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海教育》2009,(7):95-95
《教育交流》杂志以“教育与研究相结合”为特色,关注一线教育中的点滴智慧,着重反映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改革过程中总结的新理论、新观点、新体会和新经验,探索现代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思路、新特点,同时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思想争鸣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教育交流》杂志是正式教育期刊,有国内统一的CN刊号,全国公开发行。欢迎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向本刊投稿。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时提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去意识形态化。文章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但是面对新形势、新变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存在教育内容枯燥,教育模式呆板,教育平台狭小,教育方式单一和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形势下,多元价值观、全球化意识形态、网络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探索思想教育新模式,充实思想教育新内容,改进思想教育新手段,建设思想教育新队伍。  相似文献   

4.
新基建在全面系统化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发挥支撑性作用。我国教育领域新基建依托“基建迭代”“范式转变”“生态重塑”等特性,通过拓展教育新动能、创造教育新供给和服务教育新需求,进而有效拉动教育系统数字化转型工作。但是,教育领域新基建在重塑教育生态系统进程中正遭遇融合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高、教育组织数字化能力建设工作停滞、区域间可能形成新的数字鸿沟等挑战。应当推行积极差异政策,强化政府在整体设计、重点投入领域和重点地区等方面的责任,全面理顺教育新基建部署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应当重点推行融合型基建部署,处理“新旧”基建、“硬软”基建的关系,夯实教育的数字基座;应当着力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组织能力建设,提升管理者和师生的数字素养,积极培育和传承教育组织的数字文化基因;构建智慧教育生态,谨慎地防止新的数字鸿沟出现。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世界观是人类认识和改造教育系统的思想基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时期,在新空间属性、新供给方式、新治理模式的共同作用下,教育的组织体系、要素及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复杂性日益凸显。作者深刻洞悉“互联网+教育”正在推动教育系统从线性结构走向复杂网络结构,率先提出“互联网+教育”应以复杂系统观为世界观,应充分关注教育的复杂关系,应从耗散结构论出发认识教育生态体系,从协同学视角揭示复杂教与学的新规律。文章总结了关于“互联网+教育”复杂特性的已有研究成果,包括知识的网络化和涌现性、教与学的自组织和非线性,以及教育生态的联通和不确定性三方面的新规律,已有的研究发现为新复杂系统观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针对“互联网+教育”战略实施中出现的“改良学派”的认识误区和“课堂网上搬家”的实践误区,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复杂系统观,目的是引导教育工作者,把握“互联网+教育”的变革本质,摆脱传统线性思维,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探索研究新范式,切实推动“互联网+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教育技术论的写作要求与基本结构(一)教育技术论的类型 教育技术论是研究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特定的教育技术问题、现象、献等进行系统探讨,得到新结论,提出新观点,作出新解释,进行新推断的一种理论性的章。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教育,这也是基础教育所确立的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用以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为核心而形成的新的教育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及评价观来指导教育实践,必将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课改新,改新课。教育正以一种极其艰难的形式在传统和现代的演进之路上跋涉。教育离生命本身、幸福和诗意,还是有点儿远。这样的教育,仍然需要改造。  相似文献   

9.
关于推进教育理论创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创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江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教育创新的地位、作用、目的、关键、技术条件、教师素质等问题都作了非常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江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这段论述对我们所有的教育理论工作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育理论工作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地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提出新理论,从而为推动教育创新服务。推进教育理论创新,就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教育理论创新的速度,提高教育理论的原创性,建立起能够反映新形势下教育发展新规律以及国家、社会与个体发展新要求的教育理论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此次参加全市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南开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抢抓新机遇,推进新课改,实现南开区教育新发展”的主题,努力在“深入”上下工夫,在“实效”上求发展。通过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在提高教育质量、整合教育资源上实现新突破,在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上实现新提升,实现南开区教育全面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开创农村成教新局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认清西部大开发中农民教育的新情况、新机遇,树立农民教育的新思维、新观念,确立农民教育的新思路、新对策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开创农村成教新局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是以分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科学的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而“新教育实验”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正在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观点,可以说“新教育实验”是素质教育的行动化、具体化、系列化、大众化。[编按]  相似文献   

13.
国外MBA教育发展的新特点齐寅峰,丁世斌,马孝平,巍莉MBA教育起源于国外,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特别是经历近30年的发展,国外的MBA教育已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体系。但近年来,国外的MBA教育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一、国外的MBA教育正在面临一次...  相似文献   

14.
陈蕾  陈勇 《思想教育研究》2023,(11):109-116
中国式现代化既明确了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的奋斗目标,也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意蕴,贯穿着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成为了新征程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主题。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想信念蕴意,挖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征程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代主题的价值意涵,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征程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代主题的教育进路,对于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开拓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劳动内容、劳动关系、劳动组织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呈现出劳动变革的多维图景。智能技术革新与价值理念变革给劳动教育带来冲击与挑战,高校劳动教育面临技术升级消解劳动价值认同、智能变革造成劳动教育内容窄化与扩容的矛盾、身体离场弱化教育实践效果等挑战。智能时代劳动变革引发劳动技能结构调整、劳动内容产生质变、劳动存在价值亟待深度挖掘,劳动教育需在相关层面调整转向。应对智能时代劳动变革的新特征,劳动教育需体现价值导向之新、教育内容形态之新、教育实践方式之新,以推动未来劳动教育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对国民缺乏创造力的深刻反思,我国教育理论界提出了创新教育。随之涌现出了一系列有关的新概念、新命题,如新概念有:创新教育、教育创新、教学过程的创新性、教育管理的创新性、教育系统的创新性、创新性活动等;新命题有:教育的创新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人的创新能力培育规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新优质学校要回应新问题、新挑战,但也要持续打好底色。新优质学校要打好底色,坚持从“教育认识”“教育观念”走向“教育理念”,这个理念不会随着阶段性任务变化而变化;要直面挑战,即在实践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给出答案;要创新路径,即把握好“新”“深”“实”;要抓住关键,即促进“双新”课程改革落地。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新世纪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战略地位和作用、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工作要求,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员令,对新世纪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十六大教育创新的重要思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及教育发展的目标等方面论述了十六大报告关于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提法、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王亚光 《教育艺术》2005,(11):13-14
推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构建教育创新的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观念创新、目标创新、课程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在教育创新的新体系中,教育理念创新是灵魂,教育体制创新是关键,教育模式创新是核心,教育技术创新是保障。那么,如何推进管理创新,打造品牌学校呢?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变化。在新形势下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重新定向,检视环境教育目标,反思环境教育原则,探索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现环境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最终促进中小学生环境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