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密闭空间的传播是否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以奥运宣传单为媒介,比较其在密闭电梯内与外部开放空间的传播效果的异同。通过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密闭空间的传播效果确实优于开放空间。由此也为目前公交广告、楼宇广告、电梯广告等小众广告的发展优势提供了一定佐证。  相似文献   

2.
郑晓迪 《大观周刊》2011,(33):58-58,13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当今广告传播的一个新特点就是由传统的“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移深入,同时也就产生了与以往媒介文化有所不同的新媒介文化。大众传播媒体的大众性和目标对象的不确定性,逐步成为其作为广告媒体的致命弱点。在此形势下,一种新的传播观念——终端精确传播,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分众化广告媒介呼之即出。本文以精准传播理念为核心,以济南电梯框架广告为载体。通过对具体品牌在精准传播的理念下,借助电梯广告成功的案例证明,从终端精确传播理念入手,以电梯框架广告为载体在实际运营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电梯媒体,是指安装在高层建筑的厢式电梯内壁或候梯厅墙壁上的广告传播载体,通常有平面镜框和液晶电视屏两种形式。前者常常是以装饰字画或工艺品的形式出现,作为广告媒体被开发程度不高;而后者则是近年来随着液晶电视的普及和数字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迅速成长起来的一种广告媒体。  相似文献   

4.
俞锟 《新闻传播》2016,(4):37-37
电梯直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电梯广告进入千家万户。以分众传媒为首的传媒广告公司成功开辟了电梯广告这一新兴的广告载体,在中高端社区的电梯内,对"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人群准确传播品牌讯息,以其强制性、针对性、强制关注的高到达率,达到无可替代的广告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广告传播动机的表现显隐程度上分,广告可分为显性广告和隐性广告,这两种广告在当下电视媒体传播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6.
郑文娟 《新闻世界》2012,(11):87-88
当下我国受众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分众传播既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又开启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因此,一种借助特定渠道精确瞄准目标客户和目标消费者的特定需求的媒体形式——DM广告,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立足于传播学的观点,分析DM广告的优势、劣势及其在传播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我国的DM广告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7.
去年开始,全国报业广告经营普遍出现下滑趋势,广告客户的日趋理性、广告传播渠道的日益增多、报业广告经营体制的日渐老化。使得报业广告经营者面对逐年增加的广告经营指标。深感疲惫和无奈。  相似文献   

8.
刘轶  张丽莉 《视听》2018,(11):27-28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从最开始《老男孩》的网络传播到如今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传播,尤其是在"微传播"语境下各类微电影小视频迅速火爆,微电影不仅成为快餐时代的微文化代表,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国产电影市场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格局。在电影产业越来越成熟的时代,多数广告选择软性植入微电影中,甚至部分广告产品选择采用微电影形式作为传播渠道,但播出平台能够涉足电视传播渠道的却还是寥寥无几,而与微电影相关的电视栏目竞争形势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窄告:广告投放精准化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名的广告学者约翰·沃纳梅克有一句名言:“我知道广告费至少有一半被浪费掉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半。”这句话实际上挑战了传统的“广而告之”的广告传播理念。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暗合了最早由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提出的“分众传播”的理念。1990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其著作《权利的转移》中曾预测,当代新闻传播的一个发展趋势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传播渠道数量倍增,而新闻传播媒介的服务对象逐步从广泛的整体大众,分化为各具特殊兴趣和利益的群体。①因此,在我国社会阶层日益多元化、阶层分化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0.
韩娟娟 《东南传播》2016,(8):133-135
在经济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形式各异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广告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广告修辞是大众文化体现在广告上的显性基因,在广告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不同,为实现广告传播的预期目标,广告修辞信息应该充分给予文化关照,实现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和广告对外传播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石蒙蒙 《新闻世界》2011,(9):185-186
随着我国广告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的广告研究文献也在量的积累上达到了一定高度。本文重点分析从视觉传播的角度研究中国广告的论文,提出了中国广告视觉传播研究的阶段性发展:广告作品赏析阶段、视觉传播作为文化现象在广告研究中的导入阶段、视觉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广告研究中的量化与发展阶段。以期对我国广告学领域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并吸引更多的学者对我国广告业的发展作出理论上的贡献和建树。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有极强的传播效果,若把网络流行语与广告文案相融合,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广告的传播力,进而提升广告的效果。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为观察对象,分析其特征和传播动因、探讨其双面性影响,以及在广告中加入网络流行语的优势所在,发掘网络流行语对广告创作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李洋 《青年记者》2004,(8):32-33
手机短信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而便利的传播渠道,但同时也引发了垃圾短信、涉嫌犯罪短信和强迫广告等负面信息的大量流行及传播负效应的显现。如何预防和追惩手机短信的负面信息传播,净化传播环境和社会空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琴 《当代传播》2008,(1):96-98
Web3.0的核心是广域与广博,作为一种传播技术的拓展,它激发了广告传播的观念升级.与之相适应,建立在非常规传播形态上的关系建构是广告传播3.0时代的重要表征.本文以媒介形态的变化为脉络,对广告传播三个历史分期及理念核心进行简单的分析,着重探讨广告传播3.0时代的传播特征,并对广告传播战略如何应对变化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广告传播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Web2.0理念的出现以及对该理念的发展运用,使广告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播手段和传播关系的革新,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传播环境的变化,让传统的广告运动中的多角关系发生了改变,广告主不再高高在上,广告代理公司的作用正在逐渐发生改变,或者说减弱,媒介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网络用户的地位不再消极被动,而是打破了传统的对于信息生产和传播渠道的垄断,掌握了传播主动权。本文在研究社会化媒体中的广告时,首先明晰社会化媒体的概念和传播特征,并根掘这些传播特征,与广告传播相结合,归纳出广告信息流动的新特点,然后分析这种变化给广告传播带来的影响,辨明社会化媒体作为广告平台的价值所在,最终彰显出社会化媒体在广告传播中的价值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是指各种不同形式的媒介呈现一体化趋势的反应,这一概念最早是被美国的浦尔教授提出。目前,我国媒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的背景下,为广告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对媒介融合概念的简单论述,进一步引出催生广告传播的意义,并把媒介融合催生广告传播的十大方式列举分析出来。通过本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体融合的创新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广告传播方式上也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突破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媒体传送给消费者的一种宣传手段。一般来说,广告都是狭义的商业广告,主要是指商品的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扩大经济手段的重要手段。在广告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名人代言,以实现利用名人的社会效应达到产品宣传的目的。本文对名人的广告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名人广告传播的策略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广告传播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型广告模式——移动视频广告应运而生,并凭借稀缺的价值、超高的点击转化率等优势一跃成为广告业界新宠.面对受众日趋个性化的需求,移动视频广告面临诸多挑战,还需以多元化传播样态抢占市场与流量份额.  相似文献   

19.
政策传播是沟通决策者与执行者的桥梁和纽带。当前,我国政策传播过程中存在传播渠道失之单一、政策信息严重过滤、信息反馈缺乏通道、目标群体欠缺分析、受众素质急需提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传播效果。为了确保政策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进一步优化政策传播环境、改善政策传播条件、建设政策传播网络、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提高传播主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团购以受众互动体验为核心,在我国迅猛发展,作为一种兼具媒介平台与营销渠道的创新消费模式。笔者结合网络团购"受众互动体验"核心特色,为广告代理商实施网络团购广告营销传播策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运行网络团购广告营销传播策略提出一些可行建议,以求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