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慧玉 《新闻爱好者》2010,(10):169-169
前不久,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了新闻宣传有"四难",即正面报道难、典型报道难、舆论监督难和新闻创新难,并要求各新闻媒体努力破解新闻宣传"四难"。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如果不解决自身素质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把握好自身的思想源头,破解"四难"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2.
曹筠 《中国编辑》2003,(3):46-48
美国著名资深编辑家柯蒂斯说:“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不仅要具备绝佳的编辑技巧,还要精通书刊制作、营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心理学等等。”那么,现代出版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编辑呢?本人认为,现代编辑必须扮演好以下三种角色。  相似文献   

3.
“与”,“及”是从文言釆的,口语里很少说;“同”流行于华中一带,带一点方言色彩。在普通话里,“跟”用得最多,但是文章里最常见的是“和”. “和、跟、同、与”都有两种作用。比较:(1)水仙和腊梅都开了。(2)他和我说话呢!在前一句里,“水仙”和“腊梅”的地位是平等的,“和”字的作用在于把这两个并列的成分连接起来,这个“和”是连词。在后一句里,“他”和“我”的地位不平等,“他”是“主”,是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坚持边工作,边进修,边写稿,取得了同步提高的效果。我的体会是要“韧”、“挤”、“钻”。“韧”。我写稿一般都是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和星期天等例假日。“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星期天回家,在干完责任田后,也不放过“笔耕”。几年来,我年年都有100篇以上的稿子分别被县、地区、省以及全国性的报刊和广播台(站)所采用,采用率在60%以上。“挤”。既要工作,又要进修、写稿,时间紧是可想而知的,这就靠“挤”。一次,区教办举行菊花展览。展出那天,我趁下午没有正课的机会,抓紧吃了中饭前往现场采访。傍晚回来,我又利用候车时间  相似文献   

5.
“印行” “出” “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刊1988年陆续讨论有关出版发行词源,兹就所知,志数言以附骥。1.薛钟英《发行一词新证》(刊于6期)举潘承弼、顾廷龙编《明代版本图录初编》,说该书“民国四十年”初版。顾廷老、承粥老自1939年应聘到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迄今50年,始终没有离开过上海,当然不会有“民国四十年”的初版。该书出版当在1942年1月,有张元济的谢信为凭:“蒙赐新印明代版本图录一部,捧读欣感。际此乱世,……”(《张元济书札》第173页第29信)。信虽未署年份,但第172页第26、25、24,第169页第12信都有为编印该图录借用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函芬楼烬余善本图书情况,虽未注年份,但大体不会错10年。  相似文献   

6.
王敏 《大观周刊》2010,(41):30-31
汉字有语言流长的历史,很多发展至今看似无关的汉字,其实在早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本文选取了“等”、“候”、“待”、“俟”、“徯”这几个字的进行字义分析。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义项一一等候、等待。通过查阅许慎的《说文解字》、王力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汉语小词典》等辞书,来粗略地探讨这一组字的字义。  相似文献   

7.
这似乎是个费解的题目。其实,拙文不过是拈来报端一些互不相干的词儿,略抒一孔之见,以达提倡新闻用语规范化之目的而已。近年来,我们新闻界“引进”了一种不良风气:不讲文法,乱用大的、雅的、生僻的、甚至连自己也不懂得的词汇。一些同志“胆儿大不怕寒碜”,对于祖国语言文字毫无严肃认真的态度,自  相似文献   

8.
这似乎是个费解的题目。其实,拙文不过是拈来报端一些互不相干的词儿,略抒一孔之见,以达提倡新闻用语规范化之目的而已。近年来,我们新闻界“引进”了一种不良风气:不讲文法,乱用大的、雅的、生僻的、甚至连自己也不懂得的词汇。一些同志“胆儿大不怕寒碜”,对于祖国语言文字毫无严肃认真的态度,自己估摸着“当这个讲”,拿来就用。偏偏我们的一  相似文献   

9.
正时下,人们在使用媒体这一概念时,往往指向不确定、不统一。媒体有时指文字、声音、图像,有时又指期刊、图书、广播、电视,有时更是暗指纸质、数字。在阅读或论述相关问题时,各有各的理解,不同对象的属性交织在一起,令人费解,甚至造成歧义。究其原因,就是目前学术界对媒体、媒介和媒质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含混地定义,单独看起来每一种定义都是完整而面面俱到,但理解起来就是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0.
我是去年8月才开始真正“啃”新闻的,到现在已在《陕西农民报》上了两个头版头条;广播系统年终评选好新闻,我与人合作的稿件,还获得了地区的两个一等奖。要说有什么招,我的体会是:要写“新”、“巧”,莫求“大”、“全”。所谓“新”、“巧”,就是角度要新,构思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济一词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因此,对新闻传媒中的经济报道也有了全新的要求。作为肩负经济报道重任的县市报经济版,如何适应形势,吸引读者,指导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报界同仁普遍关注并要着力解决好的问题。 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经济版要搞好经济报道,既要少报道动工、开幕、剪彩、竣工、鉴定之类动态性消息,避免与要闻版雷同,又要切实改变目前经济报道中存在的统计报表式、简报总结式等报道形式上的弊病,尤其要注重唱好“深”、“活”、“多”三部曲。  相似文献   

12.
大凡作文,总少不了拟个标题。新闻报道亦然。标题乃文章之眼。眼睛好看,脉脉含情,楚楚动人,谁个不想多瞧几回。因此,读者对新闻标题便有了鲜明、生动、新颖的要求。就为这,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和报纸  相似文献   

13.
“嬴”、“赢”、“羸”三个字的字形极为相似,只有下半部分中间的部件不同,分别是“女”、“贝”、“羊”。因为相异部分较少,如果不加分辨,很容易互相弄混。    相似文献   

14.
刘飞锋 《新闻三昧》2008,(10):40-40
5月下旬,我被派往四川地震灾区采访。这时,惊心动魄的救援工作已经结束,救灾安置最紧张的时期也已过去,按理要多出新闻是比较困难的。但我却在7天时间里,采写了20多条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两篇大稿,特别是通讯《想好能为灾区做什么再出发》广受好评,不仅获得报社好稿,还被新浪网作为社会新闻头条,并先后被60多家门户网站转载,《中国青年报》、《检察日报》、《扬子晚报》等30多家媒体刊发时评,给予好评。  相似文献   

15.
进行编辑学的研究,既要“总而言之”,又要“分而治之”(这里的“治”不是管理的意思,而是研究的意思)。所谓“总而言之”,就是对编辑工作进行宏观的、综合性的研究。其中涉及编辑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能、方针、任务、体制、队伍,编辑工作者的修养,编辑工作和后续工作(包括版式设计、封面装帧、校对、印制、版权、宣传、发行等)的关系,编辑和作者、读者的关系,等等。目的是通观编辑工作的全局,掌握编辑工作的共性,  相似文献   

16.
马扬 《军事记者》2003,(7):51-51
专版是在报纸编辑实践中常说的一个术语,也是用得比较流行的一种报纸编辑形式。但在报纸编辑理论的书籍中,对报纸的副刊有专门的论述,而对专版鲜有提及。从报纸编辑的实践来看,专版是介于副刊与新闻版之间的一种编辑形式。如果要给专版下定义的话,专版应是专门报道某一方面内容的版面。比如说,地方的一些报纸辟有房产、汽车、金融、股票、体育、法制、电脑、教育、人才等专版,而军事类的报纸则开辟了一些有自身特色的专版,如军事科技、政工、后勤、院校、军营文化等等专版。专版与副刊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副刊一般不刊载动态性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有些媒体在报道韩国电视剧滚滚而来“,侵占”了我们很多电视频道转播的黄金时段时,称之为“寒流”,其实我认为“韩片“成流是事实,但并非是“寒流”。从中国观众对其青睐与喜欢的程度来看,即可见并非寒流,应说是一种热流、暖流,至少是一件好事,因为她给我们电视剧带来的是一股清新的风。比如《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片,看上去是几个家庭之间、几对男女间的纠葛、是非、家长里短,但又处处反映出韩国人民健康的生活情趣与美好的习俗,包括某些伦理、道德、情感,有很多对我们今天如何作长辈、小辈,如何忠贞于爱情等等,都有很好的启发。所以…  相似文献   

18.
“工夫”和“功夫”这两个词,读音相同,但它的意义用法是不同的,应注意区别。 大体说来,凡是和时间有关的,都用“工夫”,可以指占用或花费时间,如:王技术员只用了半天工夫就解决了一难题。也可指空闲时间,如:以后有工夫,我还会再来的。有时在方言中,“工夫”相当于“时候”,如:王教授深情地说,在延安那工夫,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大家的革命热情很高。 “功夫”则指本领、本事或操作、表演、学术、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如说某某杂技演员、武林高手有真功夫,某某人作诗、作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子认为知识的来源是“闻、说、亲”。他说“传授之,闻也”。“闻知”就是通过传授,包括父母的教诲,老师的讲授,民间的传闻,更主要的是通过书本而获得的知识。又说“方不瘴,说也”。墨子把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障碍,根据已知推出未知,叫做“说知”。这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推理,把它做为判断,求知的  相似文献   

20.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日中心,刘少奇、陈毅等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当时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之说。"新"(新四军纪念馆)、"马"(大铜马)、"泰"(泰山庙)就是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有关的纪念性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