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录像分析以及博弈分析方法,从博弈视角分析排球比赛中战术行为决策过程,并通过实例分析来重点探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结论:排球战术行为动态博弈中,参与者应选择收益最大的纯策略,而静态博弈中,参与者应该选择混合策略;排球战术行为静态博弈下,混合策略博弈可通过等值法求得纳什均衡;博弈达到纳什均衡时,任何一方偏离均衡都很可能被对方所利用,从而对方得益而本方受损;在排球比赛静态博弈中,参赛者可根据对方决策情况而选择本方最优反应决策,从而使收益增加。  相似文献   

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奠定了研究基础,通过录像观察、数理统计进行了比赛战术行为信息的数据采集。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确定了分析的基本框架,对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选手竞赛过程中的落点战术行为进行了博弈实证研究,探求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战术行为决策时的理论依据。研究中根据运动员的战术决策思维特征,构建了乒乓球落点战术行为序贯博弈分析的拓展式(博弈树)模型,运用极大极小算与逆推均衡算法进行了博弈树的求解。研究得出:博弈论可以为乒乓球战术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并可以作为基础理论对乒乓球运动实践进行理论分析,探究乒乓球运动的内在规律;通过乒乓球落点战术行为可以构建序贯行动的博弈树模型,用最大最小值与逆推均衡原则来寻找纳什均衡路径;通过特定两名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纳什均衡来预测下一场比赛的战术行为决策特征,有利于战术行动方案决策。  相似文献   

3.
博弈理论指出在交互策略行为中博弈方遵循纳什均衡策略或者混合纳什均衡策略思想,并指出要随机化自己的策略选择,不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因为一旦被对方熟知即可被利用来增大获益。高水平网球运动竞赛是"二人零和"博弈,含有参与人、策略、支付等博弈要素,所以提出假设高水平网球运动竞赛是不是符合博弈理论的一些基本思想,如"混合策略"理论和战术行为选择是否随机等都有待我们去验证。以博弈分析理论的基础理论思想为指导,采用拟和优度卡方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游程检验等方法对现代竞技网球运动竞赛进行了理论验证,得出:博弈论的理论思想在网球博弈行为中的验证过程,证明了"混合策略"理论与预期的一致性,同时发球序列独立的检验也与经验相符即网球运动员都意图随机化自己的行动,使对手难以预测。但是值得说明的是网球运动员的战略行为"混合策略"使用以及随机化选择都是以个人特长技术、打法类型等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竞技运动不仅要有强劲的素质和稳定的心理,还必须掌握大量的战术信息.战术行为策略是指为达到某个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具有战术意义的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乒乓球战术行为的博弈矩阵构建是对运动员的策略选择进一步量化分析的必由之路和必要手段.研究发现,乒乓球运动从一板球的角度来看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变和博弈,建立了乒乓球博弈双方运动员战术行为选择的策略库集S,并在子博弈的基础上构建了战术行为策略选择的博弈矩阵,构建的矩阵是进一步量化研究并获得良好博弈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裁判员是在竞赛过程中,依据赛会规程和项目规则,对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和随队人员在比赛中的所表现出的行为与动作作出评判并最终判定胜负的人员.因此可以说裁判员的公正执法是比赛双方公平竞赛的先决条件.笔者从经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裁判员与俱乐部之间行为,通过对模型的建立和推导得出一个不完全信息的纳什(NALH)均衡模型[1],并通过对策略空间的分析,提出一些控制和减少这种行为的合理建议,为规范我国体育裁判员的执法与俱乐部越轨行为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6.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基本概念,就如同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地位一样.通过逆向归纳法给出3人斯坦克尔伯格寡头竞争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及均衡结果,并将其推广到有限参与人的斯坦克尔伯格寡头竞争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世界优秀乒乓球进攻型打法运动员的57场男单和50场女单比赛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赛观察法获得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结合通径分析的方法对优秀男女乒乓球运动员战术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乒乓球运动员战术因素的关系特征:1.乒乓球运动员战术因素的重要程度男女有别.发抢能力对男女运动员来说都是第一重要战术因素,接抢能力是第二重要因素.男子运动员的发球轮相持能力和接抢能力并列为第二重要因素,其重要性高于接发球轮相持,女子运动员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则是第三重要因素,其重要性高于发球轮相持;2.乒乓球运动员战术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这种交互效应男女有异,各段有别,女单比赛的交互效应高于男单,主要体现在接抢、相持Ⅰ和相持Ⅱ三个击球段上,在科研和训练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乒乓球高水平男子运动员技术能力、战术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以期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乒乓球超一流男子运动员在基本功、特长技术、战术组合、攻防转换等方面较一般运动员占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比较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几种管理模式的利弊,构建学校经营体育场馆投资与收益函数,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研究体育场馆管理中各利益主体的最优策略.该模型在学校和外来管理者之间找到纳什均衡和贝叶斯均衡.结果表明:没有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适用于所有高校,高校管理体育场馆应针对自身的情况和结合外部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以使场馆的设施功能及利用率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鹰眼(Table Tennis Review,TTR)系统已于2019年12月正式在乒乓球项目中使用,并将应用于东京奥运会。本文探讨了TTR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与裁判员判罚方式的对比、对乒乓球比赛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法等,以期对国家乒乓球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TTR系统对"擦边"和"擦网"的判罚更加精准、公正;对发球的判罚更为苛刻、严格;TTR系统的引入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运动员提出挑战TTR提升了观赛群体参与程度,提高了项目的观赏性;TTR系统的引入有可能成为运动员中断比赛的一种战术,拖延比赛时间,缓解场上局面,也使比赛的连续性受到一定影响;TTR系统的使用对于乒乓球比赛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对运动员的合法发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的发球在高度、角度、是否遮挡方面将会有更严格的判罚。  相似文献   

11.
以“梯度发展战略”理论启发创建贵州大学乒乓球俱乐部实体为导向,形成教练,高水平队员为技术核心,渗透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传播模式,全面提高乒乓球项目技战术水平,促进体育市场职业赛制,模塑国球文化提升学校形象的建设,以“梯度发展战略”的理论为依据,科学发展为导向,总结提出贵州大学乒乓球俱乐部的“梯度发展战略”持续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运用BP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对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BP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构建的技战术能力模型都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效能,但BP神经网络在拟合和预测精度上优于多元回归;(2)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第一重要技战术能力为发抢能力,第二重要为发球轮相持能力和接抢能力,接发球轮相持为第四重要能力;(3)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间存在补偿效应,各种技战术水平组合的比赛评定总分大于13分即可获得比赛胜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比赛中网球运动员战术意识强弱的具体表现,提出培养和提高网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乒乓球运动的技战术打法都是围绕着进攻与防守而设计的。从进攻与防守的相互关系中探究技术与战术的运用,以分析获胜因素,探究取胜规律,为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中国拥有上亿的乒乓球人口,然而对于乒乓球运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身体发育的影响却没见报道.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青春发育突增期女生以及北京市从事乒乓球系统训练5年左右的适龄运动员,进行了生理、心理的全方位的测试,从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在身心发育方面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入手,较全面深刻地了解了长期乒乓球训练对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身心的影响,并得出乒乓球运动是有氧运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的学生身心发育具有良好的效果,应作为中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进行更广泛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内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统计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和探讨.发现,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统计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乒乓球比赛常规技战术统计、乒乓球比赛技战术评价模型构建和乒乓球比赛技战术诊断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出,未来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统计研究将在原有经典三段评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评估标准的修订和评估指标的细化研究;将利用其他领域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型和方法,建立技战术数学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摘要:传统乒乓球比赛战术研究较多是对单一战术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较少对战术指标间相关或因果关系的探讨,从而割裂了各战术指标与整体结果指标的联系。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选取发球、接发球、一三拍组合、二四拍组合、相持战术的得失分率和总得失分率指标,通过计算各项战术指标的得失分率与总得失分率的关联度对我国现役4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得失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持得失分率与总体得失分率关系最为紧密,二四拍得失分率、一三拍得失分率、接发球得失分率、发球得失分率与总体得失分率的密切程度依次差些,运动员个体之间的战术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运用数学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探讨如何纠正和解决乒乓球双打比赛中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的问题,以便一旦发生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时,能迅速恢复正常的比赛。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网球比赛技术效能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熵权法的基本原理,构建网球女子单打比赛技战术效能评估体系与草地网球女子单打比赛技战术效能评估体系,并运用以上效能评估体系,对塞蕾娜·威廉姆斯在硬地比赛技战术运用情况与草地比赛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从接发球技战术、相持阶段技战术三个方面对效能体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