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宋佳 《华章》2010,(27)
海神娘娘信仰是我国重要的民问信仰之一,属于海洋信仰的范畴.它产生于宋朝时期的南方各地,随着"闯关东"以及海运的兴起,逐渐传到了北方各港.长山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边防地区,因此,该信仰一经传入,便与当地原有的信俗文化逐步融合,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海神娘娘信仰文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海神娘娘信仰在长山群岛地区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竹花村土家族"神仙娘娘"文化与传统"巫"、"道"、"佛"文化具有较强的内在相关性,它吸纳了三者的文化有机成分,并通过相关的仪式实践来促成"心理疗法"形成,进而达到精神慰藉和心理平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巫"、"道"、"佛"文化为"神仙娘娘"文化提供了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空间。事实上,深究"神仙娘娘"文化也是在追寻人类意识形态演进及其表现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进一步完善"自我"提供了意识基础和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3.
晚唐以前,“娘”“孃”的使用有严格的界限,“孃”表“母亲”义,“娘”表“年轻女子”义。晚唐以后,“娘”“孃”开始混用,词义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词汇双音化的影响下,“娘”“孃”二字重叠,不仅能够表“母亲”义,还能够表“皇宫中地位尊贵的女性”“女性神灵”“父亲的姐妹以及与父母同辈的女性”等义,而“嬢”作为“孃”的讹变形体,因为字形简单,也逐渐被人们使用。后来,受到语言规范的影响,“孃”并入“娘”。但在吴方言、西南官话、西北官话的部分地区,“娘娘”与“孃孃”“嬢嬢”分用尽然,“娘娘”表示“皇宫中地位尊贵的女性以及女性神灵”“,孃孃”或“嬢嬢”表示“父亲的姐妹以及与父母同辈的女性”。  相似文献   

4.
泰山娘娘的宗教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山娘娘是明清以来我国北方最大的神祗,"三教合一"是其显著的宗教文化特征.作为道教女神,她和佛教的观音菩萨有着惊人的相似.她发端于孔子故里,又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品格.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民间山岳信仰很大程度上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不仅山神信仰与道教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民间的灵山崇拜也融入了许多道教服食养生、神仙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从早期道教神灵信仰、炼制丹药、法术等方面也可看出其对民间山岳信仰的吸收和发挥.  相似文献   

6.
粤北英德地区流行曹主信仰,其演变与发展的动力来自客家移民和航运商业,曹主信仰的传播路径也与客家移民和航运商业迁徙方式紧密相关;以水上传播为主、陆上传播为辅。从曹主信仰神话的形成、传播和系统化的过程可见,曹主信仰与地方信仰之间经历了接触、冲突、融合的过程,其反映的是信仰主体之间的关系互动。曹主信仰及其神话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以民间信仰系统为代表的客家移民文化本地化过程。此一过程突现出了客家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7.
今天是“观音娘娘”的寿辰,为了这一天而等了一年之久的信徒们,早早来到观音山拜观音,上香,为家人祈福。难得的是,妈妈竟也记得今天是“观音”的寿辰日,匆匆拉着我去观音山上香。  相似文献   

8.
女神信仰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体系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信仰不仅消解了古代中国社会男女在社会性别地位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男性神灵成为整个闽南社会与文化的心灵寄望。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民间信仰是男权社会视野下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期待。研究闽南女神民间信仰对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闽南民间社会主动参与女神信仰消解了传统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文化资源是可供开发利用、发展地方经济的资源之一。文章在界定"民间信仰"定义的基础上,阐述当前我国民间信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将之概括为祭拜用品的生产与销售、信仰场所的进香与观光、节庆活动的旅游与商贸及神灵故事的影视与演艺四个方面,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开发利用的思考: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要坚持传统传承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要坚持以创意做大做长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白帝天王曾经是湘西社会众多神灵信仰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为苗、土家和汉等族人民所崇祀:有关神明来历的传说纷繁复杂,从明清方志资料记载以及民间神话传说来分析,白帝天王信仰是湘西社会对宋以来凸现的新的社会力量的敬畏,同时又与白虎廪君崇拜有着某种潜在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1.
清代四川并不存在明显的祭祀圈和信仰圈。作为四川"地方性"文化的主导因子之一,民间信仰与综合文化的分区基本一致。清代四川民间信仰可分为川西平原民间信仰区、川东北民间信仰区及川南民间信仰区等三个大区。川西民间信仰区自然崇拜遗留较多,与农业相关的神灵崇拜及民间信仰较为兴盛,民间信仰的娱乐化特征非常明显;川东北民间信仰区自然崇拜等信仰遗存较多,质朴而有古韵,与农业相关的神灵崇祀虔诚而质朴,尚巫传统突出,鬼巫信仰兴盛,各亚区存在较大差异;川南民间信仰区古老信仰保留最多,最为古朴,特色民间信仰较多,受少数民族影响更为明显,民间信仰更加古朴和原始。清代四川民间信仰的地域差异是四川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的一种适应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成都高校学生信仰现状的特点及模式。方法采用社会态度调查问卷对成都市两所高校的大三、大四、研一、研二学生进行取样调查。结果成都高校学生精神、伦理、国家社会信仰得分较物质、宗教神灵信仰为高;孝道因子在性别上、年级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文学类专业学生在宗教神灵信仰上的得分很低。结论成都高校学生对精神、伦理、国家社会信仰追求程度较强,对物质、宗教神灵信仰的追求处于模糊状态;女生、研一学生对孝道的追求处于模糊状态;文学类专业学生不太追求宗教神灵信仰。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结构中,信仰处于文化的核心地位,正因如此,特定社会的文化孕育着信仰,同时信仰也引领文化的跃迁。信仰之所以对文化具有引领与牵导作用,根据在于信仰的本质。信仰是人立足现实而进行"自我超越"的精神机制。这种超越是一种"二级超越"的"张力结构"。现代文化是我们在信仰层面必须肯定与坚持的立足点,共产主义文化是信仰旨归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所谓海神,是指人类在向海洋发展与开拓、利用的过程中对异己力量的崇拜,也就是对超自然与超社会力量的崇拜。所谓海神信仰,是人们在海洋活动中所产生的对神灵的信仰现象。而海神信仰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在中日文化,或者说中日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断发纹身、禁忌等两个典型例子,就可以阐明习俗是海神信仰的现实的、实体的反映,也体现了日本对中国文化在习俗和海神信仰层面上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5.
近代山东庙会之神灵信仰,无论在演变趋势、奉祀主神,还是在信众分布、信仰取向上,都反映出其整体性衰落的共同特征。这一衰落性特征,不仅减缓了近代山东传统型庙会的发展,而且削弱了近代山东整个神灵信仰文化之公共信仰的根基。这也是山东庙会近代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史籍记载,论述了妈祖成为天妃娘娘的过程及原因,并着重介绍了妈祖信仰在宁波传播的规模、影响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聊城是碧霞元君信仰极为盛行的地区,祭祀神灵的庙宇遍布城镇和乡村,呈现出庙宇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等特征。官方的肯定和认可、神灵职能的多样性以及邻近泰山的地缘优势是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地方官员对信仰大多持默许和认可态度,并希冀借助祀神传达官方祭祀理念,实施社会教化。地方士绅对待神灵的态度则呈现出两极化趋势,如何维护神灵的"正统性"成为主流地方精英面临的重要课题。民众通过组织香社、结众巡游、扮演杂剧等祀神活动,在酬神还愿、表达利益诉求的同时,还具有增强社区凝聚力、强化地域文化认同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畲族民间信仰中,女神信仰占有重要地位。畲族女性始祖三公主、浙南地插花娘等,是畲族族内女神;陈靖姑、马仙和汤夫人等,是畲汉共同信仰的女神;太姥娘娘则是有待重新认识的畲族女性始祖,其文化意义或许可与三公主比肩。对畲族女神信仰作一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将有利于畲族文化艺术的纵深研究。  相似文献   

19.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本土化的交融性和相生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时期,岭南地区山林远海较多,自然灾害频繁,气候恶劣,巫术盛行。当地的少数民族大都相信万物有灵,信仰内容广泛。道教在神祇的塑造方面善于将国内各民族的神灵信仰纳入自己的范畴中,在现实的修行与传教行为中乐于隐遁山林,超然物外。道教神祇与岭南民间信仰在岭南地区交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以道教神祇信仰为基础的岭南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屯堡民间信仰来源广泛,是典型的移民文化。首先,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信仰和习俗是其重要来源。其次,屯堡人对祖先的崇拜,尤其是对汪公信仰构成了屯堡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再次,屯堡人受少数民族影响,笃信鬼神,自然神、家族神、傩戏鬼神、五显神等。同时,因其特殊的移民生态,造成了屯堡民间信仰的鬼神崇拜中神灵繁多,是多神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