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丽  姜宁  张玥  牛燕媚  苑红  席翼  傅力 《体育科学》2008,28(4):43-47
研究目的:研究有氧耐力运动对骨骼肌PGC-1α表达及由此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旨在探讨骨骼肌对耐力训练产生适应性反应的生物学机制,从而为有氧耐力运动增强骨骼肌细胞氧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为3周(TC)、6周(SC)、9周(NC)、对照组和3周(TE)、6周(SE) 和9周(NE)运动组,建立无负重游泳训练模型,采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mATPase 染色分析各组骨骼肌PGC-1α表达及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有氧运动各组骨骼肌 PGC-1α转录和翻译水平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mATPase染色结果表明,各运动组运动后腓肠肌纤维类型百分比没有显著改变.结论:有氧耐力运动可诱导骨骼肌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但并没有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显著变化.提示PGC-1α可能在骨骼肌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单纯运动并不能诱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发生,其可能是细胞内代谢和外界干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观察不同强度有氧耐力训练后的骨骼肌PPARаa/δ表达、相关酶活性、肌纤维类型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探究PPARа/δ在提高C57BL/6小鼠骨骼肌有氧耐力中的作用以及训练强度的影响.选用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76%VO<,2>maX 60 min训练组(LS)、86%VO<,2>max 60 min训练组(HS)和安静对照组(RC).各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采用RT-PCR、Western blot、MATPase 染色检测骨骼肌中PPARа/δ、CPT-1、BoAcDH和GPDH的表达及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发现:运动各组骨骼肌PPARа/δ转录和翻译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而HS组均显著高于LS组;各运动组CPT-1、BoAt-DH的蛋白表达和运动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但运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GPDH的表达没有显著改变;运动各组耐力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强,但运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各组之间的骨骼肌I、Ⅱ型肌纤维组成百分比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PARа/δ可能作为靶点在骨骼肌对耐力训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强度训练对于这种适应过程的影响较大;运动并没有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不同低氧暴露与运动模型,观察大鼠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变化,为低氧训练提供更科学的训练依据.方法:9周龄大鼠模拟6周不同海拔高度(0m、2200m、2200m~3500m、3500m)低氧暴露与运动两种模型,共8组(n=80).实验期间,低氧暴露组连续6周单纯低氧刺激,低氧运动组每日按(20~22)m/min的速度跑台运动90min,每周5次;实验结束后用ATP酶染色法测Ⅰ、Ⅱ型肌纤维类型,显微镜采集图像后分析软件计算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SO、FOG、FG肌纤维百分率.结果:(1)比目鱼肌中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6%、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9%(p<0.05),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0.8%;(2)趾长伸肌中,4个海拔高度FOG肌纤维百分率运动组均高于暴露组,分别高0.4%、3%、7%、6.7%,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0m时运动组较安静组增加4.5%;FG肌纤维百分率在4个海拔高度下变化不明显.结论:(1)6周不同海拔低氧暴露与运动双重刺激后,大鼠骨骼肌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FOG肌纤维百分率增加,有利于提高大鼠运动能力;(2)大鼠比目鱼肌SO、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运动后高于暴露组,提示在2200m~3500m低氧复合运动模式下运动,有助于提高大鼠肌肉有氧代谢能力;(3)6周不同海拔高度单纯低氧暴露及中强度低氧运动不会引起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螺旋藻对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螺旋藻对改善运动性损伤造成的肌肉组织学结构异常,减轻肌纤维的变性坏死,促进运动后期恢复等均有较好的效果;②螺旋藻对运动性损伤引起的有氧代谢酶类活性下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恢复正常的Ⅰ、Ⅱ型肌纤维结构比例,恢复有氧代谢酶的活性亦有较好的效果;③螺旋藻对运动性损伤造成的线粒体破坏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多糖对力竭小鼠抗氧化、抗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杏鲍菇多糖对力竭小鼠抗氧化、抗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灌服杏鲍菇多糖的力竭游泳小鼠实验模型 ,测定小鼠安静时心肌、肝脏、骨骼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 ,安静时、力竭后以上 3种组织的MDA水平 ,力竭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谷草转氨酶 (GOT)、肌酸激酶 (CK)活性。结果安静时心肌、肝脏、骨骼肌MDA对照组与多糖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心肌GSH -Px活性对照组与多糖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肝脏GSH -Px活性多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骨骼肌GSH -Px活性多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力竭后心肌、肝脏、骨骼肌 3种组织MDA水平多糖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1、P <0 .0 5、P <0 .0 5 ;血清GPT活性多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血清CK活性多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1,差异极显著。表明 :杏鲍菇多糖对力竭小鼠具有明显抗氧化作用 ,对肝脏、骨骼肌有明显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形态和代谢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 观察研究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形态及代谢机能的影响。16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 安静组 (n=8), 运动组 (n=8)。运动方案为跑台训练, 持续 8 周。研究发现, 运动组骨骼肌形态无异常变化, 肌纤维横截面积稍减小, 变化不显著。运动训练后, 骨骼肌及血清 IGF-I水平明显升高。此外,运动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有所下降, 而腓肠肌ATP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1) 运动训练有效调解了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平衡。(2) 运动训练可以改变骨骼肌及血清IGF-I水平, 并对其蛋白质代谢产生一定的作用。(3) 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骨骼肌代谢酶活性, 从而影响其代谢功能, 以满足不同类型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补气壮阳中药对消除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晨 《体育与科学》2004,25(2):66-68
根据中医理论,应用补气壮阳复方中药,通过一般情况的观察、运动时间、体重、血乳酸、心肌、肝脏、肾脏、骨骼肌各组织切片这些指标的变化,来观察该补气壮阳中药对运动性疲劳的大鼠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该复方补气壮阳中药有消除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效应,②该复方补气壮阳中药有保护心肌、骨骼肌的作用,尤其对心肌有抗心肌炎的作用。③该复方补气壮阳中药对过度疲劳状况下疲劳的消除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成果与日俱增,运动生理学教材内容也应不断充实更新。通过对中外运动生理学教材骨骼肌一章内容进行研究,建议修订教材时,在骨骼肌一章新增和修订的内容有:(1)运动单位动员遵循3个原则,即"全"或"无"原则、大小原则、运动单位同步或交替兴奋原则,运动单位动员遵循大小原则和违背大小原则的情况;(2)凝胶电泳法对肌纤维类型的划分,凝胶电泳法包括肌肉组织电泳法和单根肌纤维电泳法,人类和啮齿类动物骨骼肌中,肌纤维类型不同;(3)失用性肌萎缩和老年性肌萎缩;(4)抗阻训练使骨骼肌肥大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9.
骨骼肌纤维中的肌红蛋白对体育训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生理学家的注意。人类的肌肉纤维可以以分为两人类型,即Ⅰ型肌纤维(也可叫作慢一红型肌纤维或者慢一氧化型肌纤维)和Ⅱ型肌纤维(也时叫作快一白型肌纤  相似文献   

10.
<正> 竞技能力的专门化不仅和运动技术以及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有关,而且也和肌纤维的类型和新陈代谢有关。肌纤维主要有两种类型:快收缩纤维(FT)和慢收缩纤维(ST)。代谢机能也有两种:有氧过程和无氧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健美操教学与瑜伽健身术的结合进行研究,针对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锻炼后出现的疲劳,利用瑜伽健身术进行补充和恢复,从而尽快的消除疲劳,加快体力的恢复,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健美操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邱俊强  冯美云  杨旭  吴向军  高伟  张缨 《体育科学》2004,24(9):24-27,40
摘要:苹果酸不仅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同时又是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有氧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观察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力竭性运动及亚极量做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低聚糖饮料和苹果酸一低聚糖饮料均可使运动至力竭的时间明显延长;补充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在完成力竭性运动后乳酸恢复曲线参数b2明显低于补充前,曲线“变陡”;运动中血糖水平明显提高;亚极量运动后血清酶GOT和GPT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低聚糖组。提示:补充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可使耐力运动员在力竭性运动后乳酸消除速率加快,维持长时间亚极量运动中的血糖稳定,有利于延缓运动中的疲劳出现。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对大鼠房室节显微结构及Bax、Bcl- 2 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和大强度疲劳训练对大鼠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显微结构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分别采用普通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AVN组织结构及该区调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有氧训练组AVN组织结构良好,传导细胞较多且界限清晰、结构完整,Bax表达低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训练组;Bel-2表达则相反,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运动组;Bcl-2/Bax比率有氧运动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运动组。疲劳训练组AVN实质细胞分布稀疏、单位面积下细胞数目减少且有区域化溶解和空泡化现象,Bax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但Bcl-2及Bcl-2/Bax比率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训练组。结论: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影响大鼠AVN传导细胞及该区Bax、Bcl-2的表达,有氧运动能使大鼠AVN传导细胞显示良性变化且抑制传导细胞凋亡。大强度疲劳训练可造成AVN传导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促进AVN传导细胞凋亡,与运动实践中运动性心律失常及运动猝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充刺五加提取物对大强度耐力运动大鼠不同组织中NO、NO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强度耐力运动训练,通过补充刺五加提取物对比实验,观察大强度耐力运动后大鼠不同组织中NO、NOS含量的变化。结果:运动服药组心肌组织和肝脏组织中NO含量高于运动组,有显著性差异。运动服药组心肌组织中总NOS酶活性高于运动组,有显著性差异;运动服药组脑组织和肝脏组织中总NOS酶活性明显低于运动组,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和运动服药组肾组织中总NOS酶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补充刺五加提取物可以使运动大鼠体内心肌组织和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升高,改善运动大鼠心脏和肝脏中血管收缩状态,使血管舒张,血供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富硒茶多糖对耐力运动条件下游泳小鼠疲劳与24h恢复后的影响。方法:建立5周小鼠耐力运动模型,每周称重一次,灌胃不同剂量的富硒茶多糖溶液,于力竭游泳即刻和24h恢复后分别取材。记录立竭游泳时间,力竭即刻和24h恢复后血乳酸(BLA),血清尿素氮(BUN)含量、CK、SOD的活性以及MDA的含量。结果:富硒茶多糖可显著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对体重并无显著影响;富硒茶多糖可以显著降低力竭即刻BLA的堆积和BUN的含量,降低CK浓度。不管力竭即刻、24h恢复后,于对照组相比,富硒茶多糖可以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提高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论:富硒茶多糖能够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对疲劳恢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它能够提高部分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模型,透射电镜观察有氧运动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主动脉壁的影响。方法:C57BL/6J(C57B6)小鼠19只,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对照组(n=10)和高胆固醇饮食运动组(n=9),实验为期12周。取主动脉以醋酸铀及柠檬酸盐染色,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高胆固醇饮食对照组小鼠主动脉内皮及中膜平滑肌损伤严重,而运动组病变轻微。结论:运动可减少或防止高胆固醇饮食小鼠主动脉高血凝状态,并能明显地减少胆固醇的沉着及其相关病损。  相似文献   

17.
运动中补充肌酸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查阅近几年的文献,综述了运动中补充肌酸的作用机制。认为,肌酸作为一种能量补剂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中;运动中补充肌酸作用的潜在机制与能量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肌酸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短时间全力运动的输出功率;补充肌酸也可能刺激氧化磷酸化,促进运动后肌糖原的积累,为补充肌酸提高耐力运动水平的理论依据;补充肌酸还可能具有直接抗氧化特性,从而延迟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提高机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activity conditions on three attentional functions: alerting, orienting, and executive control. A group of highly experienced cyclists performed the Attention Network Test-Interactions (Callejas, Lupiá?ez, & Tudela, 2004) at rest, during moderate aerobic exercise, and during intense aerobic exerci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erobic exercise accelerated reaction time and reduced the alerting effect compared with the rest condition. However, aerobic exercise did not modulate the functioning of either the orienting or the executive control attentional networks. No differences in reaction time or attentional functioning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aerobic exercise workloads.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moderate aerobic exercise modulates the functioning of phasic alertness by increasing the general state of tonic vigilance.  相似文献   

19.
田振军  马新廷  张志琪 《体育科学》2007,27(9):60-64,7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大鼠TMAs的构建与细胞凋亡的组织表达谱特征.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构建运动训练大鼠TMAs,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骨骼肌、心脏和主动脉血管组织细胞凋亡及Hsp27蛋白组织表达谱变化.结果:制备了216点阵的运动训练大鼠TMAs,得到了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血管、心脏和骨骼肌组织细胞凋亡和Hsp27组织表达谱.其特征为Bax蛋白在心肌和骨骼肌中表达最多,血管平滑肌中表达较少,Bcl-2蛋白在心肌表达较多,在血管平滑肌及骨骼肌中表达较少,运动干预可显著影响Bcl-2/Bax比值在这3种组织中的变化.Hsp27蛋白在血管平滑肌中表达较多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较少,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Hsp27蛋白表达基本呈上升趋势.结论:应用运动训练大鼠TMAs研究不同组织细胞凋亡和Hsp27的组织表达谱变化规律是可行的,值得推广.有氧训练可抑制大鼠血管、心脏和骨骼肌组织的细胞凋亡,疲劳训练可促进大鼠血管、心脏和骨骼肌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Hsp27蛋白参与了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NOS)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主动脉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细胞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有氧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NOS 3个亚型及Bcl-2,Bax表达差异显著(P<0.05);疲劳训练组与对照组和有氧训练组比较,主动脉iNOS、eNOS及Bcl-2,Bax表达差异显著(P<0.05),nNOS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运动可引起大鼠主动脉NOS 3个亚型及Bcl-2,Bax表达变化,且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有氧训练可使主动脉NOS适度表达且抑制细胞凋亡,疲劳训练会导致大鼠主动脉iNOS过量表达,细胞发生凋亡现象。因此认为,运动训练引起NOS亚型表达变化与运动诱导的主动脉细胞凋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