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我们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对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有必要对教育的功能、主体、质量和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重新认识,树立新的教育观。一、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树立以开发、发展学生潜能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按照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教师要正确地传授知识,完成教育任务,使学生取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教育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使我国现代化在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唱好这个主旋律,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创新教育工作,笔者认为,需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树立牢固的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首先是在教育思想上除旧布新的一场思想革命。树立牢固的创新教育思想,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尤其是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首先要树立牢固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观念的创新与重构是前提和先导。为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高等学校教育观念创新的主旨;以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作为高等学校教育观念创新的出发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学校教育观念创新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已经叩响以科技创新为主旋律的21世纪的大门。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创新,是包括教育创新在内的创新体系。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尽管业已取得不少成就,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还很低,教育结构和体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不能适应潮涌而至的知识经济社会时代的需要。故而,更新教育观念,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需…  相似文献   

5.
论新时期创新教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是在创新中发展的。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从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内容、教师素质、教育方法以及教学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面对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人们逐步认识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时代呼唤着创新教育。但是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陈腐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最大障碍。因为传统教育观是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培养能熟练掌握已有知识的书生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由此必然导致“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教学观念和“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个体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束缚创造力发展的传统教育观,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一、让“背…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放创新的教育实践,搞好创新教育旭教师。为培养讲创新、重实践、能不断用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斗自己的高素质新型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改革必须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教育思想观念2的改革为先导,不断深化课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高教改革,应注重培养的综合素质,实施“通才”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锻炼学习的独立思维力,树立创新精神;加大计算机技术和英语的教学力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各类高校本科教育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普通高校本科教育应将培养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目标。近年来我校本科教育由以扩大规模为重点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提高质量和水平、突出优势和特色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本科教学工作重点是以扩大规模、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质量、突出特色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创新环境和条件建设,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教育试点旨在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学管理必须围绕这一宗旨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开放教育的教学管理从内容上除了日常教学管理外,还应包括入学过程的管理;从管理模式上,开放教育应充分体现教学和管理人员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并以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本认为,目前人们所提倡的创新教育是“泛创新”教育,它不能真正解决我国教育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按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创新教育是以创新知识为内核的跨学科的知识学习,又是以创造为主的经济行为能力的培养,即技术创新知识的教育。创新教育理论包括,创新教育主体、创新教育机制、国家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过程、组织学习思想等。  相似文献   

12.
重视创新教育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主体性,因此,教育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通过转变以继承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智力发展为中心以及以注重硬件建设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来加强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发达国家几乎都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不仅取代了传统的师范教育而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以国家为主导的教师教育制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高效实用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实习,以质量为本的教师教育品牌建设。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在宏观上,教师教育应由国家主导,统筹规划;在中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实践取向"的课程门类,把教师的在职学习纳入终身学习体系;在微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高校与中小学联合体,形成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使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旭升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2):75-76,44
创新,作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无疑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对于创新教育的理解,当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创新教育是应知识经济而生,有着十分强烈的时代感和丰厚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育创新并通过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本文着重论述为实现创新教育而必备的五个方面的教育创新,即创新思想创新环境,创新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创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15.
余纯 《现代语文》2007,(6):107-107
我国语文教育传统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并流传下来的教育文化成果,所以也应是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无法逾越的起点。而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我国中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性的课题。放眼世界,从法国的“多样化途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到美国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再到日本的“综合学习”,尽管名称不同,但各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纪之交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取向的创新教育正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尚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的中小学教育 ,应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去年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 :“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 ,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就是说 ,培养创新人才 ,必须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解放思想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教育创新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没有教育新观念的萌动 ,就不…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素质的提高及评估手段的革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西兰幼儿教育创新中心成立于2003年,该中心在2003年到2010年期间进行了五个周期的改革,每一周期都选择若干幼儿园并围绕不同的重点进行,此改革对新西兰幼儿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从创新中心成立的背景、改革内容以及特点方面予以论述,以求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教育创新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坚持与否,坚持好坏,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能否有效实施。坚持教育创新,必须理解教育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笔认为,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创新的结果,还是教育创新的出发点,更成为教育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管理创新既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实现教育管理创新,必须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组织创新为载体,以方法创新为重点,以制度创新为根本,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理性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