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络时代,教师应遵守法律,秉持公义,建立相互尊重、亲密合作、富有吸引力的师生关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网络时代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中与师生关系有关的内容应当有新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伦理素养也更应该强调教师富有公义、尊重学生、虚心好学、真诚帮助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师生角色定位及伦理关系存在许多误区,新课程改革需要对师生角色正确定位,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与个性,优化师生情感,建立互动开放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谐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要科学地、民主地管理一个班级,首要条件是要能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于理性精神和宗教传统的基础上,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尊重"他者"为特征的现代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渗透进西方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和经济等各个领域,成为西方现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由于封建宗法制度和自然经济的持久影响,发展出了以等级观念和宗法意识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规范,缺乏对一般"他者"的关注与尊重,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社会公德困境的深层文化根源。建构尊重"他者"的伦理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变革,需要各个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应该从尊重学生入手,努力培养学生尊重"他者"的观念和习惯,以期有助于整个社会现代伦理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代际伦理关系,充满着"师道尊严"的压制与顺从。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使师生关系转向和谐化的现代伦理准则,现代和谐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和师生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归宿,是建立民主、平等、对话与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诉求,也是教师与学生特别是全社会追求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解析传统文化之伦理关联基础上,以师生关系为视角,探究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中之师生关系所蕴涵之价值基础及其伦理关联,并认为"师徒如父子"之伦理逻辑必然包含师生关系之伦理钳制价值目标,从而导致对教师之德行、智能之权威假设,于规范教师言行之际,强行导引学生之言行合于道德规范。其中,虽存在诸项理性价值缺失,但确乎于教育理念中渗透了必要之道德伦理滋养,师生关系之现代转型实则意味着从传统之身份强制道德关系转为权利对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8.
陈桂义 《教师》2010,(36):84-84
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9.
如今,"艺术院校学生最难管"已成为许多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共识,究其原因,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过于疏远,师生关系不和谐所致.为此,教师就必须发挥其在师生关系建构中的主导作用,以了解学生为前提,以尊重学生为原则,以平等沟通为纽带,以"爱严并存"为保障,用这四个基本原则来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董娟 《成才之路》2014,(27):40-40
生命化的课堂是以尊重学生生命成长为前提,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构建生命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为本"为"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正>良好的师生关系决定着班级管理的成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心愿。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班主任与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的人格关系,班主任应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让每  相似文献   

12.
以生活探究与体验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学会关爱与尊重、学会合作与共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社会价值追求.为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要关注移情性、伦理性社会探究;要让学生参与并反思社会生活;要把以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作为重要的探究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避免"形式化的合作"与"口号式的关心".  相似文献   

13.
<正>自古"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而现代教育提倡新型师生关系即平等的师生关系。然而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能发自内心地接受老师这个大朋友,进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除教师的专业知识、个人魅力外,我认为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心里,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理解、尊重、信任学生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三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它应当是一个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善治水者,要识水性。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师生教学关系、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伦理关系、师生社会关系的影响,指出新型师生关系的目标更加突出人本性,内容更加强调生活,方法更加凸显双向互动,情感更加着重尊重、接受与关爱。尝试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以让师生关系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新型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师生的伦理关系和师生的情感关系,是一种全新的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那么,在新课改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应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这既是教育教学价值的本位回归,也是现代社会人的权利的一种体现。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受教育者,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如果说没有尊严的生活是屈辱的,那么,“没有尊严的学习也…  相似文献   

16.
郭小玲 《考试周刊》2014,(43):176-176
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矫正学生的过错,教师要尊重、爱护过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应试教育"模式下单向性、功利性、隔膜性的师生关系严重束缚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而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谐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应从转变观念、尊重学生人格、树立良好形象、关爱每一个学生等方面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开放性美术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以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主体接受、尝试、创造、改造、加工、转换信息的能力为根本任务.做到:在思想上,教师放心;在实践上,教师放手;在师生关系上,教师是民主型的,能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交朋友;在评价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开放性美术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以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主体接受、尝试、创造、改造、加工、转换信息的能力为根本任务。做到:在思想上,教师放心;在实践上,教师放手;在师生关系上,教师是民主型的,能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交朋友;在评价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用"温暖"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完善自我,从而实现以育人为主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