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胜任力模型是企业人力资源选择和考核企业员工的基本工具之一。本文探讨了高职电子专业基于职业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开放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概念,探索基于职业胜任力的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备胜任力的员工是用人企业所需,具备胜任力的学生是高职院校品牌所在.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出口与企业人才入口之间的相应.文章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层级定位、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考核测评五个方面构建了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杜明义 《职教通讯》2019,(18):55-63
西方成功的CBE和OBE教育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胜任力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目前CBE和OBE模式视角下教学中的不足,影响了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CBE和OBE模式充分借鉴融合使用,确立职业胜任力为本位,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定位;以学生为中心,变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方法;实施真实性评价等,必将有效推进职业胜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世界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对高职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及起主导性的能力目标进行分析,将"交流与合作"作为当前比较关键的高职学生亟待提高的能力,进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模式及相关课程设计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胜任素质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已逐渐运用在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以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提炼出餐饮连锁门店店长的团队领导力、岗位操作能力、学习与创新、关系管理、个人品质五大职业素质因子。在具体的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以按照职业等级要求设置相应的晋级包,依据岗位核心工作要点设置轮岗包,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肩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区域产业提供能胜任岗位的人力资源。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对接相应岗位胜任力的要求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不断搜集、分析、提炼相应岗位胜任力模型中的具体要素,构建“五双”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具备岗位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将胜任力理论引入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研究内,能突破传统以学历水平和科研成果作为思政教师素质优劣的评估模式。在新时代下,高职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思政理论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技能,更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胜任力。结合高职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性及构成要素,探析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因素,提出高职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大学教育理念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职业胜任力要素引入大学教育领域,把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并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大众化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不失为解决当前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问题的良方.文章深入探讨了这一大学教育理念,并进一步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胜任力模型建构工具和管理方法引入人才培养领域,结合大学教学特点,对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当今大学教育模式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高校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效果与教师的胜任力相关。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特征中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技能与能力,教师的职业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要提高高职院校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的胜任力,应在分析其胜任力特征的基础上,健全教研室组织,打造高品质的教学团队;应以基准性胜任力要求为目标,加强对团队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还应以鉴别性胜任力要求为依据将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理念及人格特质的要求融于其中,使培训达到人员与职位的真正匹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纵向对比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培训模式,发现了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培训模式中“内隐知识”的获取以及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策略的独特特色.并总结出突出针对性和个性化、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等隐性特的关注以及战略性和全局性等三方面的优势特征.并以高职教育为主阵地提出了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构建依据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的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的运用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高职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要提高学生的首岗胜任能力。文章分析了高职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建材专业为例阐述了首岗胜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完善建材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强化合作企业"外包"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创设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软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企业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作者以C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岗位分析、企业调研,围绕职业素养、知识技能、思维理念、与时俱进等胜任因子开展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筛选和提取胜任力要素核心指标,完成高职信息技术类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同时就胜任力模型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可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就业,因此培养学生毕业后具备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改革和优化就是在围绕"如何使学生学习后能够胜任真正目标岗位工作"来进行课程设计的。旨在实现将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未来职业工作的直接对接,真正教学生"如何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其内涵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对综合职业能力概念辨析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职业流动与职业发展、非完善到自我实现三个层面的价值考量,明确了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价值标准和重要维度;在不断变化着的职业生涯中,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驱动,以"适应"和"创新"为核心,从就业竞争力、职业胜任力、职业创新力三个层次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内涵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金士平 《高教论坛》2007,(5):10-12,22
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个关键问题。高职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模型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研究从职业胜任力的视角出发,以浙江台州区域为样本,通过胜任力建模技术,构建了高职院校管理类毕业生职业胜任力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职体育应结合自身的内在特征,以促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动力,积极构建适应于职业教育发展,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某高职院校大二体育课程标准建设为实例,主要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应该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胜任能力为依据,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构建了以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MBA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和职业胜任力。简单依靠课堂知识传授无法实现MBA的培养目标。本文对构建基于胜任力的MBA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进而就PBL模式在MBA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模式;是增强毕业生工作适应性和岗位胜任力,促进成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行业高职院校的价值定位和功能确定,是实现产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多元整合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科导向课程"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作为我国主流的职教课程模式各有长短,"多元整合型课程"对这两种模式扬长避短,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取向.其基本特点包括:诉诸"渐成论"的课程观,以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全面建构为中心,用"发生学"原则规范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将人才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健全职业人格"并富有创造力的"职业人",探索"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交错"的"多元整合型"课程与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