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需要信仰,一个国家需要信仰,信仰是成“人”之基、立国之本。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出现了青少年的信仰危机,表现为信仰的缺失、科学信仰的迷失和主导信仰的动摇。走出信仰的危机.必须重塑青少年的信仰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回归生活;在方法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仰教育真正成为主体的理性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邓小平对信仰问题作了许多重要论述,对信仰的作用、内容以及信仰建设的方式、手段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对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信仰教育既是当前社会思想状况的急切呼唤,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必然内含对邓小平理论的信仰,坚定信仰在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关键埋藏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当前,面向新世纪的信仰教育必须加强信仰的科学化建设,树立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特别重视青少年的信仰建设。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只是信仰,而必须信服,因为信仰容易改变,而信服了的东西才能转化成人的世界观,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不需要信仰,以前强调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讲信仰马克思主义都是指在革命时期,而在建设时期则强调必须把它当作科学来学习,要把马克思主义由信仰变为信服,关键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深层变革期,多元文化不断交融、冲突与发展,使新时代中学生的信仰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的信仰教育,重建新时代青少年精神家园,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转变信仰教育理念,拓展信仰教育内容,改进信仰教育方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信仰教育实践,锻铸优良信仰品质,实现青少年理想信仰与现实生活、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只是信仰,而必须信服。因为信仰容易改变,而信服了的东西才能转化成人的世界观。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不需要信仰。以前强调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讲信仰马克思主义都是指在革命时期,而在建设时期则强调必须把它当作科学来学习。要把马克思主义由信仰变为信服,关键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7.
王素 《双语学习》2007,(4M):8-8,10
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虽然学了一些法律,懂得一些法律,但距离把法律视为信仰尚有距离。因此,用邓小平、江泽民依法治国的思想教育大学生,指导他们树立法律信仰,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8.
福勒(Fowler,J)在吸收前人研究基础上,创设了信仰发展理论模型,形成了20年来西方较有影响的人格发展理论。信仰发展模型理论认为,人的信仰发展依据年龄发展可分为未分辨的信仰、直觉投射的信仰、童话文字信仰、认同群体信仰、个人反省信仰、契合式信仰和普世化信仰等七个阶段。该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进行信仰与价值教育,并将信仰辅导与道德的自我建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信仰教育是当前我国实现发展的迫切要求,走出当前学校德育实效上实质性低迷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信仰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并行动起来,切实把信仰教育贯彻到学校德育中去,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切人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为根本,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纽带.在高校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提高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