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教材,对“完聚”一语的解释亦为:“完,修葺,指修城。聚,聚集,指聚集百姓。”通过翻检《左传》的用例和分析文章的上下文语境,笔者认为“完聚”的解释应以“坚固城郭,聚集粮食”为佳,而非如教材上所言。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语文选修《古文读本》所选的《左传三则》之《郑伯克段于鄢》有这样一句:“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文后注释:“完,修茸城郭;聚,聚集粮食。”其中,“聚”字的释义有待商榷。笔者以为,“聚”在这儿作“村落”之意,因为:“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一句为述宾结构,把“聚”也解作动词讲,与“完”并称,不合文意。  相似文献   

3.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教材,对"完聚"一语的解释亦为:"完,修葺,指修城.聚,聚集,指聚集百姓."通过翻检《左传》的用例和分析文章的上下文语境,笔者认为"完聚"的解释应以"坚固城郭,聚集粮食"为佳,而非如教材上所言.  相似文献   

4.
"以意逆志"是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传统的方法,由孟子提出。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将"以意逆志"解释为"根据作品探索原来创作意图"。那么,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该如何理解"以意逆志"?一、"意"的理解对于"意",传统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意"即说诗者自己的心意;另一种认为"意"即作者的意旨。还有一种折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情"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欲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理"的爱情,是一种寓"情"于"理"的爱情。从某种程度上看,即是对儒家文化传统的复归。  相似文献   

6.
高迎泽 《语文知识》2010,(4):73-74,93
本文回顾了历代对《论语》中"老者安之"一句的几种代表性的解释,认为使动解释和被动解释都是不合理的,上古汉语中的"安"和现代汉语中的"安"在用法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是上古汉语中的"安"可以带原因或对象宾语,有及物动词用法。从句法的角度来看,古今汉语动词的价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鸠占鹊巢"的"鸠"究竟怎么解释,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是布谷,也有人认为是八哥。可《诗经》所指的"鸠"肯定只是一种鸟,不会是两种鸟。文章从历代的典籍和今天的自然科学的角度考察,认为"鸠"应是指布谷。  相似文献   

8.
那种认为孙子"言诈不言仁"的观点,其实是对《孙子兵法》的误解或曲解。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多次谈到仁。仁是为将者必备的一种素质,主要体现在对士兵仁爱、对间谍仁义、对人生命的仁慈上,其核心是爱,目的是为了夺取战争胜利。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实施时要仁先罚后,恩威并施。孙子"仁"思想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深深影响着后来的言兵者和用兵者。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鲁迅的散文诗《风筝》,不应该是他"心灵的忏悔"或严于自剖高贵品质的体现。联系鲁迅早期的"立人"主义和在五四新文化退潮后绝望的心境,梳理了《风筝》中"我"的情感逻辑,认为《风筝》旨在揭示鲁迅关于天性丧失或难以存续的绝望心理。  相似文献   

10.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有"蓬生麻中,不劳翰墨"一句,王利器认为是此处有可能有阙文,或翰墨为绳墨之误,后来译者多沿袭此说。本文通过对《颜氏家训》中颜之推的行文习惯以及对同时代著作等方面的考证,以求证明"蓬生麻中,不劳翰墨"一句行文通顺合理,不需过多质疑。  相似文献   

11.
对科举制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应当重新正确认识我国的科举制度,并从科举制度是具有相对先进性的人才选拔方法、科举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与政治兴衰起了巨大作用、科举制度对西方建立现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古代"鞠"的制作工艺是蹴鞠运动发展的前提。我国古代"鞠"的形制自产生之日起,历经秦汉与唐、宋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鞠"由实心球发展为充气球,外皮的构成也由2片发展到8片、12片或16片不等";鞠"制作上的进步也进而影响到了蹴鞠运动的发展进程,这在汉与唐宋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与证实。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中古文献中动量词"番""反""返"等的使用情况,发现"番"兴起于南北朝,而"反(返)"作为动量词在东汉时已非常成熟。其动量词义来自动词义"往返","番"是"反(返)"的通假字,专门用来称量对答回合数。隋唐以后,可能由于避讳及追求更准确的语言表达的原因,"番"逐渐替代了"反(返)",并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专用动量词。  相似文献   

14.
“介介”条下所引书证无文献依据,而释为“细微”,亦有可商。“漏”字所列书证1、3,其义为“罅隙”,不能理解为“补充”。“胡子”一词指的是胡人,泛指古代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族之人,非谓“多须的人”。《论语》“发愤”,谓深入探究郁结于胸而未得其解的知识或学问。“鱼米之乡”非谓“盛产鱼类和稻米等的富庶地方”,而是特指盛产鱼类的地方,即“鱼为米之乡”。“鱼米”是主谓词组,作“乡”的定语。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英语中“red”是贬义词,或者多含贬义。其实在多数情况下,英语中颜色词“red”只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并不包含否定的评价。某些褒贬的内涵和感情色彩是由“red”所构成的词组整体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式”缀词中“X”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其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区别词性成分、数量词性成分等。通过实例考察,“式”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区别词,但不排除为区别词与副词的兼类词。  相似文献   

17.
“一连”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学界一致认为其为副词。通过追溯其源,并从“一连”与动词“连续”的对比分析以及副词的用途两方面入手考察,可以得知,“一连”最初当由副词“一”与动词“连”凝固而成,在历来的用例中体现出动词的倾向性。其虽处于由实变虚的语法化过程中,但这种“虚化”不够彻底,故“一连”还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副词。  相似文献   

18.
英语"Enrongate"(安然门)是用常见的"混成法"构成的一种复合词,其中的"-gate"是"watergate"的简写,用的是"watergate"的引申义。汉语的"-门"译自英语的"-gate",与汉语原有的"门"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引进汉语后其意义又有引申。无论是英语的"-gate"还是汉语中的"-门",它们都不同于用来改变词性的"词缀"或所谓"类词缀",而是实语素,尽管这个语素具有较强的能产性。  相似文献   

19.
段玉裁:"人曰肌,鸟兽曰肉。此其分别也。"据此,很多人认为古汉语中的"肌"与"肉"体现出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通过对史书、佛经、医书三类文献资料考察先秦"肌"和"肉"的发展,得出以下结论:"肉"在先秦时就可以用于指人,汉代"肌肉"一词的出现就已经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肉"从魏晋时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在该语义场代表词的地位。而"肌"自始至终可以单用,而且还保留为特定词来指代人的肌肉,没有完全被"肉"所替代。  相似文献   

20.
"国书"一词常见于古代典籍中,《辞源》和《汉语大词典》关于此词的释义不全面。与史籍相关的"国书"一词在南北朝隋唐时指本国国史或前代某国、某朝的国史。在宋代范围扩大,具体包括日历、实录、会要、勅令、御集、宝训、玉牒、时政记、起居注,亦有国史(多指正史)义。元明含义与南北朝隋唐相近,清代多指满族文字。不清楚各个时代"国书"的含义会造成误读古籍的错误。此外,"国书"是春秋齐国一卿士名,当于辞典中立此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