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昕  张瑾杰 《中国编辑》2023,(10):30-36+53
“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是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内涵的核心要素,是系统性、完整性、辩证性的统一整体。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关键指标体现为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应做好清理落后资源,盘活既有资源并开拓崭新资源;形成组织、产品与运作的合理结构;在内容形态、媒体功能与受众定位上差异发展;统筹好各级各类媒体之间的关系,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协同高效格局。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路径搭建应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推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与目标。本文在传播主体关系视野中,考察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本文认为,传播主体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关键要素。把握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状,需要从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关系、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主流媒体机构内部新媒体编辑部与传统新闻编辑部的关系、不同行政级别主流媒体的关系、综合性媒体与行业媒体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面向未来,本文提出,我们要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主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闻传播、信息服务、治理功能相统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适应新技术、新变化、新环境的开放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国际交流对话能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涉及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版权保护和版权运用是事关全媒体内容创作与传播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全媒体传播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版权问题及治理困境,要从顶层设计、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新技术运用、执法力度和多元治理主体5个方面入手,加强全媒体版权治理,为全媒体传播工程实施提供良好的版权环境.  相似文献   

4.
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目标出发,与舆论问题最密切相关的新闻业应被视为建设核心。但目前围绕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阐述较为偏重传播技术和媒体组织,对作为文化实践的新闻则强调不足。本文从侧重研究数字时代多元新闻行动者和行动者关系的“网络化新闻业”理论路径入手,阐释了中国网络化新闻业建设与塑造主流舆论格局之关系,探讨了其为何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众多内容系统建设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并提出中国网络化新闻业研究可从“主体类型-关系结构-动态机制”这三个层次递进深入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5.
杨树弘  颜明华 《传媒》2023,(14):32-34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一道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数字经济、网络社会和新兴数字文化日益颠覆式创新的时代,尤其具有紧迫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要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明确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价值与诉求,廓清发展路径,以体制机制、技术驱动、内容升级、平台聚合为着力点,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正在如火如荼推动媒体融合战略,基于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延伸出对于全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体系的思考.以及系统化视角对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背景下的科学传播进行探讨.在梳理了科学传播的全媒体困境后,本文尝试对全媒体科学传播体系的内涵与路径进行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7.
2021年,中国媒体产业继续推进融合发展,媒体技术创新实践日益丰富。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当下融合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为框架梳理过去一年的媒体技术进展。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在技术应用能力上仍存在显著差异。"全程"和"全息"的技术探索属于媒体行业内部的迭代,"全员"和"全效"的技术创新则已超出行业既有范畴,亟待跨行业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从现代传播体系演进而来的一个全新事物.生态思维对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并可能生成生态系统思维、开放与前瞻思维、泛化思维、协同进化思维等几种直接作用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具体思维形式.运用生态思维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其关键策略主要有以生态系统思维构建社会信息传播生态系统结构,以开放与前瞻、泛化思维实施传媒产业生态战略,以协同进化思维促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那么,什么是"全媒体传播工程"呢?显然,这是为了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而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它是一项社会工程。作为一种改造、重建社会机构的社会活动,这项社会工程需要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扩大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既是新时代赋予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也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关键在于做好人才工作。地市级主流媒体的人才工作短板是影响全媒体传播体系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贵州毕节日报社为分析样本,通过资料分析、访谈交流和工作体验,深入分析当前毕节日报社在人才引、育、用、留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地市级主流媒体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1.
"齐鲁智慧媒体云"作为全媒体传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大众报业集团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推进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本文从建设思路、建设内容、服务功能、创新维度、融合探索等方面呈现"齐鲁智慧媒体云"支撑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过程,思考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等明确要求。进博会是展现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决心与经济实力的重大国际展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本文以全媒体参与五届进博会报道为例,对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打造国家全球影响力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出其重点与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数智赋能已经成为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的重要力量。分析数智赋能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过程,可以发现数智赋能全媒体传播体系亟须在技术整合与标准化、持续跟进技术与创新、提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升信息筛选与过滤能力、强化内容创作与审核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智能化内容生产与个性化服务、可信生态构建与版权保护、高效协同与全链路优化、物联网融合与实时传播、深度交互与沉浸式体验等,将是未来数智赋能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媒体传播格局的变化,全面论述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工作的指导方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舆论引导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总体格局,这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才能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必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在我看来,全媒体传播体系必须具备与社会各种资源广泛对接的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通过建立媒体资源数据库,将媒体信息整合,建立信息传播渠道,将整合收集到的资源传递给群众,建立媒体网络传播互动机制,满足当代人对发表意见和建议的需要,了解社会实时情况,深化全媒体体系应用实践,不断发展壮大媒体行业。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21,(12):105-110
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本文聚焦四川日报全媒体将新闻传播、社会动员的媒体功能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一系列实践,探讨将网上舆论阵地建设与网上治国理政平台建设相结合的若干可能性,勾勒出作为"智媒体"的新型主流媒体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若干途径,也为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蹚路试水。  相似文献   

18.
袁辉  张志平 《视听》2022,(2):3-5
全媒体传播环境正在深刻改变着艺术传播方式和观众的审美体验,这对广电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广电媒体是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传播管理在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等方面意义重大.借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管理经验,广电媒体的艺术传播管理要强化以"融合—用户—审美"为特...  相似文献   

19.
构建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要重视新闻传播的规律和“常识”。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全媒体也就没有了内核,即使形态上融合了,也会是没有灵魂的空壳,或者只是谋取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黎芳宇 《新闻战线》2022,(9):106-108
做好党内法规宣传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统筹社会各界资源,激发不同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要创新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形成一个以主流媒体为主导,传播主体构成多样、传播形式多元、传播效果良好的党内法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