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乐体育”由原来的“快乐园地”发展、推广、总结升华为“快乐教育”理论。此理论从方法论角度来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树立“乐学”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树立“乐学”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 “乐学”与“勤学”。儿童的“勤奋”主要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愉快的成功体验是产生力量的源泉。(2) “乐学”与“质量”。“乐学”的实施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知兴趣,有助于消除心理疲劳,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体验到学有所得的愉悦感,进而使他们“爱学”。(3) “乐学”与  相似文献   

3.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练习快乐;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心理快乐;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等。为学生创设多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关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以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心,实现学生体育教育的主动学习。它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爱学”,这需教师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而从“厌学”到“乐学”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努力方向。1.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王艮“乐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在明清之际启一方民智,而且对当下思政课育人具有重要启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解读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乐学”思想,阐释“人心本自乐”教育理念、“百姓日用”教育目标、“即事是学”教育路径及“尊身立本”教育逻辑。在此基础上,从激发学生乐学天性、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坚持育人做学一致、强调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思考,探究“乐学”思想融入思政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教师“善教”,学生才能“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条件,“乐学”是结论。没有教师的“善教”,也就没有学生的“乐学”。 笔者在教数学课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在“教”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善教”与“乐学”的  相似文献   

8.
浅析“快乐体育”教学法在高职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一、体育教学的实质及价值 所谓“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主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向树林 《教育艺术》2000,(12):11-12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先有教师的“善教”,才有学生的“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前提.“乐学”是目的。没有老师的“善教”,何来学生的“乐学”?  相似文献   

11.
以乐学教育思想作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的上海“愉快教育”、北京“快乐教育”、天津“金色童年教育”等实验,在不同层次水平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小学教育改革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本文仅就乐学教育思想的内涵谈点认识。乐学教育思想的内涵,概括地讲是乐学与苦学辩证的统一,即愉快地学习和刻苦地学习互为结合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乐学”即愉快地学习,快乐地学习。愉快与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学生在学习过  相似文献   

12.
严伯霓 《教师》2011,(31):18-19
“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治学最高境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博大精深而又奥妙无比。巧教乐学、少教多学、不教而学是我们应追求的高境界。 一、巧教乐学 思想政治教学贵在得法,得法之妙在于巧。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同理,无巧调动不起学生乐学的兴趣。曾国藩曾说:“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  相似文献   

13.
丁校长从事语文教学50多年。她倡导与推动语文乐学教学,锐意探索小学乐学教育实践与管理,凝聚成“没有乐学就没有幸福的童年,没有乐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的思想,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她广泛传播乐学教育思想,从无锡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外。  相似文献   

14.
陈华忠 《辽宁教育》2002,(11):46-47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进而“爱学”、“乐学”。为此,教师应从“学”着手,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向新型的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转变。互动式教学要求教与学的双方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实现教学互动的关键是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善教”、“乐学”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想教育境界,它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和谐统一的精髓内涵,对于促使学生正视人生价值、重视生命存在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有境界的。体育教育实践者追求的是“衣带渐宽人不悔”的执着,把终身体育作为主旨目标,践行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强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培养学生主 动学习意识’让学生始终处于“快乐”的状态来学习,真正做到 “寓教于乐”。一线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把“乐教”与 “乐学”有机融合起来呢?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的“法”是指教学的一般法则、规律,教无定法的“法”是指某种特殊方法,贵在得法的“法”是指最能体现规律,最优化的方法,我们探究教学模式结构,就是格贵在得法的法。在研究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中,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一种“乐学’做学课堂教学结构。此结构是在乐学教育思想指导下,注重激发学生乐学情绪,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快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的操作样式。一、“乐学”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论依据回.价值性理论。“乐…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这里的“教”,应包含两层意思:首先,要教得学生乐学,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其次,要教得学生“学会”,进而“会学”。而“乐学”、“学会”和“会学”,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根据人脑认知的生理机制优化课堂教学。一、创设乐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教得学生“乐学”,其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主动用脑,并充分发挥大脑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将课堂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场所。学生乐学是有条件的。最好的办法是…  相似文献   

19.
一、怎样实施好“愉快教育” 1.根据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中外教育家关于“乐学”思想的论述,在教育观念上来个转变,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思想理论中的精华,如“乐学观”,又要积极吸取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确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工作目标。 2.“愉快教育”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唤起学生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实施“愉快  相似文献   

20.
愉快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学生能“乐学”,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重视寓教于乐,使儿童的求知欲永远保持旺盛。而要让学生“乐学”,其关键又在于教师能否做到“乐教”。那么,怎样使教师从“苦教”的死胡同里走出来,向“乐救”的自曲王国迈进呢?我认为,校长应该从这几方面工作做起。一、激励教师具有心系教育、情系教育的情感。党的十四大报告极其深刻地阐明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