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5-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对照组儿童的自我概念发展状况进行测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在同伴接纳维度上,肥胖组幼儿自我概念内部评价得分与外部评价得分存在显著差异;(2)在认知维度上肥胖组幼儿进行内部评价时,女性幼儿得分低于男性幼儿,存在显著差异;(3)在母亲接纳维度上,无论在内部评价还是外部评价中,重度肥胖幼儿与轻、中度肥胖幼儿虽无显著差异,但是其得分在内外部评价时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幼儿园大班选取140名5-6岁幼儿,考察性别与情绪情境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女孩在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目标和掩饰策略使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在情绪表达目标的选择上具有显著差异,女孩在他人定向目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男孩在自我定向目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孩;掩饰是幼儿运用最多的情绪表达策略。为促进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能力的发展,成人应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对方感受,促进幼儿积极的交往方式;正确看待幼儿情绪表达的性别差异;接纳幼儿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幼儿园206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不同性别幼儿在社交焦虑感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孩的总体得分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幼儿在儿童孤独感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幼儿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运气/机遇的信念因子上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感、孤独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幼儿社交焦虑感具有一定预测力.因此,家长的教育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6幼儿的社会交往情绪及情感.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298名4-6岁农村留守幼儿的祖辈及其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祖辈教养方式与农村留守幼儿在园自我控制的关系。结果:(1)祖辈倾向于使用权威型教养方式,对男孩更多使用专制型教养方式,民主参与维度上女孩得分高于男孩,祖辈的教养方式在农村留守幼儿年龄上没有差异。(2)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水平中等偏上,除冲动抑制性外,其他自我控制维度女孩高于男孩,5岁组、6岁组均高于4岁组。(3)祖辈理性/规则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是影响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保护因素;祖辈非理性/惩罚教养方式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农村留守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是影响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张金荣等编制的《中国儿童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对来自湖南14个地州市54所幼儿园的3731名3~6岁幼儿的人格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湖南幼儿的人格普遍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其中智能特征维度得分均值最高,情绪稳定性与亲社会性维度得分均值相对偏低;存在显著的年龄、性别差异,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及园所性质差异,其中4岁幼儿的发展变化最明显,女孩在智能特征、认真自控、亲社会性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男孩,而在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维度上的得分略低于男孩.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幼儿人格教育的重视,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情绪特征的基础上,更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儿童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6.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是衡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湖州市两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80名幼儿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其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规则认知水平影响显著,年龄越大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水平越高,女孩道德规则的认知水平高于男孩;2.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行为影响不显著;3.在总体上,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说明两者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在遵守情境下,在三个年龄段上均是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高于行为得分,除小班差异不显著外,中大班差异均显著;男孩、女孩在遵守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高于行为得分。  相似文献   

7.
自控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控制对幼儿的学习、生活、人格及社会性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采用问卷法,探讨了3-4岁幼儿的自我控制,结果发现:3-4岁幼儿自我控制呈现正态分布,大部分在中间水平;3-4岁女孩自我控制显著高于男孩,并且各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男孩;3-4岁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结构幼儿在自我控制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均差异不显著;.给予3-4岁幼儿树立合适的榜样是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操作工具是幼儿学习的特性,创新工具是幼儿学习的深化。国外研究揭示幼儿工具创新发展滞后。研究采用经典实验任务"制钩任务"和"拉直任务"对98名4-6岁中国幼儿的工具创新进行了考察,以探究这一结论是否符合中国幼儿。研究发现:4-6岁幼儿在两类任务中成功比例分别为17.3%、53.1%,略高于国外同龄幼儿;幼儿在工具创新的过程推进上年龄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得分显著高于4-5岁幼儿,但探索的最终结果无显著的年龄差异;约80%的4-6岁幼儿都明确目标工具,工具固着可能是影响工具创新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徐州市区196名在园幼儿的家长发放了问卷分析发现:3-6岁"独二代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整体较好,3-4岁、5-6岁是"独二代幼儿"社会性快速发展的时期,4-5岁社会性发展相对较为平缓。3-6岁"独二代幼儿"意志和独立性分数较低,意志薄弱和独立性差仍然是目前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独二代幼儿"并不像有学者预测的比会独一代发生更多的社会性问题,无侵犯性、依恋家人、同情和助人得分较高,而生活习惯、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自尊心等方面也在3-4岁、5-6岁时期快速得到快速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青青 《早期教育》2012,(10):33-36
本研究运用图片测查法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20名试,分为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四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30名被试,其中男女各半,测查了3岁咱岁幼儿性别概念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1.幼儿性别概念的发展确实呈现了如柯尔伯格所说的阶段论。2.幼儿性别概念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认知对象的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194名3~6岁幼儿及其母亲为被试,采用报告法测查幼儿的焦虑状况及其与母子依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焦虑症状中,女孩的躯体伤害恐惧得分显著高于男孩,低社会经济地位组幼儿的焦虑总分、分离焦虑、强迫一冲动障碍和广泛性焦虑得分显著高于中等和/或高社会经济地位组儿童,而中、高社会经济地位组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母子依恋与幼儿的焦虑总分及各焦虑症状(除强迫一冲动障碍)得分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与家庭环境的关系,采用3~6岁幼儿心理健康测量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湛江市1441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3~4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2)学龄前女童心理健康发展总体状况比男孩好;在3~4岁时,男女童动作能力发展在性别上达到显著性差异;在4~5岁,男女童语言能力发展在性别上统计学差异显著;5~6岁男女童心理行为发展在认知领域和语言能力领域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余能力发展不存在显著差异;(3)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受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亲密度越高,知识性、组织性越高,矛盾性越小,越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4-5岁幼儿感数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数指通过视觉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小数量集合数目(一般在3-6个项目以内)的能力。幼儿感数能力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本研究以4—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取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数量大小对学前儿童感数活动的影响及其感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结果表明:(1)3以内的数量大小对感数成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当数目大于3时,数量大小对感数成绩的影响差异极显著。(2)当数目在3以内时,4岁和5岁幼儿感数成绩的年龄差异不显著;当数目在4和5时,两个年龄组感数成绩的年龄差异显著;当数目为6时,年龄对感数成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感数能力具有后天发展的可能,应积极发挥早期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90名3~6岁幼儿自由律动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幼儿手部动作出现频率最高,运动路线以直线、曲线为主,中层次空间的动作出现频率最高,移位式动作极少出现,多数幼儿在自由律动中会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动作.(2)多数幼儿具有前奏感、节奏感,而幼儿乐段感与乐句感的发展相对滞后.(3)幼儿很少出现与同伴合作做动作的行为.(4)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自由律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的自由律动水平无显著差异,女孩的自由律动水平显著高于男孩.针对幼儿自由律动的特点,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亲子游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210名5—6岁大班幼儿(101名女孩,109名男孩)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控制家庭经济收入后,多数亲子游戏频率都与幼儿亲社会行为显著相关;体育游戏频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无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控制家庭经济收入后,多数亲子游戏频率依旧可以正向预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亲子游戏频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因幼儿性别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对女孩的促进作用效果优于男孩。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实验法,以183名3-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学前阶段儿童认知模仿和空间动作模仿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动作模仿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认知模仿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具体表现为3岁幼儿的认知模仿成绩明显低于4岁组和5岁组幼儿,后两组幼儿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岁半左右是学前儿童认知模仿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人应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认知规则刺激、降低认知信息的编码难度等方法促进幼儿认知模仿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为次级语料分析,选取张鑑如和黄静雅捐献给儿童语料交互系统的20则中文语料,对母亲与2岁幼儿亲子共读语料进行亲子共读阅读目的与内容两个层次的编码,使用SPSS 23. 0分析母亲与2岁幼儿共读的互动型及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母亲为2岁幼儿亲子共读的主导者,使用"反馈更正""反馈重复""要求信息""要求注意""自发性给予"的互动类型较多,且引发2岁幼儿关注内容事件、物体命名较多;母亲对2岁男孩、女孩在使用"反馈更正"类型有显著差异。从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而言,2岁幼儿使用"反馈反应""反馈重复""要求澄清""回应性给予"的互动类型较多,比较关注内容命名、内容事件等,2岁男孩和女孩在谈及"文本与读者"有显著差异,2岁女孩较男孩更多自发谈论文本与个人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调查赣州市章贡区829名3-6岁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率及分布情况,为探讨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提供一定的线索.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问卷,对章贡区8所公、私立幼儿园幼儿进行问卷调查.829名3-6岁幼儿的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12.69%,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4.08%,轻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16.77%.男孩和女孩感觉统合失调率分别为17.47%、15.91%.各项轻度和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率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在3-6岁幼儿中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引起幼儿园和家长的重视,最好进行早期干预,可全面促进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263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考察影响幼儿时间管理发展的个体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结果表明,个体因素中幼儿的年龄与性别显著影响幼儿的时间管理发展水平:大班幼儿的时间管理及四个维度的水平显著高于中班与小班幼儿,而小班与中班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孩的时间管理及各维度水平均显著高于男孩。家庭环境因素中,不同出生顺序幼儿的时间管理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孩水平显著高于独孩与二孩,独孩与二孩差异性不显著;家长职业为国家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幼儿时间管理显著高于其他职业家长的幼儿。家长教养方式、学历、年龄与收入对幼儿时间管理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教师与家长应根据幼儿年龄、性别、出生顺序等,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