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献锋 《辅导员》2013,(16):106-107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如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针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问题,笔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如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针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将情感教育引入到课堂中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教师教学中的主导情绪状态""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及其流露""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营造课堂积极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五种有效方法建构情感课堂,大大促进学生的情感输入和输出,提升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学科素养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并积累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法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和学科素养。本文从"质疑问难""渲染情感""促进学用""培养创新"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迸发出语文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展开联想,品味意境""读中感悟,激发情感""多媒体展现,如临其境"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小学语文古典诗词学习技巧。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高举"语文素养"的旗帜,呼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标的口号,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这门学科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其教学及学习难度较大,本文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的新理念及要求,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高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让学生找到表达自我真实情感的平台,轻松自如地表达真实的忧与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实践的经验。下面我就从"给你平台让你说""课堂教学留住美""视野打开多感受""文思泉涌写真情"等四个方面简要谈一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是浓缩着丰富情感学科,字里行间皆传递着作者的深厚情感,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够灵活多变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很好处理"活""趣""实"的关系,用美的现象去鼓舞学生,用美的情感感染学生,用美的意境熏陶学生,用美的语言打动学生,那样我们学生学得一定很轻松,很快乐,很有成效。本文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地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就能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的"活""趣""实",更好地践行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71):4-5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更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识字量的多少、识字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学习生活中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汉字教学,审美机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审美记忆""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汉字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总是离不开情感,因为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因此,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重视在课堂上"以情唤情""读中悟情""以情感人"。然而,由于一些教师认识上的偏差与教法上的简单粗糙,导致课堂教学陷入了"造情"的误区,难以收到感人的效果。以下教学现象就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特别富有情感的学科,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情"与"理"的共生。如何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如何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结合成一个有机的聚合体呢?以《丰碑》一课的教学为例,从"了解背景——积淀情感""品词入境——体验情感""对比揣摩——升华情感""抒写碑文——释放情感""结语激情——延伸情感"等几方面可以体现"情"与"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70):36-37
语文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情感,加强学生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本文中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从"品词析句""体悟情感"出发,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方法,希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一、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实现障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同时围绕这一基本理念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过程当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却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障碍:三维目标层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师应本着"大语文"的教学观,深入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各种素材,创设"人文语文""情感语文""生活语文"和"多媒体语文"等特色课堂,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富有个性魅力,激活高中语文教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一、创设"人文语文"课堂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曾说:"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确实,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素养的一片热土,语文学科中的人文资源比比皆是。由苏轼的《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聚焦到"文本""学生""情感"三个方面。教师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去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深入课堂,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参与者。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情感,以此作为教学的驱动力,让课堂活跃、生动。  相似文献   

16.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加强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才能提高朗读的质量,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努力达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范读引导,读中‘激’情""评读,促进发展""寻机点染,读中品‘韵’""演读与感悟体验""情感朗读"这几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上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而这"特点"可以称之为"语文味":语文教学要有情感,要有语感,拓宽语文学习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追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师的有效追问下,学生的思考也会逐渐深入。教师要善于采取"由此及彼式""对症下药式""画龙点睛式""打破沙锅式"等多种追问形式来展开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迪,情感得以迸发,真正使课堂阅读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多有提及:"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明确告诉人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感以及怎么实施。主要从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后作业中巩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言传身教中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及语文中考改革的引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是当今语文教育的方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能力要求.新的语文教学任务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