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惟一的标准。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认真、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新课标下,教师要怎样开展有效教学呢?1.以学生为中心。英语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因此,老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并且是全面的发展,而非单…  相似文献   

2.
“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流行,导致不少人将“不教”作为理想教学的特征并努力追求。叶圣陶先生倡导“不教之教”,意味着能让学生获得发展的“不教”,需要以特定的“教”为前提。教师需要通过“教”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克服一些依靠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为“不教”赢得空间。教师需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应试”与“育人”统一到一起,带领学生既积极、主动地追求考试分数,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当核心知识被教到了位,其他内容即使“不教”,学生也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有关写人的作文常常出现的毛病是笔下的人物千人一面,写不出人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教学生写出人物特点呢?一、教学生仔细观察很多学生一提起笔写作文,就开始绞尽脑汁杜撰人物。他们写教师就让教师认真工作,“累倒在讲台上”“深夜还在灯下备课”;写母亲就让母亲辛勤劳动,“两鬓已经过早地斑白”“额头上悄悄地爬满了皱纹”……这些记叙和描写,学生不是经过认真观察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拼凑的,因而缺乏生活气息,人物也显得呆板、不可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一个人的性格、爱…  相似文献   

4.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是“奉命而教”,学生是“奉命而作”。结果呢?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真情实感,说套话。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开展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将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景色、丰富多彩的火热生活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涉及的内容,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怎样才能辅导出高效作文?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初中语文教师的心,甚至对于作文教学是教还是不教都成了教师、学者争议的话题。本文就"作文是教出来的"这一命题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从多方面找村料选例子,加强了应用文教学。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学生仍然不注意听讲,学习效果不好。有一天课后,我跟几个学生谈心,问他们为什么不认真地学习应用文,他们都呶着小嘴说:“我们学了这些东西,到哪儿去用呢?”这简短的一句话,打开了我的心窍,使我意识到,过去,我教应用文脱离实际,没  相似文献   

7.
几乎每个教师每天都在教学,可以说是教得都非常认真,也非常辛苦。但有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要么不清楚。要么是不满意,要么是事与愿违,因而出现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在地理教学中,怎样才会达到“不教”而自能的目的呢?笔者以为,除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外,还必须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即使“不教”,学生也会认真地学好地理。  相似文献   

9.
前一段时间,笔者听了一百多节语文课,总感到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那就是教者怎样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用笔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指在解读文本时,教者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出来,从而增加语文教学的“厚度”和“深度”,使语文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真正落到实处。不少教学案例证明,这种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使学生去认真思考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同时还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进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薄弱,思想意识落后,人际关系紧张。许多人就称他们为“问题学生”。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采取怎样的教育策略,使这些弱苗也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从认识上接受“问题学生”职校的领导经常会遭到老师们的埋怨:诸如“干嘛要招这样的学生”,“如果某位学生不走我就不当这个班主任”,或“某学生不离开课堂我就不去上课,要么领导陪着我再去”等等。虽然从理论上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但毕竟教育不是万能的。现实很残酷,许多教课能手在“问题学生”面前“江郎…  相似文献   

11.
由于学校不重视,导致教师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缺乏积极性。在教学中往往不认真备课、照本宣科、一味讲授、讲完了事,教案不更新,教学模式固定化,只要期末考试及格就可以了,这样就不能教好数学。这些在不重视数学的环境中被“模式化”生产出来的“人才”进入社会往往带有诸多先天的不足,当然也会不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既没有升学压力也没有强烈的升学意识,他们往往只重视毕业后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同时学生没有认识到数学到社会上的用处,因此,他们往往重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轻视文化课,认为学不学数学一个样,从而不重视数学的学习。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近,有一个小的话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讨论,那就是“好成绩是教出来的吗?”,说有一名学生,上课喜欢讲话,老师很生气,下课后把他带回办公室,准备批评、教育他一番。想不到,老师还没有讲话,学生倒抢先讲起来了:“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因为我学得好。”我们在感叹这名学生“无礼”的同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到底好成绩是不是教出来的?笔者认为,好成绩是教出来的,但好成绩不完全是教出来的。同理,对于德…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难免会碰到各种麻烦事,其中最棘手的莫过于与“问题学生”打交道了。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说得虽然有点儿偏,但是也不是没有道理。“问题学生”表现在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很随意;文明礼貌、课堂纪律都让人为他们操心等。如何转化这些“问题学生”,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感到头痛的问题。本人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对待这些学生的手段也比较的粗糙:罚抄考卷,洗地板,罚站,或者叫学生的家长到学校里来等等。结果“问题学生”没有转化成优生,更糟糕的是师生关系搞得很不好。怎么样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经过这些年来的教学成长,我慢慢地总结出了以下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便成为小学教育界共同努力的重要课题。然而,我们在认真研究了当前“减负”的种种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之后,感到“减负”同样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观念问题,有的属政策问题,同时也有具体的操作方法问题。这种种问题如果不予以充分重视并妥善解决,势必将影响“减负”的长远效应。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的“减负”主要存在“十大误区”。误区之一:不注意综合治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既涉及到教…  相似文献   

15.
俗语有云:有些人不用教;有些人要用言语教;有些人则要用棍子教;而有些人即使你用棍子教也教不出来。说得好!它通俗而深刻的道出了学生中不同层次的客观存在。一个高明的教育者,一定是能正确面对并能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就是“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6.
学 法指导是提高学生素质 ,培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是教会学生怎样学 ,而不是教学生学什么”、“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哪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这些名言都说明要培养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重要意义。一、指导阅读教材 ,教给读书方法从低年级起 ,就要指导学生仔细看书 ,一字一句认真地读。到了中高年级 ,指导学生把读书时遇到的重点、难点圈点批画 ,加注填补书上的空白。读应用题时 ,把条件和问题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 ,遇到概念定律等 ,要把自己理解过程中的疑点…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要为四化建设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教师认真执教,学生认真学习,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在鼓励教师的积极性,认真进行“教”的改革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学”的改革,使学生适应教学改革的形势,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几年来,我校在这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在改学年制为学分制的同时,实行了“一门进、五门出”的浮动学制。“一门进”是指全体本科生都是经过国家统一考试合格后跨进大学的;“五门出”则是  相似文献   

18.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者须有“一桶水”。为了学生的“一杯水”,教师必须充盈自己的“一桶水”,有了“一桶水’,才有可能给学生“一杯水”。一、“有水”须会“倒水”有这样一些教师。业务修养不错,知识水平不低,“桶里的水”很满,但就是倒不出来。讲课,或平铺直叙,学生兴味索然;或艰深晦涩,学生难以理解;或杂乱无章,学生理不出头绪。出现这种情况,是教者只重视“有水”,而忽视或不善于“倒水”造成的,实际上这是教者没有把学和识很好结合起来。“学”一般指所任学科或与本学科相关联的知识,这些知识一般是从前人那里继承…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引导”
  请各位语文教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教别人学语文的人,我们自己应该有较高的语文水平,那么,我们的语文水平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吗?当然是,但仔细想想又不是。我们的语文水平归根到底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己多读、多写慢慢形成的。从教多年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即便把语文教师上课讲授的东西全部接受了,甚至消化了,也不一定能把语文学好。有些学生听课笔记做得很好、很详细,课后巩固也非常到位,但语文就是学不好。而语文程度比较高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但这个共同点不是上语文课认真,而是平时喜欢看书、喜欢写文章。由此看,学生的语文水平主要不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等学校的学风,主流是比较健康的,但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诸如,有些学生不热心学习,不遵守学习纪律,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有些学生酗酒,甚至赌博。尽管这些问题存在于少数学生当中,但严重地影响着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为全面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四有”人才,就要对学风建设问题进行认真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