确实能为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竞技状态提供保障,但鉴于我们对专项的要求,这些身体素质对专项竞技能力的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体育领域中,功能性训练主要成为大众健身与训练运动员的一种方法与手段。通过对功能性训练作用的拓展,建议性的为健美操的选材提供有效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男子400 m跑项目速度与供能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国内外400 m运动员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我国400 m跑成绩落后的原因.研究表明:速度分配上国内400 m跑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具有差异性;国内运动员在磷酸源供能和乳酸能供能上存在着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 m跑速度规律的生理学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揭示100 m跑速度规律的生理学实质,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参加第6、第7两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 m决赛运动员的速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 m跑的速度变化与其能量供应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关键是利用训练和营养等手段提高体内CP的含量,降低糖酵解供能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家速度滑冰集训队和解放军冰上基地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肺活量、气体代谢、能量代谢、酶活性、血乳酸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旨在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机体代谢水平的影响及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为高原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高原训练后能量代谢活跃,高原训练前后测值显示差异较大,酶活性指标改变不明显。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机体产生应激作用较大,可以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受试者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同运动项目竞技的科学训练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利用科学的手段与特定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运动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内在潜力,已成为广大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共同的研究方向。CK与能量代谢关系密切,是机体ATP—CP供能系统的关键酶之一,不仅参与肌肉的收缩供能,还参与控制着糖酵解和线粒体。因此,在众多训练监控指标中血清CK成为教练员、科研人员最关注的重要测试指标之一。研究表明,运动与血清肌酸激酶(CK)密切相关,是用于监控和评定训练负荷、机能恢复情况的较敏感指标之一,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可以导致血清CK显著性升高;随着强度的增加,如果不适应,其运动专项能力就会下降,如果适应,其专项能力会有所突破,CK上升幅度较低的运动员,专项成绩也难提高;血清CK对肌纤维损伤的预警作用;高原训练、营养药物的使用对CK有影响作用。在冬季运动项目、田径、游泳、自行车与其他项目的训练中,训练初期血清CK会有所上升,大负荷训练阶段血清CK和训练负荷呈正相关,且对运动强度的刺激尤为敏感。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要及时对运动员的血清CK进行监测,可以防止运动强度过大,导致损伤的发生,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